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星航征途 > 第592章 破碎星域的追剿与虫族母巢的踪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2章 破碎星域的追剿与虫族母巢的踪迹

虫族主力撤退后的第三天,星穹与晶核文明组成的“跨文明联合舰队”正式成立,云航被推举为联合舰队总指挥。根据晶核使者提供的情报,噬星虫族的老巢隐藏在破碎星域的“死寂星云”中——那里曾是晶核文明的发源地,如今被虫族改造成了星核吞噬场,无数恒星残骸在星云内漂浮,成了虫族繁殖的温床。

“必须趁虫族元气未复,彻底摧毁它们的母巢!”云航在联合舰队会议上坚定地说,“如果给它们时间恢复,下次再来的,会是比这次更庞大的舰队!”

晶核使者点头附和:“死寂星云内有强烈的能量干扰,普通探测仪无法使用,但我们的‘晶核导航仪’能通过恒星残骸的能量波动定位母巢。不过,星云深处的‘噬星母虫’才是虫族的核心,它能不断孵化虫巢母舰,必须先解决它!”

三天后,联合舰队抵达破碎星域外围。死寂星云如同一片巨大的黑色云雾,内部时不时闪过暗紫色的能量光团,那是虫族在吞噬残留的星核能量。“所有战舰启动能量屏蔽,跟随‘逐光号’进入星云!”云航下令,“晶核舰在前开路,星穹舰负责两侧警戒,机甲小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舰队缓缓驶入星云,周围的能见度不足百米,恒星残骸在引力作用下缓慢移动,时不时碰撞出巨大的火花。突然,探测仪捕捉到前方传来密集的能量信号——是虫族的残留部队,数十只虫舰正围绕着一颗恒星残骸吞噬能量。

“悄悄绕过去,不要打草惊蛇!”云航压低声音,联合舰队放慢速度,沿着恒星残骸的阴影移动。可就在即将脱离虫舰警戒范围时,一只虫舰突然转向,星核口器对准了“逐光号”的方向。

“暴露了!攻击!”云航立刻下令,反星核射线炮同时开火,淡紫色的射线瞬间击穿虫舰的甲壳,虫舰在爆炸声中解体。剩余的虫舰纷纷转向,朝着舰队冲来,却被晶核舰的引力场困住,最终被星穹舰的星穹炮一一摧毁。

清理完残留虫舰后,舰队继续深入星云。半小时后,晶核导航仪突然发出警报:“母巢信号锁定!就在前方十公里处!周围有五只虫巢母舰守护!”

云航立刻让舰队停在隐蔽处,调出母巢的三维图像——那是一只体型堪比小型行星的巨型虫体,表面布满蠕动的孵化舱,五只虫巢母舰如同卫士般围绕在周围,不断有新的虫舰从孵化舱中飞出。

“计划不变!第一小队由我带领,驾驶机甲突破母舰防线,摧毁母巢的能量核心;第二小队负责牵制母舰,为我们争取时间;联合舰队用星核共振弹攻击母巢外壳,打开缺口!”云航下令,十二架机甲同时弹射而出,朝着母巢飞去。

虫巢母舰立刻展开攻击,星核能量束如同暴雨般射来。第二小队的机甲展开虚系护盾,挡住大部分攻击,“烈风”趁机发射穿甲弹,击中一艘母舰的能量导管,母舰失去动力,撞向另一艘母舰,引发连环爆炸。

云航带领第一小队趁机冲过防线,抵达母巢外壳前。联合舰队的星核共振弹同时引爆,母巢外壳被炸出一道巨大的缺口,内部的能量核心暴露在视野中——那是一颗不断跳动的暗紫色球体,正散发着浓郁的星核能量。

“就是现在!”云航操控“启明”机甲,将虚系能量与反星核射线全部注入星刃,朝着能量核心刺去。可就在星刃即将接触核心时,母巢突然释放出一道暗紫色的能量冲击波,将机甲小队全部震飞。

“是噬星母虫的意识攻击!”晶核使者的声音传来,“它在操控母巢的能量,快用虚系晶体抵抗!”

云航立刻取出虚系晶体,晶体散发出暗银色的光芒,形成一道屏障挡住能量冲击。他重新操控“启明”冲向核心,星刃狠狠刺入球体。“滋啦——”能量核心开始碎裂,母巢表面的孵化舱纷纷停止蠕动,五只虫巢母舰也失去动力,在星云中漂浮。

就在众人以为胜利在望时,母巢的残骸突然剧烈颤抖,一只体型更大的噬星母虫从残骸中冲出,它的星核口器能吞噬周围的一切,连恒星残骸都被它吸入体内。“还有一只母虫!”苏晴的声音带着惊慌。

云航咬紧牙关,将机甲的所有能量注入星刃,朝着母虫的头部飞去。母虫张开巨口,试图吞噬机甲,云航却趁机将星刃刺入母虫的口腔,直达它的核心。“轰——”母虫在爆炸声中解体,整个死寂星云的能量波动逐渐平息。

战斗结束后,联合舰队在星云内清理残留的虫族,晶核使者则带领族人回到曾经的家园,开始重建文明。云航站在“逐光号”的甲板上,望着逐渐恢复光芒的破碎星域,心中清楚,这场跨文明的战争,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胜利。

当联合舰队返回星穹时,星穹与晶核文明的居民们共同在港口迎接,欢呼声传遍整个星域。云航将虚系晶体与晶核文明的能量晶体放在一起,两种晶体融合成一颗双色晶体,象征着两个文明的友谊与共生。

“未来,星穹与晶核将共同探索宇宙,践行宇宙共生公约。”云航的声音传遍星穹,“‘逐光号’的引擎,会带着这份友谊,驶向更遥远的星空,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文明,一起守护宇宙的平衡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