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综影视:女配她又幸福了 > 第40章 何以-何以玫1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月的风裹着栀子花的香,吹过校园的林荫道时,也吹动了毕业季的离愁。何以琛穿着学士服,站在法学院门口和向恒拍合照时,学士帽的穗子在风里轻晃——三天前,他们刚和袁非签下了写字楼的租赁合同,“袁向何律师事务所”的招牌,下周就要挂起来了。

“搞定!”向恒收起相机,拍了拍何以琛的肩膀,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从今天起,咱也是有自己地盘的人了!就是这办公室小了点,委屈咱何大才子了。”

工作日三人来到他们的办公室,他们租的写字楼在老城区,二十平米的单间,刷着白墙,摆着三张二手办公桌,连打印机都是向恒从学长那淘来的旧货。但推开窗能看到老槐树,阳光洒进来时,空气里都是崭新的期待。袁非正蹲在地上组装文件柜,闻言笑了:“小怎么了?咱靠案子说话,等打赢几个硬仗,再换大的。”

何以琛看着两个并肩作战的伙伴,心里也泛起热意。向恒是他同寝四年的兄弟,嘴贫却靠谱,专攻民事纠纷;袁非是高两届的师哥,沉稳老练,擅长刑事辩护。三人凑在一起,正好互补——他们不想进大律所按部就班,只想做自己认可的案子,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撑把伞。

手机震了震,是何以玫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她穿着电视台的记者服,背景是新闻演播厅,脸上还带着刚化完妆的精致:“看我!刚录完入职第一期民生新闻,怎么样?像不像样?”

她如愿进了市电视台的新闻中心,从民生记者做起,每天跑社区、访民情,镜头前的她眼神清亮,语气真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摄影社偷偷拍他的小姑娘了。

“像。”何以琛对着屏幕笑,声音放柔了些,“何记者越来越专业了。”

“那是!”她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又压低声音,“你们律所今天收拾好了?晚上我请你们吃饭,庆祝开业!”

挂了电话,向恒凑过来挤眉弄眼:“啧啧,这还没结婚呢,就成咱律所的‘后勤部长’了。”

何以琛没反驳,只是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律所开业的第一个月,比想象中更忙。

没有大律所的资源,他们只能接别人不愿接的小案子——讨薪的农民工、被拖欠货款的小商户、离婚时争取抚养权的母亲。何以琛每天泡在证据里,写诉状、查法条、跑法院,常常忙到深夜。向恒负责外勤,一天能跑三个区,鞋跟都磨平了;袁非则盯着潜在的案源,在各种法律论坛上发帖子,生怕错过一个咨询。

但没人喊累。第一次帮农民工讨回欠薪时,那群黝黑的汉子在律所门口放了串鞭炮,粗糙的手紧紧攥着他们的手,说着“谢谢律师”,那一刻,办公室里的疲惫都散了。何以琛看着窗外的鞭炮碎屑,忽然懂了父亲当年想盖“老百姓住得起的房子”的心情——能为普通人做点实事,比打赢多少光鲜的大案都有意义。

忙到极致时,他和何以玫的相处只能靠“挤”。

何以玫跑突发新闻,常常凌晨接到电话就冲出去,等回到家,家里没有何以琛的声音——他又在律所通宵了。她会在桌上放张便签:“桌上有粥,热一下再吃。”

何以琛去外地开庭,赶不上她的首播,会提前录好语音:“别紧张,你在镜头前最好看。”等他深夜回到出租屋,总能看到她的手机屏幕亮着,停留在他的语音界面。

有次何以玫做一个“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的深度报道,采访时被骗子围堵,手机都被抢了。她急得给何以琛打电话,声音带着哭腔。半小时后,何以琛就带着向恒赶来了,他没跟人吵,只是拿出手机录像,平静地说:“限制人身自由、抢夺财物,已经涉嫌违法,要不要我现在报警?”

骗子们看着他眼里的冷静和手里的证据,悻悻地放了人。回去的路上,何以玫坐在副驾,看着他紧握方向盘的手,忽然说:“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何以琛侧头看她,路灯的光落在她脸上,能看到她眼角的红。他伸手,握住她的手:“我也是。每次打赢案子,第一个想告诉的就是你。”

秋天的时候,何以玫的深度报道《保健品骗局背后的老人孤独》火了。节目播出后,市公安局成立了专项组,捣毁了三个诈骗窝点,她也因此被评为“月度优秀记者”。

领奖那天,她特意穿了条米白色的连衣裙,站在台上时,目光下意识地往台下扫——何以琛来了,穿着熨帖的西装,手里捧着一小束向日葵,是她最喜欢的花。

下台后,她扑进他怀里,奖杯硌得两人都笑了。“我厉害吧?”她仰头看他,眼里的光比奖杯还亮。

“厉害。”他低头吻她的额头,声音里满是骄傲,“我的女朋友,永远这么棒。”

那天晚上,他们请了向恒和袁非吃饭。饭桌上,向恒喝多了,拍着桌子喊:“咱律所下个月要接个大案子!上市公司的劳动纠纷,打赢了就能换办公室!”袁非笑着给大家添酒,说:“等换了大办公室,就给你们俩留个‘家属休息区’。”

何以玫红着脸笑,偷偷看何以琛,他正看着她,眼里的温柔像浸了蜜的月光。

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钟,转得飞快,却每一秒都扎实。何以琛的律所在业内渐渐有了名气,他们坚持“只接对的案子”,哪怕钱少也愿意为弱者发声;何以玫成了电视台的骨干记者,跑遍了城市的角角落落,她的报道总能戳中人心最软的地方。

他们依旧很忙,常常在清晨的电梯里匆匆告别,又在深夜的玄关处轻轻相拥。但出租屋的灯光总为彼此亮着,冰箱里永远有对方爱吃的菜,书桌上的便签换了一张又一张,写满了琐碎的关心和藏不住的爱意。

某个冬夜,雪下得很大。何以琛加完班回家,推开门就闻到了排骨汤的香。何以玫裹着毯子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他的法律意见书,已经睡着了。他走过去,轻轻把毯子往上拉了拉,看到她在意见书的空白处写着:“这里的逻辑好清楚,像在给我讲采访线索!”

窗外的雪还在下,屋里的暖气很足。何以琛坐在她身边,看着她恬静的睡颜心中一片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