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 第172章 诸侯余心未安定,周公谋远更深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章 诸侯余心未安定,周公谋远更深沉

鲁、蔡上表请罪,镐京朝堂暂时得以安定,百官皆以为关东风波可稍歇。

然周公心中却愈发清明:诸侯虽口称归顺,但心中暗涌,远未真正熄灭。

他素手抚案上的竹简,轻叹一声:“诸侯之心,如浮萍随水,风吹即动。若只以威慑,恐其畏而不服;若只以德化,又恐其狡而欺恩。唯仁威兼施,方能使天下归心。”

次日,周公召集群臣入殿议事。

殿上,群臣各持己见:

兵部将军主张——“诸侯反复无常,不若早日兴师,推至东海,使其永绝妄心。”

吏部尚书则进言——“若诸侯心怀狐疑,当以亲情笼络,以礼义安抚。周室乃天下共主,不宜处处以刀兵相见。”

众说纷纭,朝堂几近喧哗。

周公高坐不语,待百官言辞渐息,方才缓缓起身。

只见他神色肃然,目光沉稳,似贯穿众人的心肺。

“诸侯余心未安,实因三监旧部暗流未绝。”

他一字一句,声如洪钟:“若不去其根,则枝叶再剪亦复生。今日孤所谋,不在一时之胜,而在百世之安。诸君,可明白否?”

群臣一时静默。

这时,姜子牙上前一步,微微一笑:“殿下之志,正合天命。然要笼络人心,仅凭言语犹不足。臣以为,当大修礼制,昭告天下。使诸侯知大周之纲纪,民心知朝廷之仁义,则暗潮自会渐弱。”

周公目光一亮,连称“善”。当即下诏:

一者,修定《礼乐》之制,重申宗法纲纪,昭示天下尊卑分明。

二者,兴修学官,广收四方贤才,使礼乐教化渐布关东。

三者,严申律令,既以德化安人心,亦以刑罚肃奸佞。

此三策既出,群臣皆点首称是。

然而,消息传出,诸侯却各怀心思:

——有的担心礼制之修,将削弱其权,心中不安。

——有的却暗自庆幸,认为周公欲以文化教化,或许刀兵之灾可暂缓。

——也有一些小国,暗自盘算如何借“学官”之名,潜伏己方子弟入镐京,以探大周虚实。

周公对此,皆已了然。

他深知——任何礼制的推行,必然伴随反抗与试探。

但只要根基稳固,终能渐渐将诸侯之心,纳入周室的天网之中。

夜色沉沉,周公立于灵台之上,遥望镐京城外灯火。

他心中暗语:

“大义既出,天心所向。暗潮虽生,不过如泥沙之扰江海,终归不成大浪。”

然而,远在关东,几位心怀不甘的诸侯,已悄然聚首,谋划着新的试探。

关东,齐地故城之外。夜色沉沉,风起如涛。

十余国小侯暗聚于一座破旧的宗庙之中。

庙外风声呼啸,庙内灯火摇曳,映得众人神情忽明忽暗。

鲁侯压低声音,面色凝重:“周公布礼,乃是削我等之权。若真任其推行,恐怕关东之地,再难有我等自处之地!”

蔡侯冷笑,手掌重重拍在案上:“鲁兄所言不差!今日周公不动刀兵,不过是假仁假义。若他礼制一成,百姓心向周室,我等再想翻身,岂非痴人说梦?”

齐国余孽暗使者此刻上前一步,披着斗篷,声音嘶哑:“周公欲夺天下人心,而我等欲夺天下大势。诸侯若不早试探,待其根基牢固,后悔已迟。”

话音落下,庙内众人神色各异。

有人犹豫不决,有人跃跃欲试。

此时,鲁侯忽然问道:“若要试探,当如何?”

齐地使者冷冷一笑:“周公新设学官,欲广收士子。吾等可暗遣心腹之子弟,潜入镐京。若能搅动风声,便以此为引;若能探得虚实,更好。若周公有所反应,则可趁机连兵,再观其谋断。”

蔡侯大声附和:“善!我等既不愿明抗,便先以暗潮试之。”

于是,几位诸侯暗中达成一致,准备先行送出子弟,潜入周廷学宫,以试探周公谋局的根基。

然而,此番动静,未能逃过周公的眼睛。

镐京城内,夜半时分。

周公立于烛火之下,手持密信,眉目微凝。

密信来自暗探——“鲁、蔡、陈、许等国,皆有子弟欲潜入学宫,以观朝廷虚实。”

姜子牙步入殿中,见周公神色沉静,便轻声道:“殿下果然料得准。诸侯暗流,不敢明抗,只敢以子弟为引。此乃试探之举,若处置失当,反使诸侯心惧,群起而动。”

周公将信函投入烛火,静看纸灰化作飞烟,声音低沉而有力:“正合我意。既欲试探,孤便予他们一个试探。礼制不废,学宫不绝。若他们子弟来,孤便教以周礼。若有人暗中作乱,则以律令诛之,以昭大义。”

姜子牙长叹:“殿下欲以试探之势,转为大义之名。如此,暗潮虽炽,终不过是自投罗网。”

与此同时,关东诸侯已密令属下行动。

镐京街头,一批陌生的年轻身影,悄然融入学宫开设的士子队伍之中。

他们言语之间,时而试探师长底线,时而挑唆士子间的争执,甚至暗中传播“周公独揽大权”的流言。

学宫渐起纷扰。

有学子当场怒斥:“周公摄政,为社稷计。若无周公,大周岂有今日?尔等妄言,分明心怀不轨!”

对立双方几乎动手。

消息层层传至周公耳中,他只冷冷一笑:“诸侯欲见孤之谋局,孤便以雷霆告之。”

三日后,大周律令使亲自入学宫,公开捉拿数名挑唆者。

当场审问,众人俱惊。

有人还欲抵赖,却见律令铁证在手,片刻间便失声。

城中士子群情激愤,反而齐声请愿,愿效忠周公,不容奸邪。

此一局,反使周公更得士子之心,诸侯的试探反成败笔。

关东,密使飞报此事,诸侯闻讯,脸色顿时铁青。

蔡侯咬牙切齿:“好一个周公!竟将我等试探之计,化为笼络天下之势!”

鲁侯默然良久,只吐出一句:“周公之谋,非我等可测……”

庙中众人心中同时升起一股寒意:他们的棋,竟被人提前算尽。

这正是:

暗潮潜动终无迹,礼乐深根自有声。

诸侯若存妄心意,天命已归在周公。

周公立于镐京之巅,俯瞰天下诸侯暗潮,他心知——风雨虽至,但大义已起。

此后之局,不是诸侯试探周公,而是周公以大义,收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