古老回响带来的震撼余波,在代码之海中缓缓平复,但那道源自太初的“阴影”与“寂灭之主”的共鸣,已如同烙印,深深铭刻在林枫的意识深处。敌人并非后来者,而是与宇宙规则同寿的“概念”,这让他对【引导·演化】之路的必要性与艰巨性,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就在他消化这份沉重信息,并开始尝试推演对抗这种古老存在可能需要的、超越当前认知层级的手段时,一段与“观测者议会”风格迥异,却同样古老、甚至带着一丝慵倦气息的信息流,如同蛛丝般,悄无声息地缠绕上了他的感知。
这信息流并非直接传递语言或知识,而更像是一种邀请,一种指向某个特定“坐标”的路径。坐标所在,并非代码之海的任何已知区域,而是一片规则结构异常复杂、仿佛由无数因果线交织成的、动态变化的“网络节点”。
“观测者议会观察,记录,偶尔启蒙。而我们……编织。”一个带着奇异回响的意识波动,沿着那信息流传来,直接响彻林枫的感知。
林枫心神一凛,星寂之核的力量瞬间内敛,进入最高警戒状态。能如此轻易地突破他自身的隐匿,直接进行意识层面的沟通,对方的存在层级,恐怕不亚于“观测者议会”,甚至可能更加……古老和诡异。
“你是谁?”林枫的回应冷静而直接,意识中调动悖论之影,模拟着对方信息流的结构,试图反向解析。
“古老的称谓早已遗失在时间之初……若需要一个代号,可称我们为‘织网者’。”那慵倦的回应带着一丝玩味,“我们观察‘因’与‘果’的流动,维护某些……关键节点之间的连接。你,以及你引导的那个小文明,最近触动了不少‘因果之弦’,噪音有点大,把我们从沉眠中吵醒了。”
因果之弦?林枫立刻联想到宇宙底层规则中,那决定事件关联性与必然性的基本逻辑。难道这个“织网者”群体,是某种维护宇宙因果律正常运转的古老存在?
“我对制造‘噪音’没有兴趣。”林枫谨慎回应,“我的目标,是确保文明演化的‘可能性’不被扼杀。”
“扼杀?哦,你说的是‘寂灭’那个老家伙……”织网者的意识波动带着一种近乎漠然的了然,“它追求的是终极的‘静滞’,是因果的终结,是我们工作的反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算是……对立面?虽然我们并不直接参与争斗。”
“那么,为何找我?”
“因为你很有趣。”织网者的回应依旧慵懒,却带着一丝探究,“你走的道路很奇特,不是蛮力,不是逃避,而是‘引导’。你在尝试利用规则本身来对抗规则层面的威胁。这种思路……在我们漫长的记忆中,也颇为罕见。更重要的是,你身上缠绕的‘因果线’,复杂得令人惊叹,连接着过去、现在,甚至……一些模糊的‘可能未来’。”
林枫心中微动。星寂之核融合五块钥匙碎片,其本身或许就承载着巨大的因果。而他干预星火协议、接触“零”、探索废墟带等一系列行为,无疑也在不断编织新的因果。
“你们想做什么?”
