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 第231章 海潮退去风未息,暗影动心谋未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1章 海潮退去风未息,暗影动心谋未安

东海之战无兵而胜,诸侯退散,周礼再定,镐京传诏天下,封周公为“摄政总礼”,礼权、政权并举,一时间,朝野震动。

然而,风平浪静之下,潜流依旧。

镐京宫阙之中,夜灯长明。太师毕公端坐于殿前,手抚青简,神色深沉。近侍小声上前禀道:“周公凯旋在即,礼部已备三日庆仪,民心皆颂其功。”

毕公微抬眼,语气淡淡:“颂功者众,惧者亦多。”

他放下手中简牍,目光如刀:“东海诸侯败而不服,王室内臣惧而不言。周公若再行三礼,天命虽固,然人心将偏。此非福兆。”

殿外风声渐急,云暗如墨。

忽有快骑至,甲影映灯,急声禀道:“启太师!东海海路传回密信——齐侯退兵后暗留百骑,潜往海州港,疑欲结吴越旧部!”

毕公眉头一沉。

他沉思片刻,缓缓起身,道:“齐侯不甘败,欲借东南之势再起祸端。此事不可告周公。”

近侍惊讶:“太师,若不禀周公,恐有延误。”

“延误?”毕公冷笑,“若告周公,他必再以礼安人。礼可安乱,未可驭贼。此事,当以静制动——暗中断之。”

他挥手示意,低声道:“命暗卫‘隐影司’出镐京,昼伏夜行,潜往海州。若有诸侯再谋逆迹——杀无赦。”

风吹灭一盏灯。

毕公面色阴沉,那盏灯烟缓缓升腾,仿佛映出他心底那抹不安。

——

同一时刻,东海之外,潮声未散。

齐侯立于破庙之中,身披斗篷,烛影映在脸上,阴鸷如蛇。身后立着一名黑衣人,低头听令。

“周公之计虽妙,然终非天子。若我再聚诸侯,以‘奉天命’为名,世人必疑,疑则变,变则乱。”

黑衣人沉声:“齐侯欲何为?”

齐侯目光冷厉:“孤要以礼反礼,以天命反天命。周公以天为证,我便借地为势——东海之下,藏吾军魂,来年春潮,再起风浪。”

他说着,缓缓伸手,将一卷青绢推向黑衣人:“去召吴人、越人、淮夷旧将,以‘祭海’之名集会,不得走漏半字。”

黑衣人领命而去,庙门轰然闭合,烛火一瞬摇灭。

齐侯抬头,望向庙顶那一缕海风灌入的黑暗:“周公……你有礼,我有命。看谁能赢天下人心。”

——

而此时,远在镐京的周公尚未知晓暗潮涌动。

车驾行至洛水边,他下车行礼,目视波光。

姜子牙笑问:“殿下胜而不喜,何也?”

周公静默片刻,轻叹一声:“胜者未必安。东海虽平,诸侯心未平。孤以礼驭人,而人心终难尽服。”

他拾起一片被水打湿的落叶,轻声道:“叶顺水行,却终归泥底。礼若失其本,天下再和,也是假象。”

姜子牙神色一震:“殿下之虑,已超国事。”

“非国事。”周公摇头,目光深邃,“是人心之事。”

话音落,夜风起,洛水微波荡漾,似在暗示着——那场更深的动荡,正悄然逼近。

——

夜深似墨,镐京的宫门已闭,风过丹阙,隐约有铁甲摩擦之声。

暗卫“隐影司”的人影如幽灵般掠过宫道,他们不点灯、不言语,脚步轻如尘,却带着比风更冷的肃杀气。

毕公立于高台上,衣袖猎猎,目光透过宫阙的缝隙,望向东方的黑暗。

他深知,东海之战虽败诸侯,但并未灭其志。

诸侯失地可复,败心却能更烈——那是潜藏在人心最深处的欲望,礼法之手,难以真正握住。

他低声自语:“周公以德驭人,孤以术驭势。德不足以安天下,术方能定根。”

说罢,他转身离去,台下的夜风吹乱他的发须,仿佛将一丝阴影带进了整个镐京的心脉。

——

与此同时,海州港的暗流已在翻涌。

一艘旧商船停靠在破败的码头,四周一片死寂。

海雾弥漫,唯有桅杆间的铁铃随风轻响。

黑衣人归来,将一物放于齐侯面前。

那是一枚被盐雾侵蚀的铜章,上刻“吴”字。

齐侯捻起铜章,眯起眼,片刻后忽而笑出声:“吴人仍记旧盟,越人亦愿出山。天不亡我,亡者未必是孤。”

他起身走向舷边,望着拍岸的浪涛,声音低沉如铁:“周公……你行礼,我行势。礼能安一时,势可夺一世。来日东风起,海浪再高三尺,孤必令乾坤翻覆。”

他挥袖而去,帆影渐远,浪声却越发暴烈,似乎连夜色都被惊醒。

——

而在镐京,周公自洛水归朝,天尚未明。

他整冠端坐,几案上堆满了礼制文牒。

姜子牙立于侧,看他披衣未寝,眉宇中忧色难掩,便叹道:“殿下思虑太深,恐伤身本。”

周公抬头,眼中映着微弱的灯火:“伤身者小,伤心者大。天下已乱十年,若再有一场风起,恐将失其本根。”

姜子牙沉默片刻,道:“殿下虑在何处?”

周公缓缓道:“齐侯败后不降,楚人表面恭顺,实欲南控九江。越方未平,东海暗涌。吾虽巡礼天下,未能巡人心。”

他抬手,轻轻按在卷宗之上:“礼者,不独为形,而为信。若信之不立,礼不过虚器。今诸侯以礼为障,以德为饰,皆假吾法而抗吾道。”

姜子牙道:“殿下欲如何?”

周公目光渐冷,声音低沉如钟:“以礼镇国,以刑佐之。礼失其信,则刑当其位。须立新制,令天下知礼有锋,德有威。”

——

翌日,镐京传出密令——周公下令重修《礼刑二典》,兼收天下礼制与刑章,令太师、太史、法正三署共议,以示“礼不虚,刑不废”。

此举震动朝野。

群臣或颂、或惧,或暗中抵触。

毕公闻之,只在高殿微笑:“他终于明白,礼若无锋,终被人轻。”

然而,这笑意中,藏着难言的忧虑。

——

几日后,一道密信自东海传入镐京。

信封被雨水浸湿,字迹模糊,惟有四字清晰如血——“海上再起”。

当信送至周公案前,他神情微变,指尖微颤。

他缓缓合上文牒,闭目良久,喃喃道:“天下未宁,礼与兵……终要再度并立。”

灯光下,周公的影子拉得极长,落在宫殿的青砖上,宛若一道尚未合拢的裂缝。

——

这正是:

海静风仍急,心平祸未休。

礼行天下广,势起暗潮流。

——

至此,镐京虽安,天下已生隐患。

周公与齐侯,一个修礼镇国,一个暗布东谋,礼与势的对峙,正渐渐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