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436章 薪火相传,初见峥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6章 薪火相传,初见峥嵘

第436章:薪火相传,初见峥嵘

《中医之光》纪录片的宏大蓝图刚刚铺开,辰星集团的另一项重要根基——人才梯队建设,也迎来了新的考验与机遇。随着集团国际声誉日隆,除了寻求合作的机构,更多是对中医本身怀有浓厚兴趣的个体,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

辰星医院国际部接待室内,气氛略显奇特。林辰的大弟子,年仅二十六岁的张启明,正襟危坐。他面容尚带几分青涩,但眼神沉静,已有几分林辰处事不惊的气度。坐在他对面的,是三位肤色、国籍各异的外国友人。

一位是来自日本京都的田中健一,约四十岁年纪,穿着合体的西装,神情严肃拘谨,他是日本某传统汉方世家的传人,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探究。

另一位是来自美国加州的艾米莉·卡特,一位三十岁出头的金发女郎,本身是位物理治疗师,性格开朗,对东方医学充满好奇,但也带着西方教育背景下固有的质疑精神。

第三位则是来自德国慕尼黑的卡尔·施密特,一位身材高大的日耳曼中年人,戴着厚厚的眼镜,神情专注,他是德国一所大学的医学史研究员,治学严谨,此行为收集一手资料。

负责引荐和协调的医院外联部专员小李,简单介绍完双方后,便安静地退到一旁。张启明深吸一口气,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负责接待如此背景多样的国际“学员”,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但想起师父林辰平日里的淡然与嘱托,又迅速平静下来。

“欢迎三位来到辰星医院,”张启明用流利的英语开场,声音平稳,“师父近日事务繁忙,特命我先行与各位交流,了解诸位的具体需求。若有我无法解答之处,再向师父请教。”

田中健一微微鞠躬,用带着口音的英语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张先生,鄙人田中健一,家族世代研习汉方。听闻林辰先生医术通神,尤其擅长‘望诊’与‘针灸’,不知张先生作为林先生高足,对此有何见解?又能否让我等亲眼见识一番?”他话语客气,但潜台词很明显——想先掂量一下这位年轻弟子的斤两。

艾米莉·卡特立刻附和,语速很快:“是的,张先生,我读过很多关于经络和穴位的论文,但总觉得缺乏直观的、可重复验证的案例。你能向我们展示一下针灸是如何‘精确’起效的吗?”

卡尔·施密特则推了推眼镜,更关注理论:“张先生,我对中医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阴阳五行’与脏腑关系的模型构建很感兴趣。这套理论如何与现代解剖学、生理学对应?它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三个问题,分别从技艺、实效和理论根基发问,角度刁钻,且带着不同程度的质疑。若是一般年轻医生,恐怕早已额头冒汗。小李在一旁听着,都不禁为张启明捏了把汗。

张启明却并未慌乱。他想起林辰的教导:中医之道,存乎一心,无需刻意迎合,但求问心无愧,以理服人。

他先是看向田中健一,淡然一笑:“田中先生,师承有别,流派各异,不敢妄言见解。师父常教导,医者之‘望’,在于观察人体气机之流转、神色之荣枯,乃是长期经验与对人体深刻理解之结合,并非玄虚之术。至于见识…”

他略一沉吟,目光扫过三人,最终落在艾米莉·卡特身上:“艾米莉女士对针灸实效存疑,卡尔先生欲探究理论根基。恰好,今日下午我需在门诊接诊,三位若有兴趣,可在一旁观摩。理论与实践,或可从中窥得一二。只是需遵守我院规定,保持安静,并签署保密协议。”

这个提议出乎三人意料。他们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理论阐述或推脱,没想到对方直接邀请他们进入实战环节。

“观摩门诊?这…可以吗?”艾米莉·卡特惊讶道。

“只要符合规定,自然可以。”张启明点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诸位的问题,或许在真实的诊疗过程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田中健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点头:“如此甚好,叨扰了。”

卡尔·施密特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非常期待。”

下午的门诊,张启明负责的虽非疑难杂症,但病人也不少。有长期失眠的白领,有患慢性胃炎的老人,有运动损伤的青年。张启明沉稳应对,望闻问切,一丝不苟。

在为一位肩周炎疼痛难忍的中年男患者治疗时,艾米莉·卡特紧紧盯着张启明的手。只见他取穴精准,下针迅捷,边行针边用英语简要解释:“此为肩髃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疏通此处经气,可缓解局部疼痛拘紧。” 行针片刻后,他让患者活动肩膀。

“咦?好像…松快了不少!没那么疼了!”患者惊喜地活动着胳膊。

艾米莉·卡特瞪大了眼睛,她亲眼看到针刺前后患者活动幅度的明显变化,这比任何论文数据都来得直观。

而在为一位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的女士诊脉后,张启明对卡尔·施密特和田中健一说道:“此位患者,脉象濡细,舌淡苔白,乃脾虚湿困之象。用五行理论解释,脾属土,主运化。土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故见纳差、乏力、面色不华。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为法。” 他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体征、治法紧密结合,让卡尔这位理论研究者听得频频点头,田中健一也收起了几分轻视,若有所思。

整个下午,张启明不卑不亢,既展现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和跟随林辰学习后提升的诊疗水平,又能用清晰的语言与外宾交流,虽然偶有青涩,但那份沉稳与自信,已初具风范。

门诊结束,三位外宾的态度已然不同。

艾米莉·卡特最为激动:“张先生,太不可思议了!我亲眼看到了变化!这激发了我极大的研究兴趣!”

卡尔·施密特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抬头道:“张先生,感谢你的安排。今天的见闻,让我对中医理论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生动的理解。我希望后续能有机会与你深入探讨一些病例。”

就连最为挑剔的田中健一,也微微躬身:“张先生年纪虽轻,但已得林先生几分真传,望闻问切,颇有章法。鄙人受教了。”

张启明谦逊回礼:“三位过誉了。医海无涯,我所学不过皮毛。师父创立辰星,设立国际部,正是希望中医这门古老的智慧能造福更多人。欢迎各位后续多多交流。”

送走三位心思各异的国际友人,张启明轻轻舒了口气,这才发现后背已被汗水微微浸湿。但他心中却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