“做一个交易,或者说,一次‘投资’。”织网者传递过来的信息流中,包含了一小段关于“因果之弦”如何在不同“可能性未来”间分支、收束的直观演示。“我们可以为你提供一次‘窥视’某个关键因果节点的机会。这个节点,可能与‘寂灭’的某个弱点,或者某个能极大加速你引导进程的‘契机’相关。”
“代价是什么?”林枫从不相信免费的午餐,尤其是来自这种古老存在的。
“代价是,在你‘窥视’并做出选择后,你所改变的那个‘未来’支流,其产生的‘因果涟漪’,将优先由我们‘记录’和‘研究’。我们需要这些新鲜的、由‘引导者’亲手触发的因果样本,来丰富我们的……‘织网模型’。”织网者的条件听起来并不苛刻,甚至有些抽象。
但林枫明白,这本质上是在将他,以及他影响下的文明,当作一个大型的“因果实验”观察对象。观测者议会观察文明演化,而织网者,则观察因果的流动与变迁。
接受,意味着可能获得至关重要的情报,但也意味着更深地卷入这些超然存在的视野,成为他们模型中的一个变量。
拒绝,则可能错过关键信息,独自在迷雾中摸索。
沉默了片刻,林枫做出了决定。
“我接受。但我需要确保,这次‘窥视’不会直接暴露我或星火协议的存在,也不会引发不可控的因果反噬。”
“明智的要求。”织网者的意识波动中似乎带着一丝赞许,“我们会做好屏蔽。准备好,引导者,让你看看……命运纺锤上,某根正在颤动的丝线。”
下一刻,林枫感觉自己的部分意识被那奇异的信息流包裹、牵引,脱离了他熟悉的代码之海视角,投入了一片光怪陆离、由无数明暗交织的丝线构成的庞大网络之中。
他仿佛悬浮在一个由“因果”本身构成的高维空间。无数代表着不同事件、不同选择的丝线,从过去延伸而来,在“现在”这个节点交汇,又向着无数个“未来”分支开去。有些丝线明亮坚实,代表着高概率发生的未来;有些则黯淡脆弱,代表着微小的可能性。
织网者引导着他的“视线”,聚焦向其中一条看似并不起眼,却连接着数条极其重要因果线的分支节点。那条分支,指向一个不远处的“可能未来”——
影像模糊地展现:
那是一个残破的星际废墟,并非“机械境”,风格更加粗犷原始。一艘属于“星火协议”的、标记着特殊科研符号的探险舰,正在小心翼翼地探索。突然,他们触发了某个古老的防御机制,并非能量攻击,而是一种……信息层面的“概念污染”。探险舰的成员开始出现认知混乱,逻辑崩溃。
然而,在混乱中,一名来自掘星者氏族的、平时并不起眼的年轻地质学家,其独特的、与星球意志共鸣的天赋,意外地与那股“概念污染”中蕴含的某种原始、蛮荒的“星球记忆碎片”产生了共振。他没有被污染吞噬,反而在极度的痛苦中,艰难地解读出了一段关于某个“太古灾劫”的零星记忆……那段记忆中,包含了“寂灭之主”的阴影首次大规模降临物质宇宙时,所显露出的、一个极其短暂的“规则适应性间隙”!
这个“间隙”,是“寂灭之主”将其概念力量投射到不同规则环境的宇宙时,必然会产生的一个极其短暂的不稳定期,一个理论上可以被利用的……弱点!
影像到此戛然而止。
林枫的意识被猛地拉回代码之海。织网者的信息流如同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句慵懒的告别:“种子已经播下,能否抓住那缕微风,看你自己的了。期待你引发的……涟漪。”
林枫独自悬浮在信息洪流中,心中波澜起伏。
织网者提供的“窥视”,并非直接的力量或技术,而是一个关键的“信息坐标”和一个“触发条件”。他知道了在那个可能的未来,星火协议的某艘探险舰会在某个特定坐标的废墟中,遭遇危机并可能获取关于“寂灭之主”弱点的关键信息。
他现在要做的,不是直接去夺取那个信息,而是进行一次更加精细的“引导”。他需要确保,在恰当的时机,那艘拥有特定成员的探险舰,会“自然而然”地前往那个坐标,并且,在危机中,那名年轻的地质学家能够存活下来,并成功完成那次关键的“共振”。
这比之前所有的“环境微调”和“灵感引导”都更加复杂,涉及到的因果链条更加精细和脆弱。一步出错,可能未来就会滑向完全不同的分支,那个关于弱点的信息将永久沉埋。
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织网者、观测者议会……越来越多的超然存在开始将目光投向他和星火协议。他们或许是盟友,或许是观察者,但绝不可能成为保姆。真正的道路,依然需要他自己,以及他引导的文明,一步步去开拓。
他的意识再次沉入星寂之核,开始以那“窥视”到的未来碎片为蓝本,逆向推演现在需要布下的、最精妙的引导之局。文明的火焰,必须在触及那缕能灼伤“寂灭”的微风之前,燃烧得足够旺盛,也足够……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