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368章 深夜叩门,问道于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8章 深夜叩门,问道于心

第368章:深夜叩门,问道于心

夜色深沉,辰星医院南院大楼大多窗口的灯光已经熄灭,只有零星几个值班室的窗户还亮着。住院部大楼后方,那栋作为行政和专家办公室的小楼里,三楼尽头的一间办公室,灯光却依旧固执地亮着,像黑夜中一颗孤寂的星。

办公室里,林辰刚整理完一天的工作笔记,正准备熄灯离开。桌上摊开着几本医书,有现代的心血管专着,也有秦雨烟提供的古籍复印件,旁边还放着楚瑶提交的关于首例协作病例的详细数据分析报告。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虽然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明。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外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却又带着明显犹豫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在门口徘徊了几次,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终于响起“叩、叩”两声敲门声。声音不大,在寂静的走廊里却格外清晰。

林辰动作一顿,这个时间点,会是谁?他感知了一下门外气息,有些熟悉,带着一种焦躁和不安。

“请进。”他平静地开口。

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一个身影略显僵硬地出现在门口。是赵德柱。

他依旧穿着白大褂,但领口有些歪斜,头发比白天在图书馆时更加凌乱,眼下的黑眼圈浓重得像是被人揍了两拳。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笔,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的眼神复杂地看向林辰,里面有挣扎,有羞愧,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求知欲。

“林…林院长,”赵德柱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抱歉…这么晚打扰您。我…我有些问题,实在想不通,憋得难受……”

他的姿态放得极低,与之前那个在科室会议上趾高气扬、在病房里冷嘲热讽的赵副主任判若两人。这种巨大的反差,无声地诉说着他内心经历的风暴。

林辰看着他,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温和地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赵主任,请坐。有什么问题,但说无妨。”

赵德柱像是得到了特赦,快步走进来,几乎是跌坐在椅子上。他深吸了几口气,似乎想平复翻腾的心绪,然后猛地将手中的笔记本摊开在林辰面前的桌上。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画满了示意图,还有一些打了问号和大叉的地方,显得混乱而急切。

“林院长,我查了很多资料,”赵德柱语速很快,带着一种不吐不快的迫切,“国际期刊上的,还有…还有秦博士提供的那些古籍上的。我知道针灸可能有效,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但是!”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林辰,像是要从他脸上找出答案:“但是‘气’呢?中医理论里核心的‘气’,到底是什么?经络的实质是什么?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穴位,为什么刺激它们就能产生如此确切的生理效应?这背后…这背后的物质基础到底是什么?!”

他一口气问出了一连串困扰他已久的问题。这些问题,像一根根毒刺,扎在他信奉了二十多年的现代医学体系上,让他坐立难安。他无法再用“巧合”、“心理作用”或者模糊的“神经-体液调节”来敷衍自己。林辰在陈大爷身上展现的,是快速、精准、可重复的生理效应改变!这迫使他必须去直面那些他曾经不屑一顾的理论核心。

林辰没有立刻回答,他拿起赵德柱的笔记本,仔细地翻看着上面那些潦草却充满困惑的记录。他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种信念崩塌后的迷茫和急于重建的焦灼。

“赵主任,”林辰放下笔记本,目光平静地迎向赵德柱急切的眼神,“你很困惑,是因为你试图用一把尺子,去丈量另一套完全不同的度量衡体系。”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

“你问‘气’是什么?在现代科学语境下,我们可以暂时将它理解为一种能量信息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动力。它推动血行,温煦机体,防御外邪。虽然无法直接用目前的仪器完全捕捉其形态,但它调控下的生理病理变化,是可以被观测和检测的——比如心率、血压、激素水平、免疫指标的变化。”

“你问经络的实质?现代研究提出了诸多假说,可能与筋膜结缔组织网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整体调控、与生物电和能量信息的传导通路密切相关。它或许不是一个有固定管壁的‘管道’,而是一个更为复杂、动态的功能调控系统。”林辰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略的网状结构,“就像互联网,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承载着信息的传递。”

“至于穴位,”林辰笔尖点在白板上几个特定的点,“可以理解为这个复杂网络上的关键节点,是‘气’血汇聚、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刺激这些节点,就像调节一个精密电路板上的关键电位器,能够引发整个系统功能的连锁反应,达到调节脏腑、疏通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他没有引用晦涩的古文,而是尽量用赵德柱能够理解的现代语言和类比,将中医的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同时,他也坦诚地指出:“当然,这些认识还在不断深化。中医理论源于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和哲学思辨,它强调整体、动态、关联,与现代医学还原论、分析式的思维方式各有侧重。我们不必急于将两者完全等同,更重要的是看到它们在解决临床问题时的互补价值。”

林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和一锤定音的笃定。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敲打在赵德柱紧绷的神经上。

赵德柱呆呆地听着,看着白板上那些简洁的图示和解释,脑海中那些混乱的线索似乎被一只无形的手慢慢梳理。他依然不能完全理解“气”的奥妙,依然对经络的实质心存疑问,但林辰的解答,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将两种医学体系连接起来的可能桥梁。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可以相互参照、相互印证的探索。

他紧绷的肩膀慢慢垮了下来,一直紧攥的拳头也松开了。沉默了良久,他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释然:“我……我好像……明白一点了。不是非要立刻证明它‘是什么’,而是可以先承认它‘能做什么’,然后一起去探寻‘为什么能’……”

这一刻,他放下了资深专家的骄傲,放下了对未知领域的恐惧,真正以一个求知者的姿态,开始尝试去理解另一片广阔的医学天空。

林辰看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不再是抵触而是探索的光芒,微微点了点头。他知道,对于赵德柱这样的人,打破偏见只是第一步,引导他走上融合探索的道路,才是关键。

“夜很深了,赵主任。”林辰放下笔,语气温和,“医学之路漫长,有问题,随时可以来讨论。”

赵德柱站起身,郑重地向林辰鞠了一躬,没有再多说什么,但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拿起那个写满困惑的笔记本,脚步不再虚浮,虽然依旧疲惫,却多了几分坚定,慢慢消失在走廊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