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烫金名片与递来的橄榄枝
入秋的滨海城被一场秋雨洗得透亮,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甜香。聚力集团总部大厦的会议室里,虎哥正对着一摞烫金名片发愁,指尖在“林氏集团华东区总裁 林墨”几个字上反复摩挲,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海哥,您说这林氏集团到底想干什么?”虎哥把名片推到海生面前,语气里带着点琢磨不透的困惑,“三天前刚在滨海市注册分公司,昨天就把名片送到了各大企业的门房,今天一早,王总的恒通地产、赵总的连锁超市,还有十几个以前看不上咱们的老顽固,都挤破头想跟他们合作,连徐老头都让他儿子提着茶叶上门了,这阵仗也太吓人了吧?”
海生端着茶杯,氤氲的水汽模糊了他的眉眼。他拿起那张名片,林氏集团的logo设计得简洁大气,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泛着低调的奢华。“林氏集团,主营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总部在京城,近几年在华东地区扩张得很快,据说背后有很深的政府资源。”他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他们突然进驻滨海,肯定不是偶然。”
“那他们是来抢生意的?”虎哥的嗓门一下子拔高了,“咱们好不容易把滨海的地产和餐饮市场理顺,他们想来分一杯羹?”
旁边的刘经理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张总,海哥,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林氏集团这次来滨海,主要是想布局新能源项目,跟我们的主营业务重合度不高。他们放出合作意向,可能是想快速融入本地市场,找个靠谱的合作伙伴。”
“靠谱的合作伙伴?”虎哥嗤笑一声,拿起另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林氏集团滨海分公司总经理 周明”,“我派人查了这个周明,以前在南方做过项目,手段狠得很,据说为了抢地块,能半夜让人去人家里‘谈心’。这种人,合作?我怕被他卖了还得帮他数钱!”
海生放下茶杯,目光落在窗外——秋雨过后的滨海城,高楼大厦在阳光下闪着光,街道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越是这样,越要沉住气。”他缓缓开口,“林氏集团实力雄厚,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他们想合作,我们可以谈,但底线不能让。”
“底线?”虎哥愣了一下,“什么底线?”
“第一,不碰我们现有的核心业务,”海生伸出一根手指,“地产、餐饮、物业,这些是我们的根基,不能让他们插手。第二,合作项目必须公开透明,所有条款都要写进合同,不能搞暗箱操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不能损害滨海市民的利益,尤其是新能源这种关系到民生的项目,环保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最高标准来。”
虎哥听得连连点头,掏出小本本把这三条记下来,笔尖在纸上划得沙沙响:“记下了!海哥,那我们要不要主动联系他们?毕竟现在所有企业都盯着呢,我们要是不去,会不会显得咱们怕了他们?”
“不用主动,”海生摇头,“等他们来找我们。”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西部新城的能源规划方案,你让技术部的人再完善一下,重点突出我们的环保理念和民生保障措施。如果林氏集团真有诚意,他们会看到我们的价值。”
“好嘞!”虎哥揣起小本本,像打了鸡血似的,“我这就去办!我倒要让他们看看,咱们聚力集团不是好欺负的!”
看着虎哥风风火火离开的背影,刘经理忍不住问:“海哥,您觉得林氏集团真的会来找我们合作吗?我听说他们已经跟鼎盛集团接触了,徐董为了拿下合作,把城西那块预备建学校的地都让出来了。”
海生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只是说:“学校的地,他让得出来,我也能让他吐出来。”他的语气很平淡,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让刘经理心里瞬间安定下来。
果然,下午三点,聚力集团的前台就打来电话,说林氏集团的周明总经理想预约见面,时间定在明天上午十点。
“来了吧?”虎哥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像只焦躁的狮子,“我就说他们肯定会来!海哥,明天见面,要不要我多带几个人?我手下那几个兄弟,个个能打,保证让周明看了就发怵!”
“不用,”海生端起刚泡好的茶,“就我们三个去,你,我,刘经理。谈生意,靠的是实力和诚意,不是拳头。”
第二天上午十点,周明准时出现在聚力集团的会客室。他穿着一身黑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公式化的微笑,眼神却像鹰隼一样锐利,扫过在场的三人,最后落在海生身上,带着点探究。
“张总,久仰大名。”周明伸出手,跟虎哥握了握,力道不轻不重,“早就听说聚力集团是滨海市的龙头企业,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周总客气了,”虎哥不卑不亢地回握,“林氏集团才是行业翘楚,我们聚力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两人寒暄了几句,周明的目光再次投向海生,笑着问:“这位是?”
