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国公府。

徐达看着突然登门的女儿女婿,还有跟在他们身后的那个英武青年,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指着朱瞻基,看向徐妙云,满脸的问号。

“妙云,这位是……”

徐妙云捂着嘴,眼眶微微泛红,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爹,这是您的曾外孙,瞻基。”

轰!

徐达的脑子嗡的一下。

曾……曾外孙?

他瞪大了眼睛,嘴巴张了张,半天没说出话来。

他看看朱棣,又看看徐妙云,最后目光死死地盯在朱瞻基的脸上。

朱瞻基也激动啊,立刻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就要下跪行礼。

“曾外孙朱瞻基,拜见曾外公!”

“哎哎哎!快起来!”

徐达总算回过神来,一把将朱瞻基给拽了起来。

这位身经百战,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明军神,此刻手都在抖。

他扶着朱瞻基的胳膊,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打量着,嘴里不停地念叨。

“像,真像……”

“好小子,身上这股子英气,像咱老徐家,也像你们老朱家!”

他伸出粗糙的大手,在朱瞻基结实的胳膊上捏了捏,又拍了拍他的胸膛,满意地点着头。

“身子骨不错!是个练武的好苗子!”

说着,他忽然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带着几分江湖草莽的豪气。

“小子,会喝酒不?”

朱瞻基被他这股子亲近劲儿感染,也是豪情顿生,挺起胸膛大声回答。

“会!”

“好!那今天就陪咱这个老头子,好好喝几碗!”

徐达拉着朱瞻基,亲热得不得了,那份发自内心的欢喜,让在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朱瞻基彻底放飞了自我。

白天就泡在时靖这儿,听他讲些闻所未闻的新奇道理。

晚上就去找朱棣和徐达,听他们讲当年的金戈铁马,快活得不得了。

这天,时靖又给朱瞻基把了一次脉,然后笑着对众人宣布。

“好了。”

“宣德陛下体内的病根,已经尽数拔除。”

“以后只要正常作息,活到一百岁,问题不大。”

话音刚落,一旁的朱高炽,这位洪熙皇帝,突然对着时靖,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这个动作,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时先生,国师大恩,我朱高炽没齿难忘!”

朱高炽的声音带着哽咽。

“您救了瞻基,就是救了我大明未来的国本啊!”

作为一个父亲,他比谁都清楚儿子这些年受的苦。

作为一个皇帝,他更明白一个健康的继承人对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

时靖坦然受了他这一礼,然后将他扶起。

“洪熙陛下言重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嘛。”

气氛正好,一旁的永乐大帝朱棣却忽然开了口,表情带着几分郑重。

“时先生,我朱棣……有个不情之请。”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朱棣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刀。

“关于那个……朱祁镇。”

“五十万大军,败给三万瓦剌。”

他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带着一股子压抑不住的火气。

“我想不明白,我彻夜难眠!”

“我想亲眼去看看,到底是为了什么!”

朱元璋一听,猛地一拍大腿,直接站了起来。

“对!老四说得对!咱也去!”

他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横飞。

“咱倒要看看,是哪个不肖子孙,这么败家!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他是怎么给祸祸的!”

太子朱标也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父皇,四弟,我也想看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若是能提前知道问题出在哪,也好早做防范。”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时靖身上。

时靖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才抬起眼皮。

“去看看,倒也不是不行。”

他扫视了一圈众人。

“不过,洪武朝那边,都安排妥当了?”

朱元璋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道。

“妥了!咱让老四(指洪武朝的朱棣)和妹子(指马皇后)监国,出不了岔子!”

时靖点了点头,放下茶杯,表情变得有些玩味。

“行吧。”

“不过我可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他的目光特意在朱元璋脸上多停留了两秒。

“到了那边,都给我冷静点,千万别发飙。”

“尤其是您,太祖爷,您那暴脾气,我可真有点怕。”

“到时候气坏了身子,我可不管第二次。”

朱元璋老脸一红,梗着脖子。

“咱……咱心里有数!”

时靖轻笑一声,也不再多说。

他站起身,走到房间中央,伸出手,对着面前的空气,轻轻一挥。

众人只觉得眼前的空间,水波一般荡漾了一下。

紧接着,原本熟悉的房间景象开始扭曲、模糊,最终化作一片虚无。

下一秒。

一座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大殿,凭空出现在他们面前。

雕梁画栋,龙椅高悬。

正是正统朝的奉天殿!

“这……这……”

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俩,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他们虽然已经见识过时靖的神奇手段,但还是被再次震撼了。

金碧辉煌的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朱元璋一眼就看到了站在百官之首的那个老者。

虽然须发皆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那熟悉的轮廓,还是让他瞬间认了出来。

“杨士奇?”朱元璋有些不确定地开口。

“是他。”时靖点了点头,“此时已经是正统十四年,距离宣德朝,又过去了十几年。”

“十几年……”朱元璋喃喃自语,心中五味杂陈。

岁月,当真是把杀猪刀。

朱棣的目光则落在了另一个武将身上。

那人同样是老态龙钟,但站在那里,身板依旧挺得笔直,依稀能看出年轻时的雄壮。

“那是……樊忠?”朱棣问道。

樊忠,永乐朝的老将,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

“没错。”时靖再次确认。

朱棣默然。

连樊忠都老成这样了,看来时间确实过去很久了。

朱瞻基的心情最为复杂。

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是他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是他最信任的肱股之臣。

还有樊忠这样的宿将,都是他为大明留下的宝贵财富。

可现在,他们都老了。

而他们的君主,又是谁?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高高在上的龙椅。

龙椅上,坐着一个年轻人。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龙袍,或许是龙袍太过宽大,又或许是他太过年轻。

总之,那身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袍,穿在他身上,总显得有几分不协调。

他稚气未脱的脸上,此刻正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愤怒和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