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开始向徐达讲述那个令他震撼不已的“历史”。

“咱死后,允炆那孩子登基了。”

“他太年轻,也太心急,听信了黄子澄、齐泰那些书生的蛊惑,要搞什么削藩。”

“他那些叔叔们,哪个不是手握重兵,镇守一方?怎么可能乖乖就范?”

“结果,他逼死了湘王朱柏,把周王、代王他们全都贬为庶人,逼得太紧了!”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痛心。

“湘王一家,自焚而亡啊……那也是咱的亲儿子!”

徐达听得心惊肉跳。

他完全能想象到那种宗室相残的惨烈景象。

“老四,是被逼到了绝路上。”朱元璋继续说道。

“允炆的屠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他要是不反,下一个死的就是他。”

“所以,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在北平起兵了。”

“最终,他成功了,攻入了应天府,登上了皇位。”

徐达消化着这信息,眉头却锁了起来。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元帅,他立刻就发现了其中不合常理的地方。

“陛下,这不对啊!”

徐达急切地说道。

“就算燕王是被逼无奈,可他怎么可能成功?”

“他在北平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几万人马。”

“可朝廷呢?朝廷能调动的兵力,何止几十万?”

“兵力差距如此悬殊,他……他是怎么打赢的?”

这正是朱元璋也想不通的地方。

他叹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困惑的神色。

“你问到点子上了。”

“这也是咱最想不通的地方。”

“国师给我们看的,只有开头和结尾,中间那场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具体是怎么打的,咱也没看清楚。”

“徐兄,你是咱大明最懂打仗的人。”

“你也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看来,这事,咱们还得去问问国师本人啊。”

他一拍手,做出了决定。

“走!”

“下午,你跟咱一起,再去一趟国师府!”

“咱倒要看看,咱那个好儿子,到底是怎么用几万兵马,撬动了咱这整个大明江山!”

徐达走后,朱元璋一个人在御花园里站了许久,背影显得有些萧索。

一阵脚步声传来,太子朱标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和无奈。

“爹。”

朱标躬身行礼。

“允炆那边,儿臣已经狠狠训斥过了。”

朱元璋转过身,看着自己最器重的儿子,眼神复杂。

他没有发火,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标儿,这事不怪你。”

“是咱的错啊……”

他声音里满是自责和懊悔。

“咱以为,允炆那孩子仁厚,是个守成的好君主。”

“可咱万万没想到,他的仁厚,是对着那帮只会动嘴皮子的书生,对自己家的叔叔们,却能下那样的狠手!”

“咱给他留下了多少能征善战的猛将,给他铺好了所有的路,结果呢?”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他把咱留下的好牌,打得稀巴烂!”

“他这是在挖咱老朱家的根啊!”

朱标看着痛苦的父亲,心里也不是滋味。

他张了张嘴,想安慰几句,却发现无话可说。

自己的儿子干出这种事,他这个当爹的,脸上也无光。

“爹,您也别太气了。”

朱标只能低声劝道。

“说到底,允炆也是被黄子澄那几个人给蒙蔽了。”

“蒙蔽?”

朱元璋冷笑。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他要是自己心里没那个念头,谁能蛊惑得了他?”

“一个连亲叔叔都能逼死的皇帝,咱不敢想他以后还会干出什么事来!”

朱元璋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火气。

“行了,不说这个了。”

他摆了摆手,做出决定。

“你去通知一下,下午,所有人,都到皇家别院去。”

“咱要继续看下去。”

“咱要亲眼看看,咱那个好圣孙,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把咱这大好江山给折腾没的!”

朱标心头一凛,知道父亲这是下了决心,要一看到底了。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儿臣遵旨。”

下午,皇家别院。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朱棣、徐达、徐妙云,所有核心人物都到齐了。

时靖站在众人面前,神色平静。

“陛下,各位殿下,魏国公。”

“接下来的画面,可能会引起强烈的不适。”

“尤其是陛下您,还请……保重龙体。”

朱元璋闻言,却是一声冷哼。

他大马金刀地坐着,腰杆挺得笔直。

“国师,你尽管放!”

“咱这辈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什么血雨腥风没见过?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

“咱倒要看看,咱那个好大孙,还能干出什么让咱更开眼界的事来!”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决绝。

“就从湘王自焚那里,给咱开始放!”

“是,陛下。”

时靖不再多言,轻轻一挥手。

眼前的空气泛起涟漪,一幅清晰的画面缓缓展开。

画面之中,是金碧辉煌的奉天殿。

一个身穿龙袍的年轻皇帝,正满脸惊慌和暴怒,将手中的奏折狠狠摔在地上。

正是建文帝,朱允炆。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朱允炆失态地咆哮着,和他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形象判若两人。

“朕只是想让十二叔他们回京城,交出兵权而已!”

“朕没想逼死他!他为什么要自焚啊!”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委屈和不解,仿佛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

大殿之下,黄子澄、齐泰、方孝儒三人躬身而立,脸色也是十分难看。

他们也没想到,那个平日里看起来最是与世无争的湘王朱柏,性子竟然如此刚烈。

这一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陛下,息怒!”

方孝儒率先开口,声音沉稳。

“事已至此,悲伤无用。”

“当务之急,是要立刻定下调子,昭告天下,以正视听!”

“定调子?”

朱允炆红着眼睛,看向自己的老师。

“人都死了,还定什么调子?”

黄子澄上前一步,语气阴冷地说道。

“陛下,正因为湘王死了,才更要定调子!”

“他这一死,看似悲壮,实则是对朝廷削藩国策的公然对抗!”

“若我们不将其定为谋逆,天下藩王有样学样,那削藩之事,还如何推行下去?”

齐泰也跟着附和。

“黄大人所言极是!”

“陛下,此刻绝不能心软!”

“必须立刻下旨,将湘王朱柏定为乱臣贼子,才能震慑其他藩王!”

这三个人,一唱一和。

在他们眼里,死的不是皇帝的亲叔叔,不是大明的亲王,而是一个阻碍他们推行“新政”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