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更让他们迷惑的是,最后面的马车上拖着一根大树杈子。

一位士兵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小妹妹,这是做啥子?”

“把车印清扫掉,不让敌军知道我们是从这里回来的,以免他们跟踪追过来。”

随即,那个女孩子又问:“这里是不是我们的地界?”

“是啊!”那个士兵回答道。

“为什么这里不设哨兵?”

“自从我们部队过来,这里就没设过哨兵。”

“如果敌人从这里打过来,你们能发现吗?”

“发现不了。设立了哨兵,等跑回去报信也晚了,那不等于白白送死?”

“废话!难道你们的脑袋是榆木做的吗?这里可以设立信号树,发现敌人来了,就把信号树推倒,下一个岗哨知道后,继续传送信号,这样兵营不就很快知道了吗?”

“哦!原来可以这么做!看来你们护卫队个个都是高人,不光身手敏捷,头脑还非常聪明,每个人提的建议都够我们好好学习的。”这个士兵佩服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10辆满载而归的马车跑进了兵营,全体官兵自然列队两旁,欢迎凯旋而归的战士。

士兵们看着满车的面粉,激动不已;当官的更是高兴,把大家迎进中军帐。

吴大江一把握住秦子墨那冻得冰凉的双手,此时真不知说什么才好,抖了抖说道:“谢谢老上司、老将军,更谢谢未来的嫂夫人和你们的全体护卫。”

“唉!唉!说什么呢?我有那么老吗?照你那么说,别人都以为我五六十岁了?”

吴大江此时也不跟他辩解,只是一个劲地傻乐,马上让火房做了几道菜,宴请苏雨荷及全体护卫:牛蹄筋炒土豆片、白菜扒牛脸、牛肝尖、牛肺炖咸白菜、野猪肉炖土豆、肉炒萝卜丝。

苏雨娟看到桌上的几道菜,手捂着鼻子,好险没乐喷了;队员们都绷着脸,想笑又不敢笑。

因为吃了一路上的肉食,来到兵营以后,大家很喜欢吃点白菜萝卜,但是瞅他们做的这几个菜,实在无法恭维。

别说他们,秦子墨也笑场了:“老吴啊,你们军营里的这叫什么伙夫,也太不会做饭了,做菜也是一门科学。”

“将军,都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我们这也是穷的。”边上一个士官说道。

“不可以这么说,明天按照你们的食材,我派人帮你们做一顿,让你尝尝我们做菜的口味。”

“那样不会把我们的士兵都吃馋了、吃懒了吧?”

“这么说我手底下带的这些护卫,是又馋又懒了?”

“哪能这么说,司令,我可算见识了!我不说男护卫,单说那几个小姑娘,也太厉害了,只轻轻一抬脚就跃上这里,”他指着饭桌,“一个手刀就把大胡子拍晕,后面的大胡子刚想反抗,她一鞭子就把那个大胡子缠上了,都没用我们上手,一个人就把车上的两个大胡子解决了。”

“司令,我自觉在兵营里一个顶俩,但是看到了他们,我才知道就我这样的,八个也不顶一个,真服了他们了。”

“是啊,司令,你这个将军的下属兼好友,你就求求他吧,教我们几招,等我们有本领了,去杀那些大胡子,把夺走我们的城池都抢回来。”

“是啊,将军,我认为我们活得太窝囊了,凭什么我们就矮他们大胡子一头?”

“将军,你没看到今天他们是怎么收拾大胡子的,真解气,我们大周国的子民,头一次这样扬眉吐气!”

“秦将军,求你教我们武功吧!”

……

这10个参加抢粮车的士兵都站出来说话,他们娓娓道来,满脸都是崇拜和羡慕。说到最后,10个人都跪下请求苏雨荷他们传授武功。

“看到没,将军,这是民心所向啊,我再次恳求你们教教我们吧!”

“好,可以教教你们。从今天起,雨林、虎一,你们俩带着队员们,按照当初训练你们的方式,带领他们进行军事化训练。”

“我和大小姐帮助兵营制定规章制度和作战方案,让我们每一次同敌人作战都事先起草方案。兵营要多选一些识文断字的士兵跟在我们身边,将来挑一些人作为军中的谋士。”

“就是和司令共同研究作战计划的人,叫谋士。”

“另外还要挑选两个教官,教士兵们认字,每天腾出一个小时学习……”

“雨娟,你派几个人去火房指导,再带着人管理卫生,教他们怎么管理库房。你们兴许没有看到,他们兵营里的寝室有多么脏、多么乱,简直不堪入目。还有兵营的外围,咱们不说做到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也要把执勤站岗建立起来,尤其是国境线上。因此,你们部队要派来10个有文化的士兵,跟我们一起制定兵营的规章制度,咱们大家齐心合力,才能把兵营建设得更好。”

“老吴,我保证,一个月后,还你一个崭新的兵营。”

从这一天开始,兵营里每天早起、晨跑、做早操、练拳、散打……

每天早中晚吃什么、喝什么,雨娟都制定了统一食谱。

部队外围的岗哨也已经派人轮流站岗放哨,并且每天还有巡逻部队,这些士兵换岗时使用接头暗语。

没想到刚用上暗语的第五天,就成功抓获了大胡子的暗探,破获了他们企图深夜来偷袭的计划。

秦子墨按照“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方针,带领几位兵士敲掉了大胡子的一个越界岗哨,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助长了我兵营的士气。

苏雨荷又在当地找了几个精通大胡子们语言的人,让他们每天来给士兵上课,让大家懂得简单的邻国语言及日常用语。对于那些学得快、记性好的,就开设小灶,快速培养外交人员。

通过跟本地人员的接触,也打听到了市内有不少家庭跟国外有联系:有的去大胡子国做工、做家庭保姆,还有的去餐馆做工,或者在那里开设餐馆,有的在两国之间跑贸易。

苏雨荷决定,她带着小迎春,跟随当地人到国外(大胡子国)的餐馆去刷盘子做工。

苏雨荷很快就由刷盘子工变成了端盘子工。

因为他们去的都是大型餐馆,来吃饭的人非富即贵,谈论的事情也都是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