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设计院的空调总是嗡嗡作响,像一只疲倦的巨兽在喘息。范唯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显示屏上的输电线路图渐渐模糊成一片灰色的网格。她瞥了眼右下角的时间——晚上九点十七分,又是一个加班的夜晚。

“范工,五道口那个变电站项目,你再核对一下荷载计算。”

一份文件“啪”地落在她桌上,不用抬头,从那趾高气扬的声音就知道是王主任。范唯缓缓抬起头,正好捕捉到王志明转身时那一抹得意的笑。他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与设计院里这些头发蓬乱、眼带血丝的设计师形成鲜明对比。

“这不是刘工负责的吗?”范唯保持声音平稳。

王志明半转过身,故作轻松:“刘工家里有事,你能力强,多担待点。明天上午给我。”

范唯看着那份文件,指甲无意识地掐进了掌心。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别人的项目,最后的核查工作都落到她头上。出了问题,是她核查不仔细;按时完成,是王主任领导有方。

她咽下已经到了嘴边的反驳,只是点了点头。十年电力设计生涯,她学会了在高压输电线路中计算安全距离,却在人际关系中始终找不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分寸。

窗外,城市的灯火如电路图上的节点般闪烁。范唯想起刚入行时,父亲——一位老电工——对她说:“闺女,电这东西,表面温顺,内里刚烈。它教会我两件事:第一,能量蕴藏在静默中;第二,适当的阻力会产生光。”

那时的她不懂这话的深意。

———

次日清晨,范唯提前半小时到了办公室。她喜欢这个时候的设计院,空无一人,只有清洁阿姨擦拭着“华北电力设计院”铜牌的声音。她在王志明办公室门口停下,将一份精心准备的报告放在他桌上最显眼的位置。

“范工,这么早?”同事小李揉着惺忪睡眼走进来。

“五道口项目的数据要得急。”范唯微笑,泡了两杯咖啡,递了一杯给小李。

小李感激地接过,压低声音:“听说王主任又要升了,副院长候选人。”

范唯搅拌咖啡的手停了一瞬,然后恢复如常:“不意外。”

她坐回自己的位置,打开计算书。数字在眼前跳动,但她心里计算的却是另一种概率。王志明之所以能如此肆无忌惮,不仅因为他是主任,更因为他背后有张副院长撑腰。而张副院长半年后就要退休,王志明正拼命表现争取那个位置。

范唯抿了一口咖啡,苦涩在舌尖蔓延。她想起昨晚核对数据时发现的异常——王志明负责的城北片区电网改造项目,有四处荷载计算接近临界值。按理说,这种边缘数据应当调整方案,但他直接签了字。

这不符合范唯熟悉的设计规范,但符合她逐渐理解的王志明的性格——急功近利,善于钻营。

———

季度汇报会上,王志明站在投影前侃侃而谈。他身着定制西装,手势夸张,像一位交响乐指挥家。

“...城北片区电网改造完成后,供电可靠性将提升百分之三十...”

范唯坐在角落,目光平静。当王志明展示到荷载计算数据时,她轻轻举起了手。

“王主任,关于这几处杆塔的荷载数据,我有些疑问。”

会议室瞬间安静。王志明的笑容僵在脸上,随即变得更加灿烂:“范工,详细的技术问题我们会后讨论,现在先讲整体方案。”

“正是为了方案的整体性,”范唯站起来,走到投影前,拿起激光笔,“这四处位于地质活动区的杆塔,荷载计算接近临界值。按照《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b类场地上的重要电力设施,应该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

她停顿了一下,环顾会议室,目光最后落在总工脸上:“如果考虑到未来五十年超越概率百分之十的地震影响,现有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王志明的额角渗出细汗:“范工,工程设计本来就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平衡,这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误差允许,”范唯点头,然后轻轻放大屏幕上的数据,“但我注意到,这些计算书的签名日期显示,审核时间只有一天。正常情况下,这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数据分析至少需要三天。”

会场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范唯,”王志明第一次直呼其名,省略了惯用的“范工”,“你是在质疑我的专业判断?”

“我在履行设计师的职责。”她平静地回答。

会议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虽然没有明确结论,但总工要求成立小组重新评估数据。王志明看范唯的眼神,像冬日的高压线一样冰冷。

———

接下来的日子,范唯被排除在几个重要项目之外。王志明的手段很隐蔽——不是公然排挤,而是以“照顾”为名,把简单枯燥的工作分配给她。

“范工经验丰富,带带新人最合适。”

“这个项目时间紧,怕女同志身体吃不消。”

范唯默默接受,每天准时下班,反而让王志明有些不安。他不知道,范唯用这些空闲时间做了什么。

她首先重新梳理了王志明近五年负责的所有项目。电力设计行业有个特点——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都会在档案室留下永久记录。就像电流穿过导体,总会留下微弱的磁场。

在档案室老张疑惑的目光中,范唯借阅了一摞摞陈旧的项目文件。老张是设计院的老人,对范唯的父亲一直很敬重。

“丫头,找这些陈年旧账干什么?”老张递给她一杯茶。

范唯笑笑:“学习前辈经验。”

