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冯秀才被问得哑口无言,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懊恼地低下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泛了白。

“来人!”刘珠儿转身对打手说,“把赵秀娥、冯秀才都绑好,押到附近的县衙去,好好审讯他们,绝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打手们立刻上前,拿出麻绳,把赵秀娥和冯秀才的手反绑在身后,推着他们往外走。赵秀娥还在哭哭啼啼,冯秀才则低着头,一言不发,任由打手推着走。

刘珠儿转头对围观的群众说:“县衙开庭审理这案子那天,我一定让人来你们大院通知一声,让你们大家都去旁听,看看这两个人的下场。”

众人齐齐点头,七嘴八舌地说:“好!我们一定去!”“我们就是想看看这双狗男女的下场,太气人了!”“到时候可别忘了通知我们,我们要亲眼看着他们受罚!”

“珠儿,那丫蛋怎么办?”顾美苏走到刘珠儿身边,指了指屋里,“孩子还在哭,身上还有伤,总不能一直让她一个人待着。”

顾美芬也跟着说:“要不……我们把她带回去抚养吧?我看孩子太可怜了,要是没人管,指不定还会受什么罪。”

刘珠儿摇了摇头:“不行,咱们都还没结婚,按照规矩,不能单独抚养孩子,传出去对咱们的名声也不好。”

刘珠儿想了想,说:“那我先把丫蛋带回去,放在大姑姐苏雨荷家里吧?她家里有四个孩子,正好和丫蛋差不多大,孩子们能一起玩儿,丫蛋也能热闹点。不过……苏雨荷公主家里孩子已经够多了,按规矩也不允许她再抚养丫蛋,只能先让她帮忙照看几天。”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要是冯秀才最后查出来没参与这件事,能放出来,那我们就把丫蛋还给她爹,让他自己养活;要是他也参与了,那就再另做打算。”

众人点点头。刘珠儿接着说:“这个办法可行,先让苏雨荷姐帮忙照看几天,等案子审清楚了,再安排丫蛋的去处。”

这时,住在北厢房的张大娘走了过来,脸上满是担忧:“几位女差官,我们想知道孩子的今后生活会怎样。丫蛋这孩子太苦了,要是没人好好照顾,以后可怎么办啊?”

周围的邻居也纷纷附和:“是啊,你们可得给孩子安排个好去处!”“可别让孩子再受委屈了!”

刘珠儿看着众人担忧的眼神,语气坚定地说:“诸位放心,我一定会给孩子安排最好的去处。咱们现在先要查清孩子爹爹有没有犯罪,然后再做打算。我六岁就进入护卫队学习,那里不仅能习武强身,还能学习文化课,先生们也都和善。要是冯秀才真的参与了犯罪,不能抚养丫蛋,我就把孩子送到护卫队去,让她在那里长大,将来肯定能有出息。你们相信我,孩子一定会生活得更好。”

众人听了,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张大娘笑着说:“那太好了!要是孩子能去护卫队,将来长大了说不定也能像你们一样,当差官审案子,为民除害!”

“是啊是啊,那孩子聪明着呢,上次我教她认‘人’字,她看了两遍就记住了!”李婆婆也跟着说,语气里满是骄傲,仿佛丫蛋是她自己的孙女。

刘珠儿笑了笑说:“那咱们就先等着案子审清楚,到时候再看孩子的意愿。现在我先去屋里看看丫蛋,你们也都散了吧,别在这里围着了,影响不好。”

众人点了点头,纷纷散去,临走前还不忘叮嘱刘珠儿好好照顾丫蛋。

刘珠儿走进屋里,只见丫蛋躺在炕上,张大娘坐在身边。孩子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挂着泪珠,看到刘珠儿进来,吓得往炕里面缩了缩。刘珠儿放轻脚步,走到炕边,温柔地说:“丫蛋,别怕,我是来帮你的,那个坏女人已经被我们抓走了,以后她再也不敢欺负你了。”

丫蛋看着刘珠儿,小声地问:“姐姐,我爹……我爹也被抓走了,他是不是也坏?”

刘珠儿愣了一下,随即温柔地摸了摸丫蛋的头:“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你爹是不是坏的,等我们查清楚了,就会放他回来的。你先跟姐姐去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小朋友,你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儿,好不好?”

丫蛋点了点头,小声地说:“好。”

顾美芳走了进来,把丫蛋抱起来,温柔地说:“丫蛋,跟我走吧,我带你去吃好吃的糖糕。”

丫蛋趴在顾美芳怀里,小声地“嗯”了一声,眼睛却一直盯着门口,像是在等冯秀才回来。刘珠儿看着孩子的样子,心里一阵发酸,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案子查清楚,还孩子一个公道。

五天后,大院里的人都接到了通知:第二天上午辰时,到县衙去旁听丫蛋遭受继母毒害一案的公开审判。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大院里的人就都起来了,三三两两地往县衙走去。有的人还特意换了新衣服,手里拿着小板凳,生怕去晚了没地方站。走到半路,就遇到了不少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听说了这案子,特意来旁听的。

“你们也是去县衙听审的?”一个穿灰布衫的男人问大院里的张大爷。

张大爷点了点头:“是啊,那对狗男女太坏了,居然用针扎孩子,还害死了孩子的亲娘,我得去亲眼看看他们受罚!”

“可不是嘛!”灰布衫男人叹了口气,“我昨天在茶馆听说这事儿,气得一夜没睡好。那孩子才五岁啊,怎么能下得去手?还有那个秀才,居然不管自己的女儿,真是白读了那么多书!”

一路上,这样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大家都在骂赵秀娥和冯秀才狠心,心疼丫蛋可怜。

辰时不到,县衙外面就已经聚集了一千多人,其中大院里的人有三百多,还有冯秀才的一些同窗,剩下的都是闻讯赶来的群众。大家挤在县衙门外,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案子,气氛十分热烈。

“你们说说,那个赵秀娥会被判什么刑?”一个妇人问旁边的人。

“我看最少也得是流放!她不仅扎孩子,还害死了自己的姐姐,太恶毒了!”旁边的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