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仓起身拱手,声音低沉而坚定:“能为大业效力,万死不辞。”

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一尊铁塔。

裴元绍也郑重抱拳:“先生放心,我等必不辱使命。”

“事不宜迟,今晚你们就带人出发。为了更顺利行事,我给你们十副鱼鳞甲、五十副札甲、一百副皮甲,二十硬弩、三十弓箭,两百长刀长枪、二十匹战马,三千石粮草,起步资金三百万钱,后续会再给七百万钱。”

江浩大手一挥,给了两人一笔巨额资金。

这番话说出,连一向冷静的高顺都不由微微挑眉。

这是一笔很大的手笔了,数百带甲兵,在一个小郡内,足以横行霸道,更别说是贼寇当中。

但对江浩而言,这些钱都是小意思,花在这上面,值!

周仓狂喜,虬髯都因激动而微微抖动:“有这些物资,某定能打下一片天!”

裴元绍咽了咽口水,这是多少钱啊!

自黄巾之乱以来,他们甲胄就只有两副,还是皮甲,许多人都拿的是棍子农具,连刀枪都没配齐。

如今一见这位江先生,简直是惊为天人,就才见一面,就敢托付千金,这是何等豪气。

他也连忙表态:“先生放心,这事,包在某身上。”

江浩微微一笑,又跟两人传授了后世的间谍要点:

“记住,要做成功的卧底,首先要让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身份。与贼寇为伍,就要有贼寇的做派,但心中要始终明白自己的使命……”

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建立情报网络,如何传递消息,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实行贼寇游击战术……

周仓和裴元绍听得眼冒金光,连连惊叹。

这些闻所未闻的谋略和技巧,让他们对江浩更加佩服。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通报声:“先生,主公即将开始难民迁移动员大会,请先生过去参加。”

江浩这才从营帐走出,后面跟着脸上依旧冷漠的高顺,和两位兴奋不已的蒙面大汉。

正是周仓和裴元绍,他俩现在不想再被人看见,这就是卧底的素养。

帐外,临时搭建的高台前,黑压压站满了难民。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中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来说,任何一点希望都如同黑暗中的烛火。

刘备登上高台,身着简朴的青袍,腰佩长剑,神态庄重而慈祥。

江浩、郭嘉立于其身侧,目光扫过台下无数期盼的面孔。

郭嘉轻声对江浩道:“民心可用啊。”

江浩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诸位父老乡亲,备虽不才,见天下离乱,生灵涂炭,心实痛之!

今蒙诸位不弃,愿相随至此,备必竭尽全力,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刘备高声说道。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语,许多人的眼中泛起泪光。

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走出人群,跪地高呼:“刘皇叔仁德,老朽愿率全家老小,誓死相随!”

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跪地表达忠心。

场面感人至深,连站在一旁的士兵也不禁动容。

几个年幼的孩子躲在母亲身后,怯生生地望着高台上的人群。

刘备快步下台,扶起老者,声音哽咽:“诸位请起,备何德何能,受此大礼?自今日起,我等便是一家人,同甘共苦,共建家园!”

老者泪流满面,干裂的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话来。

刘备扶起老者后,重新登上高台,继续演讲,宣布了详细的安置计划:

“我将亲率两万人前往高苑、蓼城、甲下邑等地,开垦荒地,修建房屋;

江先生则带领两万人前往乐安、利县,同样开荒建房。我向诸位保证,这个冬天,每个人都有屋遮顶,有粥暖胃!”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

江浩在一旁补充道:“良种、耕具、良田,大家都不用担心,包括耕作期间的粮食,每五日一发,一定让大家渡过难关。”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传遍整个场地,“我保证诸位,一年能温饱,三年有余粮。”

这话引起了更大的反响,难民们最担心的问题,被江浩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而且还许下了美好的愿景。

有良种、有耕具、有良田,意味着有了三个月之后的希望。

耕作期每日管饭,意味着能数着日子,一天一天过生活,不用过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

人们交头接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个中年汉子高声问道:“先生此话当真?”

江浩坚定地回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他目光扫过人群,声音提高了几分,“不仅有这些,我们还会组织人手教授耕作技巧,兴修水利,确保来年有个好收成!”

欢呼声再次响起,许多人跪地叩拜,感谢这意想不到的恩赐。

蒙面的周仓和裴元绍看着这一幕,泪流满面。

裴元绍低声对周仓道:“这不就是大贤良师的梦想嘛,人人都能吃饱,有衣穿!”

周仓重重点头,抹去眼角的泪水:“某定要助主公成就大业!”

“到了乐安,就是到家了。”

刘备看见江浩已经说清楚了,高声呼喊道,

“让我们一起回家!回家!回家!”

“回家!回家!回家!”

难民自发高呼道,声浪一波高过一波,震撼四野。

许多士兵也忍不住跟着呼喊,场面热烈非常。

大会结束后,四万余人开始有序分开。

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难民们按照事先分配好的路线开始移动。

虽然队伍庞大,但在有效的组织下,并不显得混乱。

徐荣亲兵带着一万人向东,前往甲下邑、蓼城两县,这些士兵大多经历过战火,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刘备、郭嘉带着一万人一路沿着西南方向,直奔高苑。

刘备亲自率队,不时停下来关心老弱妇孺,赢得阵阵感激之声。

江浩高顺则带着两万人,一路南下,直奔乐安和博昌。

高顺治军严谨,虽然难民行动缓慢,但在他的调度下,队伍井然有序。

而在远离人群的小路上,周仓和裴元绍率领着一支小队,带着江浩提供的装备和资金,悄无声息地向着黑风寨进发。

他们的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坚定的眼睛。

卧底生涯,从此开始。

裴元绍忽然轻笑一声:“兄长,你说我们像不像当年的黄巾军?”

周仓哼了一声:“像,但不一样,这次,我们是为了真正的太平天下。”

乐安路上,江浩骑在马上,目光如炬,不时回头查看队伍的情况。

春天的凉风依旧刺骨,难民们裹紧破烂的衣衫,步履蹒跚地向前行进。

这条南迁之路,对他们而言既是希望的开始,也是体力的考验。

“将军,后方有几个老人走不动了。”

一个亲兵策马前来禀报。

江浩立即调转马头,向队伍后方行去。

只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路旁石头上喘着粗气,脸上写满疲惫。

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孩童正努力搀扶着自己的祖父,小脸冻得通红。

“速将马车上的物资整理一下,空出两辆来专门搭载老弱病残。”

江浩下令道。

亲兵有些犹豫:“可是将军,那些都是紧要的粮草和物资......”

“执行命令。”

江浩打断他。

“粮草可以在当地调配,人命不能重来。”

这一举动被难民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

一位老妇人拉着孙子的手,低声道:“记住这位大人的恩情,长大后要报答啊。”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头。

夜幕降临时,队伍停下来休息。

营火点点,如同落入凡间的星辰,在渐浓的夜色中闪烁。

江浩巡视营地,检查食物分配和防寒措施。

“将军,今日的粮食消耗比预期多了五成。”

后勤官忐忑地前来汇报。

江浩望着远处围坐在火堆旁的难民,轻声道:“非常时期,不必拘泥于常规,你打报告,我批条子。”

后勤官应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