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时空倒扑 > 第36章 倒流的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风沙抽在脸上,疼,像被砂纸磨过。刘海抬手一挡,指节磕着沙粒,虎口那道疤跟着绷紧——老伤,废墟里扒石头时豁的口子。他眯眼往前走,脚印陷进灰土,一深一浅,踩得人心里发空。

掌心那三角印还热着,贴肉烫。不是烧,也不是幻觉。三年前冒出来,就没消过。起初夜里发烫,像火燎;后来开始跳,像有脉搏藏在皮下;再后来,靠近钟楼、听见某种声调,它就震,像在认亲。

他没跟谁提过。

天亮了。街角便利店灯亮得刺眼,公交站挤进第一批人。刷手机的,打哈欠的,还有个小孩蹲路边画粉笔画。日子照常过,可不对劲。没人记得昨夜。

他们只觉天亮得太急——不是慢慢透亮,是啪一下,灯开了。风里一股铁锈味,混着焦糊和金属冷却的腥气,像旧磁带快放完,滋啦一声,断了。

刘海没管这些。

他知道,又“重启”了一次。第九十八?还是第九十九?记不清。但他清楚,每次重启,就有人消失,记忆被抹,时间像剪掉一截胶片。没人察觉,只有他还记得。

他停在钟楼废墟前。

这楼曾是城标,红砖尖顶,铜铃高悬。十年前一场“末日预警”后塌了,只剩半截骨架戳在地上,像根断指指着天。现在被钢筋碎石埋着,像一具没下葬的巨人。

他蹲下,扫视乱石堆。

忽然顿住。

一块地砖完整嵌在泥里,四角铜钉绿了,中间裂开,卡着半本皮面日记。黑封皮,边磨毛了,像被人硬扯下来。

他伸手,指尖刚碰封面,掌心印猛地一抖。

不是警告。

是认亲。

像摸到母亲用过的碗,像盲人碰到熟悉的门把手——那股从骨头里渗出的熟,让他喉咙一紧。

他抽日记,动作轻,怕惊醒什么。封皮没字,只一道黑血痕,形状像撕开的音符,断口沾着灰。

翻开第一页。

空白。

他盯着,忽然想起什么,把掌心按上去。

三角印渗光,淡金色,像晨雾透云。一行字浮出来:

“实验编号:Ω-99,目标:培育时空适格体。”

他眼皮跳了下。

这字他见过。三年前,在一本烧焦的笔记本上。那时以为是军方项目。直到掌心印第一次发烫,他才明白——自己也是实验品。

往后翻。

纸残了,像被时间啃过。零星几个词:“神经重塑”“记忆剥离”“第九次倒流失败”“载体崩溃”。字迹乱,墨晕开,像写的人手在抖。

再翻,夹张照片。

泛黄,边卷了,画面清楚。

女人抱着小女孩,站在钟楼前。孩子笑得眼睛弯成缝,手里攥朵金蓝野花,花瓣微张,像在呼吸。女人低头看她,眼神软得发疼,像在看最后一缕光。

刘海喉咙又是一紧。

他知道是谁。

林夏。

他老婆。

或者说,是他记忆里那个叫林夏的人。

结婚七年,住钟楼街17号。火灾那天,她困在顶层实验室,他冲进去,只抢出半本日记和一只烧焦的怀表。醒来已是三年后,城市重建,都说“末日”是演习,林夏……只是普通遇难者。

可他知道不是。

他记得她最后的话:“别让他们重启,倒歌唱到第九十九次,桥就开了。”

他记得她掌心也有三角印,和他一模一样。

继续看日记。

字迹稳了些,像人终于冷静:

“我们骗了所有人。末日预警是假的,倒流不是救人,是挑人——谁能扛住时间反噬,谁就是新锚。”

“每次重启,都在烧普通人的神经。只有极少数活下来,意识不散。这些人,才是适格体。”

“林夏是第一个成功的。她不是病,是进化。她脑能同步倒歌频率,血能激活核心。但她撑不住,身体在裂。”

“所以我们把她拆了。”

刘海手指一僵。

“拆”字写得极重,墨破纸,像刀刻。

他呼吸沉了,胸口压着石头。

往下:

“把她意识分成九十九段,藏进每次倒流。每一段,都是一次测试。失败一次,下一个就更接近成功。”

“我们不是阻止末日,我们在造人——能和时间共存的人。”

他盯着,呼吸慢半拍。

原来林夏没死。

她被切成碎片,扔进时间缝里,一遍遍重来,只为等一个能接住她的人。

而他,不是救她。

他是被选中的容器。

她的意识顺着倒歌频率,找掌心有三角印的人。他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适格体。

翻到最后一页。

血糊了大半,像写的人边流血边写。

风猛地一扯,纸哗啦响,像有人要抢。

他拇指压住,另一手摸腰——没刀。

低头咬破食指,血滴下去,盖住污迹。

血一沾纸,被吸进去,像纸在喝。

字浮现:

“我们从没想逆转末日,只想让你们活下来。”

他手指一颤。

再往下:

“倒歌不是终止符,是钥匙。唱到第九十九次,时空之桥会开。”

“三角印记,是母体留下的接入口。谁有它,谁就能接住她最后一段意识。”

