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 第233章 礼行东土风将变,暗涌潜潮势欲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3章 礼行东土风将变,暗涌潜潮势欲崩

东巡之队越过洛水,沿汴而行。

旌旗蔽日,钟鼓喧天,百官肃立于道侧。

沿途百姓或跪或拜,呼“万岁”,然其间,亦有暗影潜行,低语交织。

周公端坐于玉辂之中,面色如常,唯手指轻敲车案,节律如鼓。

礼官方才上奏,言齐、鲁、楚三方诸侯虽未公开抗命,却皆迟迟不派迎礼使者,其态度暧昧,显然已起异心。

“诸侯心异,未必为逆。”姜子牙策马并辂,低声道,“但若礼行不彻,则威失;若威先动,则礼毁。此两者之间,唯殿下可定。”

周公微微一笑:“老夫非欲以礼博名,亦非以威取功。吾所行者,非为己,乃为天下之势。若无礼,此势散;若无威,此礼空。”

前方传来号角声,队伍临至齐鲁之交的汶上。

此地曾为殷旧国封地,诸侯杂处,民心未附。

传报兵士自前线来,称城中有不明使者暗入,夜间点灯为号。

周公未动声色,只命:“照旧仪行礼。”

黎明,雾色迷蒙。礼坛建于汶水之滨,朱绫绕柱,香烟袅袅。

周公登坛祭天,以玉爵洒酒,以文告祀曰:“天命在上,地德为承。吾以礼镇乱,以信安人。若天下有逆,愿天诛之。”

殿下风声肃然,诸侯使节多以观礼之名来探虚实。齐侯遣副使,鲁伯仅遣族臣,楚使更迟至半日。

当玉鼓鸣三声,礼官正诵《告天之辞》,忽然远处烟尘翻滚,探骑飞来,急报声破空而入:“殿下!齐鲁边境忽有伏兵聚动,似为叛势!”

百官惊乱,礼坛风声尽断。

姜子牙目光一冷,抽鞭策马:“命鲁公整军于东,诸侯使者不得离营!”

周公立于坛上,衣袂被风卷起,他并未退避,反而一手压案,沉声言道:“礼未终,仪不散!若天命有变,吾以身证之!”

风掠旗阵,尘土翻飞。下方的甲士已列阵待命,刀戟映光。礼与兵,已在同一刻并立于天地之间。

姜子牙回首,望见周公的身影如孤松立风中,心中一震。他明白,殿下此举非为虚礼,而是以身作国。

——

城外的山岭间,黑烟已起。

齐侯的密使骑马奔行,携火把而下,言简意冷:“周公已立礼坛,吾军若不动,则威势尽失。”

“动!”齐将厉声喝道,“周公以礼为刃,我等以火为答!”

火光破雾,战鼓隐起,关东的第一缕叛意,终于在这黎明时分燃起。

而汶上之地,仍传来那洪钟三响,震彻天宇。周公抬目望天,神色不变,衣上尘灰随风而散。

——

汶上风急,云色低垂,周公立于坛前,衣袍猎猎。

礼乐之音被风割裂,鼓声与远处的金铁撞击声交织,仿佛天地也在暗中对峙。

姜子牙策马而来,拱手低语:“殿下,齐军果然于北坡举火,似欲以扰祭为名试探我军。”

周公神色不动,只淡淡道:“若真叛乱,便由他们揭开。孤等不动,令其罪自彰。”

随行大夫心惊:“殿下,祭礼若不中断,恐示弱于敌!”

周公抬眼,目光如炬:“示弱于人,不若示信于天。吾若为天子之臣,当以天理为纲。礼若断,则天下断。”

姜子牙默然,只得点头。

周公高举玉爵,继续朗诵祀文:“今日东行,修礼以安邦,愿天鉴我心,使乱者自败,忠者自明!”

话音落下,礼官重启编钟,声震四野。

与此同时,北坡的烟火忽然大起,数十骑齐军闯至郊外,呐喊震天:“周公擅权,欺天罔上!清君侧者,齐国在此!”

此呼声如针刺破了整片寂静,百官惊惧退散。

姜子牙抽鞭怒喝:“弓箭上弦!不可扰坛一步!”

箭声破空,一骑叛兵翻身坠马。

其余骑士仓惶乱阵,却又被后方推挤上前。烟尘中传来急号,乱兵纷涌。

然而——礼坛上的周公仍不动。

他立于台上,右手执玉笏,左手抬起,沉声道:“天命在上,若吾不忠不正,雷当击我!若彼等妄逆,天必殛之!”

此言出,忽有雷声自东方隐隐传来,风声骤烈。烟尘之中,齐军的阵脚一乱,马匹惊嘶,数人坠地。

周公的声音再起:“鸣鼓!”

编钟与战鼓齐发,礼声如洪流贯野。姜子牙挥鞭道:“护坛!”亲军奋起而上,与乱军正面交锋。

一时间,金戈交错,血花四溅。汶水之滨,火光与香烟并起,天地成红。

战至正午,齐军见势不利,退至山脚。

周公策马下坛,血迹已染其衣袍。

他抬头望见空中阴云翻卷,神色淡然,喃喃自语:“此礼以血成,非吾所愿,然若无血,天下无信。”

姜子牙策马而至,拱手低声:“殿下,齐使已被擒,鲁侯亦遣信表忠。然此战之后,关东再无安宁。”

周公沉声道:“正合我意。天下之局,若不动则不明。今日之后,暗流将现形,孤便可一一断之。”

夜幕将临,风止烟息。

汶上之地,尸横遍野,血流汇入汶水。

周公立于岸边,烛火摇曳,倒映他冷峻的面容。

他轻叹:“礼与兵,本不应并行;然世之乱,不容纯礼安天下。天若弃礼,则我以血守之。”

姜子牙在旁沉声道:“殿下,此战虽胜,诸侯之惧更深。自此之后,他们再不敢明叛,却必暗谋。”

“孤知。”周公回首,眼神深远,“礼已立,天下知周之志。然暗流未息,风仍未静。此后之路,非血即火。”

言罢,他抬手遥望东方,似要穿透那层昏黑的云:“东巡未止,吾之礼,尚未终也。”

风声卷过,旌旗猎猎,残阳如血,映出一幅冷峻的史画。

——

这正是:

东土烽烟随礼起,周公血誓定乾坤。

逆心虽息谋犹在,万世名存不负身。

——

汶上之战终平,齐鲁诸侯退避,礼坛犹存。

周公以一礼一血之威,震动天下,然暗流在退,却未散。

关东的阴影,再次潜伏于夜色之下,正酝酿着下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