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 > 第52章 学霸的“强迫症”与数据之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章 学霸的“强迫症”与数据之美

用废弃塑料瓶成功制备出性能达标的碳纤维,这项突破带来的震撼是空前的。王胖子已经彻底将之前“捡破烂”的羞耻感抛诸脑后,转而将其渲染成了一段“独具慧眼、变废为宝”的传奇经历,逢人便吹嘘“龙巢工坊”的环保理念与技术实力。

然而,在最初的狂喜过后,林枫却面临着新的尴尬。成功的实验更像是一次“神启”般的偶然,是他在疲惫与灵感迸发的状态下,无意中触碰到了那个正确的“能量场”参数组合。当他试图复现或者解释这个过程时,却发现自己语言的苍白和知识的匮乏。

“呃……就是……一种特殊的能量波动,嗯,频率大概是……感觉像……能引起塑料分子某种共振?然后……结构就……重组了?”林枫对着充满求知欲的苏小远和王胖子,手舞足蹈,试图描述那玄之又玄的感觉,结果越描越黑。

王胖子听得云里雾里,挠着头:“枫哥,你说得跟气功大师发功似的……能不能来点科学的,比如多少赫兹,多少瓦特?”

苏小远更是眉头紧锁,她看着林枫实验记录本上那些潦草的、充满主观感受的笔记——“能量场感觉‘柔和’时效果佳”、“线圈微热,伴有轻微蜂鸣声为最佳状态”、“塑料碎片呈现‘暗哑光泽’即为预处理完成”……这些描述对于追求精确和逻辑的学霸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林枫,”苏小远指着记录本上那些“玄学”描述,语气带着一丝难以忍受的痛苦,“‘感觉柔和’?‘轻微蜂鸣’?‘暗哑光泽’?这些都无法量化,无法形成可重复的实验指导。没有数据模型支撑,你的‘古法’永远只能是无法复制、无法理解的‘黑箱’。”

她拿起一缕用pEt制备的碳纤维样品,眼神锐利:“这项技术潜力巨大,但如果不能从理论和数据层面解析它,它就始终是不稳定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你难道想一直靠‘运气’和‘感觉’来维持生产吗?”

林枫被问得哑口无言。苏小远说得一针见血。系统的原理包给了他方向和钥匙,但如何将这把钥匙变成人人都能看懂、能使用的“说明书”,需要他自己用这个世界的科学语言去翻译、去构建理论框架。这是他作为“工业狂魔”必须跨越的障碍,不能永远依赖系统的“黑箱”操作。

看着林枫陷入沉思和窘迫,苏小远沉默了片刻,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她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转向林枫,屏幕上是一个刚刚搭建的、还很简单的数据分析框架。

“你的‘能量场’参数,虽然无法直接测量,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可观测的次级效应来间接表征和关联。”苏小远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静,但多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比如,线圈的输入电流、电压、频率;反应过程中的实时温度变化曲线;预处理后塑料碎片的光谱特征变化;乃至最终产物的力学性能数据。”

她快速地在软件中输入几个变量,生成了一些初步的关联曲线。“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收集这些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反向推导出你那‘玄学’能量场与最终结果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预测模型。”

苏小远抬起头,目光直视林枫,清晰地说道:“这个数据建模和分析的工作,我来负责。”

林枫和王胖子都愣住了。

王胖子率先反应过来,激动地一拍大腿:“太好了!苏学霸!有您出马,咱们这技术立马就从跳大神升级到诺贝尔奖级别了!”