“这位是海生,我们聚力集团的……顾问。”虎哥顿了一下,介绍道。他没说海生的具体职位,这是他跟海生早就商量好的——让海生在背后出谋划策,不到万不得已,不暴露他的核心地位。
周明挑了挑眉,显然对这个“顾问”的身份有点意外,但也没多问,只是象征性地跟海生点了点头,就开始切入正题:“张总,这次来,是想跟贵公司谈谈新能源项目的合作。林氏集团在光伏和储能技术上有绝对优势,而贵公司在滨海市有深厚的本地资源,我们强强联合,绝对能在西部新城的项目上大干一场,利润方面,我们可以给贵公司……”
“周总,”海生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在谈利润之前,我想先问问,林氏集团的新能源项目,环保标准是什么?有没有考虑过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周明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显然没料到这个“顾问”会突然发问。“环保标准肯定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他语气里带着点敷衍,“至于居民影响,我们会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安抚,张总不用担心。”
“国家标准只是底线,”海生看着他,眼神平静却带着压力,“我们聚力集团的标准是,高于国家标准百分之三十。西部新城规划了三所学校和五个社区,居住人口超过十万,我们不能拿孩子们的健康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当赌注。”
周明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这位先生,做生意不是做慈善。环保投入太大,会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这对我们双方都没好处。”
“恰恰相反,”海生拿出西部新城的能源规划方案,推到他面前,“这是我们做的环保评估和投入预算。前期投入确实会高一些,但从长远来看,高标准的环保设施能减少后期的治理成本,还能提升项目的口碑和居民的认可度,反而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周总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这点账应该算得清。”
周明拿起方案,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方案里的数据详实,分析透彻,甚至连十年后的维护成本都算进去了,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心里有些惊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顾问”,居然有这么深的道行。
虎哥在旁边看着,心里暗暗佩服——海哥就是海哥,三言两语就把周明的气势压下去了。
周明看了十几分钟,才把方案放下,重新看向海生:“海先生对新能源项目很了解?”
“略懂一点。”海生淡淡回应。
周明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张总,海先生,看来贵公司是有备而来。既然这样,我也不绕弯子了。林氏集团确实想跟聚力集团合作,新能源项目的环保标准,可以按你们说的来,但我们有个条件——项目的施工和后期运营,必须由我们林氏集团主导,贵公司只负责提供本地资源支持。”
“不可能!”虎哥立刻反驳,“项目在滨海市,又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凭什么让你们主导?运营必须由我们聚力负责,你们只提供技术支持,这是底线!”
“张总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周明的语气也硬了起来,“技术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不让我们主导,怎么保证项目质量?”
“技术可以合作,但主导权必须在我们手里,”海生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可以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双方各派三名代表,重大决策必须一致通过。如果周总觉得这个条件不能接受,那合作的事,就没必要再谈了。”
周明看着海生,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交锋,谁都不肯退让。会客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刘经理甚至悄悄握紧了拳头。
过了足足五分钟,周明才缓缓开口:“我需要向总部汇报,明天给你们答复。”
“可以。”海生点头,“我们等周总的消息。”
周明没再多说,起身离开了聚力集团。看着他的车消失在街道尽头,虎哥才松了口气:“吓死我了,刚才我还以为他要翻脸呢。海哥,你说他会同意吗?”
“会的。”海生拿起方案,轻轻合上,“林氏集团想快速打开滨海市场,我们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需要我们的本地资源,我们需要他们的技术,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第二天下午,周明果然打来电话,说总部同意了联合管理的方案,还约了后天见面详谈合同细节。
虎哥挂了电话,兴奋地在办公室里转圈:“成了!海哥,成了!他们同意了!”
海生笑着点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合同谈判,才是硬仗。让法务部的人准备好,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漏洞都堵上,不能给他们留下任何钻空子的机会。”
“放心吧!”虎哥拍着胸脯保证,“我已经让王律师把以前所有的合作合同都翻出来研究了,保证让他们挑不出任何毛病!”
消息很快传遍了滨海市的企业家圈子,所有人都没想到,聚力集团居然能让强势的林氏集团让步,同意联合管理项目。那些之前观望的企业,开始重新评估聚力集团的实力,不少人甚至主动联系虎哥,想跟聚力集团合作分一杯羹。
徐明轩听说消息时,正在跟周明吃饭,气得差点把酒杯摔了。“周总,你们怎么能同意他们的条件?一个暴发户而已,凭什么跟我们林氏平起平坐?”
周明放下筷子,淡淡地说:“徐少,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聚力集团在滨海的根基太深,硬拼我们讨不到好。再说,那个叫海生的顾问,不简单,跟他合作,未必是件坏事。”
徐明轩不屑地嗤笑:“一个吃软饭的上门女婿,能有什么本事?周总你是被他骗了!”
周明没再理他,心里却对海生多了几分忌惮。他有种预感,这个看似平凡的“顾问”,才是聚力集团真正的掌舵人,未来的滨海市,恐怕不会那么平静了。
而此刻的海生,正陪着李悠然在超市里买菜。李悠然推着购物车,在零食区挑挑选选,手里拿着包薯片,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海生:“这个新口味的薯片,要不要买一包?”
“你想吃就买。”海生笑着说,拿起一袋她爱吃的草莓干放进车里。
“对了,”李悠然忽然想起什么,“虎哥今天打电话给我,说他们跟那个林氏集团谈成合作了,还说多亏了你呢。”她凑近他,小声问,“那个林氏集团,是不是很厉害啊?”
“还行。”海生帮她把头发别到耳后,“不过没什么好担心的,虎哥能处理好。”
“嗯,”李悠然点点头,没再多问,又拿起一盒巧克力,“这个巧克力看着好好吃,买一盒吧,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吃。”
海生看着她为了零食雀跃的样子,心里忽然觉得,那些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都不如眼前这袋薯片、这盒巧克力来得真切。他要做的,从来都不是掌控什么商业帝国,而是守护好身边这个人的笑容,让她能永远这么无忧无虑,在超市里为了一包薯片纠结,在晚上抱着巧克力看剧,把所有的风雨都挡在她看不见的地方。
超市的广播里放着舒缓的音乐,暖黄的灯光洒在货架上,映得李悠然的侧脸格外柔和。海生推着购物车,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有需要守护的人,有值得努力的事,有烟火气里的温暖,也有面对风雨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