她在数据海洋中寻找规律,像在复杂的电路图中寻找那个会导致短路的连接点。两周后,她找到了——四年前,王志明负责的一个郊区变电站项目,在施工阶段突然修改了基础设计,理由是“优化造价”。但原始设计的数据完全符合规范,修改后的方案虽然节省了成本,却将安全系数降到了底线。

这不违规,但很冒险。

更值得注意的是,那家承接施工的公司,半年后中标了另一个大型项目,而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就是王志明。

范唯把这些发现整理成简洁的表格,保存在一个加密文件夹里。她不确定是否会使用这些,但父亲说过:“最好的保险丝,是在短路发生前就安装好的那根。”

———

事情在一个周五下午爆发。公司下达紧急任务,某重要客户需要周一提交初步方案,时间紧,任务重。王志明自然地把任务分配给范唯所在的科室。

“周末大家加个班,辛苦一下。”他说得轻描淡写。

科室里怨声载道,但敢怒不敢言。范唯却径直走到王志明办公室前,敲了门。

“王主任,我周末有私事,不能加班。”

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能听到电脑风扇的嗡鸣声。王志明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随即变成假笑:“范工,什么私事比工作还重要?这可是公司重点客户。”

“私事就是私事。”范唯平静地说,“而且按照劳动法,加班需要员工自愿。”

王志明站起身,关上门,声音压低但清晰可闻:“范唯,你别不知好歹。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但别拿工作撒气。”

“我对您没有个人意见,”范唯声音依然平稳,“我只是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好,很好。”王志明点头,嘴角抽搐,“那你周一交一份五千字的检查,在部门会议上公开检讨。”

范唯直视着他的眼睛:“请问我违反了公司哪条规章制度?”

“不服从工作安排!”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范唯一字一句地说,“如果您坚持这个处分,我会向工会和人力资源部申诉。”

王志明愣住了,他从未见过范唯如此强硬。在他印象中,这个女工程师总是沉默寡言,最多就是在技术问题上固执一点。

“你...”他一时语塞。

范唯微微点头:“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先下班了。祝您周末愉快。”

她转身离开办公室,在全体同事惊愕的目光中,收拾东西准时下班。走出设计院大楼,夕阳正好,她深吸一口气,发现自己握着背包带的手在微微发抖,但心里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

———

周一,范唯预料中的报复没有立即到来。相反,王志明对她客气了许多,不再把杂活儿塞给她,也不再当众挑刺。但这种平静反而让人不安,像暴风雨前的低压。

三周后,设计院接到一个紧急项目——某沿海地区的新能源接入系统工程,客户要求高,工期紧,而且地质条件复杂。王志明毫不犹豫地把项目交给了范唯。

“范工是部门的技术骨干,这个重任非你莫属。”他在项目启动会上说,笑容诚恳。

范唯清楚这是个陷阱。成功了,功劳是主任领导有方;失败了,责任全是她的。特别是这种复杂项目,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错。

她没推辞,接下了项目。然后做了一件出乎王志明意料的事——她直接去找了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要求成立跨部门专家组。

“这个项目技术难点多,我一个人恐怕考虑不周,希望能集合公司最好的技术力量。”她把项目难点分析报告放在副总经理桌上,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副总经理欣赏地点头:“应该的,我这就安排。”

专家组迅速成立,范唯作为项目负责人,却把每一个技术决策都拿到专家组讨论。王志明想插手都找不到机会。

项目进行到一半,果然出现了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王志明意想不到的问题。

那天下午,审计部的人来到他们办公室,带走了王志明电脑里的所有项目文件。消息像电流一样瞬间传遍整个设计院:有人实名举报王志明在项目招标中收受回扣,并提供了一系列线索。

范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画着输电线路图。当王志明被带走时,他回头看了范唯一眼,那眼神复杂——有愤怒,有不解,还有一丝终于来临的释然。

范唯平静地回望他,然后低头继续工作。

———

一个月后,新的部门主任上任,是位踏实肯干的老工程师。他召开第一次部门会议,特别表扬了范唯负责的新能源项目。

“在复杂条件下做出如此精美的设计,体现了范工扎实的专业功底。”

散会后,范唯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她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手机震动,是父亲发来的短信:“闺女,周末回家吃饭吗?你妈包了饺子。”

她回复了一个“好”字,嘴角扬起细微的弧度。

设计院的灯光次第熄灭,只有走廊的应急指示灯散发着幽绿的光,像沉睡电路中残存的微弱电流。范唯收拾好东西,刷卡下班。走出大门时,保安老李笑着打招呼:“范工,今天这么早?”

“嗯,活干完了。”她微笑回答。

秋风拂过面颊,带来一丝凉意。范唯想起自己刚刚完成的一个变电站设计,在那份图纸的角落,她画了一个小小的闪电符号——只有她自己知道的签名。

她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话:真正的力量,不是大声喧哗,而是在静默中积蓄;不是以硬碰硬,而是如电流般寻找最低阻抗的路径;面对不公时,适当的阻力会产生光与热。

而她,既懂得在沉默中积蓄能量,也学会了何时施加阻力,产生光明。

城市夜空被纵横的电缆分割成几何形状,每一根线都承载着光明的承诺。范唯抬头望去,觉得自己与这些电缆莫名相似——坚韧,沉默,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传递令人敬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