林枫则是又惊又喜,还带着一丝迟疑:“苏小远,这……这工作量太大了,而且可能会占用你很多准备竞赛和高考的时间……”

苏小远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学霸特有的自信:“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本身就是对能力最好的提升。而且,我认为这个项目比任何竞赛题目都有意义。”她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语气略带一丝调侃,“至少,可以治好我看到你那本‘天书’实验记录时的强迫症。”

林枫:“……” 好吧,这个理由很强大。

于是,“龙巢工坊”研发中心的画风再次突变。

之前是林枫主导的“玄学实验”加王胖子咋咋呼呼的捧场,现在则变成了苏小远主导的“数据风暴”。

她给林枫和王胖子立下了“残酷”的规矩:

1. 标准化记录: 所有实验步骤,必须按照她设计的标准化表格记录,精确到秒,电流、电压等参数必须用数字万用表实时记录并导出,禁止使用“感觉”、“大概”等模糊词汇。

2. 高频采样: 在关键的预处理和碳化阶段,需要安装多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每秒数次的温度数据采集。

3. 样本库建立: 每一次实验,无论成功失败,都必须保留原料样本、预处理后样本、以及最终产物样本,并编号入库,供后续光谱分析和其他检测使用。

林枫和王胖子瞬间变成了苏小远手下的“数据采集工”。林枫负责操作设备并确保参数按照苏小远的要求设置;王胖子则负责跑腿、搬运样本、以及在被苏小远发现数据记录不规范时,承受那冰冷的眼神杀。

“胖子!第37号实验,碳化阶段第三分钟的温度数据为什么有0.5秒的缺失?”

“啊?苏学霸,可能……可能当时打了个喷嚏?”

“记录不规范,实验重做。”

王胖子:“……”

林枫:“……”(默默地去准备新一轮的塑料瓶碎片)

地下室里堆满了各种线缆、传感器和贴着标签的样本袋,看起来比以前更乱了,但这种乱,是一种充满了秩序感和科研气息的“乱”。

苏小远则仿佛开启了某种超级模式。她经常抱着一台高性能笔记本电脑(据说是她用自己的竞赛奖金买的),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和不断优化的算法模型。她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快速敲击代码,时而将林枫叫过来,询问某个能量场参数调整时的具体细节。

偶尔,当她发现某个数据趋势与她的预测模型高度吻合时,那双清冷的眸子会瞬间亮起光芒,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这种时候,连王胖子都不敢大声喧哗,生怕打扰了“女神”的顿悟时刻。

在苏小远强大的数据建模能力加持下,那个原本虚无缥缈的“能量裂解重组”过程,开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她通过关联分析发现,当线圈输入特定频率范围的复合波,且反应体系温度维持在某个狭窄区间时,pEt塑料的裂解效率最高,副产物最少。她甚至初步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可以根据输入的电流、频率参数,预测最终产物的模量范围,准确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

虽然距离完全解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林枫不再需要完全依赖“感觉”和“运气”了。他可以根据苏小远模型给出的参数建议进行调整,成功率得到了显着的、稳定的提升!

“牛逼!太牛逼了!”王胖子看着苏小远屏幕上那些他完全看不懂、但感觉无比厉害的曲线和公式,由衷地赞叹,“苏学霸,你这简直就是给枫哥的‘玄学’插上了科学的翅膀啊!”

林枫也是心服口服,他看着在电脑前专注工作的苏小远,心中充满了感激。有了她的加入,他的“工业狂魔”之路,才真正从野路子开始向正规军转变。

“苏小远,”林枫真诚地说,“谢谢你。没有你,这东西可能永远只是个‘黑箱’。”

苏小远从屏幕上移开目光,看了林枫一眼,语气依旧平淡,但眼角似乎微微弯了一下:“不客气。记得把下次实验的传感器校准一下,数据有点漂移。”

林枫:“……好的。”

他转头看了看角落里那堆积如山的、等待被“点化”的塑料瓶,又看了看屏幕上那些代表着秩序与理性的数据模型,突然觉得,这条“工业狂魔”的路,虽然依旧烧钱、依旧充满挑战,但前景,从未如此清晰和光明过。

当然,如果王胖子能不总在苏小远调试模型的时候,在旁边用手机播放《智商二五零》当bGm,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