“但记住——桥连的不是过去和未来,是生与死。”

风停了。

他盯着,掌心印突然发烫,整页亮起。

三角图案浮空中,投影出字:

“当倒歌唱响第九十九次时,时空之桥将连接生死。”

字悬着,像刻进空气。

他不动。

背后沙沙响。

回头。

那朵金蓝野花不知何时移到石板边,花瓣微张,像在听。

他低头合上日记,塞进胸口。

转身要走。

脚刚抬,掌心印猛地一缩,像被人掐了。

他停。

耳边响起一段旋律。

轻,从地底传来。

倒歌。

第七音。

和林夏最后一次哼的一样。

但他没哼,也没人哼。

是空气在震。

他站着,手指慢慢摸到胸口。

日记贴心口,温的。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

是系统残留的信号。

也是警告。

他没回头,迈步。

一步,两步。

掌心印又抖一下。

这次,是回应。

他忽然停,抬手,指节敲三下胸口,节奏和第七音一致。

敲完,等。

三秒。

掌心印亮半秒,灭。

不是回答。

是确认。

他继续走。

城市醒了。便利店灯亮,公交站有人等车,小孩蹲路边画粉笔画,画的是钟楼。

刘海走过。

小孩抬头,咧嘴一笑:“叔叔,你看过会开花的钟楼吗?”

他没答。

但脚步慢了半拍。

小孩低头继续画,嘴里哼起一段调。

刘海猛地回头。

调不对。

不是倒歌。

是反调序曲开头。

他盯着小孩。

小孩抬头,眼神干净,像什么都不知道。

“我妈妈教我的,”他说,“她说这歌能叫醒睡着的人。”

刘海不说话。

他蹲下,指尖轻轻碰了下粉笔画。

画上钟楼,顶端裂开一道缝,像花苞。

他指尖一热。

掌心印跳了下。

他收回手,站起。

小孩还在哼。

他转身就走。

走出十步,哼声还在。

他没回头。

右手悄悄按住胸口,压住日记。

掌心印贴布料,一下一下,像数心跳。

穿过街道,进窄巷。

巷子尽头有堵墙,贴满过期广告,花花绿绿写着“清仓大甩卖”“买一送一”。

他走过去,抬手撕下一张海报。

下面露半块锈金属板,表面平整,刻着符号。

他盯着。

三角,中间一点。

和他掌心一样。

他伸手,指尖划过刻痕。

金属板突然震动。

墙后传来齿轮声,低沉,缓慢,像机器醒了。

他没退。

把整张海报撕了。

金属板全露出来。

上面九十九道划痕。

前九十八道,深浅不一,有的用刀,有的用指甲,有的像烧红铁烫的。

最新一道,是湿的。

边缘带血丝,像刚被人用血划上去。

他盯着那湿痕。

掌心印突然发烫。

他知道这是什么。

第九十九次倒流的计数器。

有人已经开始写了。

他不动。

只静静看着那道湿痕。

水珠顺着金属流下,像泪。

他抬手,掌心对准符号。

光从三角印渗出,照在刻痕上。

第九十九道湿痕,突然亮了一下。

像回应。

他收回手。

转身离开。

巷外,阳光正好。

女人牵狗走过,狗突然停,冲墙叫两声。

女人拽绳子:“叫什么,什么都没有。”

她不知道。

墙后,那道湿痕,还在发光。

刘海进地铁站,站台空,列车刚走,广播放《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他站黄线外,低头看手机。

黑屏。

按电源,没反应。

再按,还是黑。

皱眉,塞回口袋。

广播音乐忽然卡住。

滋啦——

半秒杂音。

倒歌第七音。

一闪而过,音乐恢复。

他猛地抬头。

站台尽头,穿白大褂的男人背对他,提黑包,往楼梯走。

走路姿势怪,左脚拖地,像膝盖有伤。

刘海瞳孔一缩。

陈默。

林夏的导师。三年前火灾当晚,本该在实验室,却失踪。官方说没找到人。

他想追。

掌心印猛地一烫。

低头。

三角印在发光,微弱,持续。

像在拦他。

他站住。

陈默身影消失在楼梯口。

广播继续放音乐。

一切如常。

可他知道,不对。

倒歌第七音不该在这儿。

计数器上的血痕不该是湿的。

小孩画的钟楼不该有花苞。

陈默……不该还活着。

他出地铁站,阳光刺眼。

抬手挡光,忽然发现掌心印变了。

原是暗红,像陈年血痂。

现在,泛出金边。

他盯着它,想起日记最后一句:

“桥连的不是过去和未来,是生与死。”

他懂了。

第九十九次倒流,不是结束。

是跨越。

林夏的意识,会在那一刻完整回归。

而他,必须成为她的容器——不是救她,是容纳她。

否则,桥开之日,就是意识崩解之时。

他摸出胸口日记,轻轻摩挲封面。

血痕还在,像撕开的音符。

低声说:“我听见了。”

风又起。

卷沙打脸。

他没挡。

他知道,倒歌快唱完了。

而他,是最后一段旋律的持有者。

他转身,朝钟楼走去。

脚步稳。

掌心印贴着日记,一下一下,像在回应某种遥远的呼唤。

城市在醒。

可他知道,真正的黎明,还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