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过了一个时辰,夜幕降临,军营中点起了无数火把,将整个校场照得如同白昼。

刘备总算把功劳簿上的名字念完,他暗自嘀咕,再来上几次,他就把军中士卒人名全记住了。

若是江浩知道,肯定又得感慨:卧槽,老刘,你是真牛!

历史上说刘备善于笼络人心,大汉魅力,果然名不虚传。

能记住这么多士兵的名字和功劳,这份用心,古今罕有。

“诸位,”

刘备的声音再次提高。

“所有参战士卒,都再赏钱两百。”

这一次,他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

“谢主公!”

许褚这个小机灵鬼,率先举起沙包大的拳头喊道。

“谢主公!”

“谢主公!”

“谢主公!”

诸将士再次燃起来。

方才不便出声,打扰刘备念名字,现在的呐喊,他们憋了两个时辰。

这次的声音,比刘备刚来的时候,要响十倍,要燃百倍。

这呐喊声中,是发自内心的忠诚与狂热。

“好,赏赐已发,今日不醉不归,大家吃饱喝足,一定尽兴。”

刘备大手一挥,指向一旁的烤全羊和热腾腾的饭菜和美酒。

依旧是老传统,刘备亲自挑选了几十名战功赫赫的军士,亲自为将士倒酒,切肉。

当刘备喊出他们的名字时,军士又是一阵感动。

天呐,主公还记得我的名字!

这是许多士兵心中的呐喊。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一方郡守能够如此礼贤下士,记得普通士卒的名字,亲自为普通士兵倒酒切肉,这是何等的荣耀!

江浩、郭嘉、许褚也加入其间,纷纷恭喜各军士。

许褚更是放开肚量,与将士们拼酒,引得笑声不断。

枣祛早已目瞪口呆。

他原是曹操麾下谋士,后来“被迫”归顺刘备。

此刻目睹此情此景,不禁感慨:竟有如此明主,远胜孟德十倍,他当誓死追随。

如果说之前他是强扭的瓜,那现在便是心悦诚服,全心全意辅助刘备成大业。

是夜,军营中灯火通明,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刘备穿梭在将士中间,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话。

或是问候家中老小,或是关切伤势恢复,或是勉励再立新功。

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每个士兵都感到温暖。

江浩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历史上刘邦得天下后,与功臣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想起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杀功臣。

而刘备,却是真心实意地想与将士共享太平。

这份仁德之心,古之帝王,除汉文帝外,未能有与之媲美者。

夜深了,庆功宴仍在继续。

刘备虽然已经有些醉意,但仍然坚持与将士们同乐。

江浩知道,明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今夜,就让大家尽情欢庆吧。

星光璀璨,火光跳跃,酒香肉香弥漫在空气中。

这一刻,乐安军营中洋溢着的,是希望,是忠诚,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日,晨曦微露,乐安郡的田野还笼罩在一层如纱似烟的薄雾中。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添几分宁静祥和。

刘备早已起身,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衣袖挽至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

他手持一柄磨得发亮的耒耜,站在乐安城门深深吸了一口清晨的空气。

身后,睡眼惺忪的江浩、许褚、枣袛、赵云、高顺等人紧随其后,都是一身农人打扮,粗布衣衫上还带着褶皱,显然都是仓促换上的。

“诸位,今日我等与民同耕,体察民情,还望诸位莫要懈怠。”

刘备转身对众人说道。

许褚揉了揉眼睛,嘟囔道:“主公,这等粗活交给俺老许便是,何须您亲自下地?”

刘备微微一笑,拍了拍许褚的肩膀:“仲康,百姓能做得,我等为何做不得?须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若连百姓的疾苦都不能体会,又如何能治理好这一方土地?”

江浩接口道:“仲康,主公说得是。我等皆是农家出身,这些活计本该熟悉。今日正好重温旧业,也可让百姓知道,我们与他们同在。”

赵云和高顺对视一眼,皆露出敬佩之色。

一行人牵着马,缓步向乐安城外的屯田地行去。

马蹄踏在湿润的土路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越靠近田野,空气中的泥土气息越发浓郁,还夹杂着新翻土壤的独特香味。

乐安之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此时正值春耕时节,一幅生机勃勃的耕作场景在众人面前缓缓展开。

约千余百姓散布在广袤的田野上,有的弯腰除草,有的挥锄翻土,有的撒播种子。

更远处,几十名孩童在田埂上追逐嬉戏,银铃般的笑声随风传来。

即便是起早贪黑的劳作,这些农夫农妇脸上也挂着开心的笑容。

他们时不时互相聊着家常,时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只要还有些希望,这些勤劳的百姓就能挣扎着活下去。

而刘备发放的临时救济粮、耕具、粮种,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

“真是一派祥和景象。”

刘备不禁感叹道,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

“若天下百姓皆能如此安居乐业,该有多好。”

江浩点头附和:“是啊,百姓所求不过温饱而已。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就认谁为主。”

众人不由得将马速放缓,似乎是为了不破坏眼前的这一份平和。

田间劳作的百姓也注意到了这一行人,纷纷抬头张望。

其中有不少是从洛阳逃难而来的难民,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刘备和江浩。

“青天大老爷!”

一个老妇人首先喊了出来,声音颤抖却充满感激。

“救苦救难的刘皇叔!”

又一个中年男子跟着喊道。

顿时,田间响起一片呼喊声。

百姓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向着刘备等人的方向跪拜磕头。

他们的动作虽然粗糙,却充满了真诚。

大汉的百姓都是淳朴且可爱的,他们所求的永远都不多。

谁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就能记住一辈子。

刘备在洛阳给他们饭吃,在乐安免费发放粮种、耕具,还管他们饭吃,听说直到秋收前都会提供口粮。

这样的恩情,让他们感激涕零,哪怕是皇帝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只认眼前的刘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