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363章 深夜查证,信念裂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3章 深夜查证,信念裂痕

第363章:深夜查证,信念裂痕

赵德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办公室的。

走廊上那些小护士们探究的目光,还有住院医李晓那欲言又止的神情,都像针一样扎在他背上。他砰地一声关上办公室的门,将外界所有的声音和视线都隔绝开来,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大口喘着气。

办公室里没开灯,只有窗外江城的霓虹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他脑子里反复回放的,是陈大爷那张从痛苦灰败到舒缓红润的脸,是心电监护仪上那奇迹般回升的St段,是林辰捻动毫针时那沉稳如山岳的手指,更是他自己在病房里那失态的踉跄和逃离。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赵德柱猛地一拳砸在厚重的实木办公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手背传来一阵刺痛,却远不及他内心翻江倒海的混乱。

他赵德柱,江城心内科领域的权威,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从业二十余年,发表的ScI论文能堆满半个书架。他信奉的是循证医学,是双盲实验,是精确到纳米级别的药物靶点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心脏支架。经络?穴位?气?那都是故弄玄虚,是早已被现代科学证伪的糟粕!

可今天,就在他眼前,他赖以自豪的现代医学手段效果不佳的病例,被几根细细的银针,在短短几分钟内扭转了局面。患者主观的感受可以说是心理作用,但那台冰冷的、只认数据的监护仪不会骗人!St段的改善,心率的平稳,那是铁一般的事实!

“血管痉挛缓解?对,一定是巧合,是患者自身的生理波动,正好赶上了他扎针的时候!”赵德柱试图用自己熟悉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来解释,可这解释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陈大爷的病情反复一周了,各种药物调整都试过,为什么偏偏在林辰下针的那一刻出现“波动”?这巧合也太他妈巧了!

他烦躁地扯开白大褂的领口,感觉胸口憋闷得厉害,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和刚才陈大爷描述的感觉竟有几分相似。这个荒谬的联想让他更加恼火。

他跌坐在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不行,他不能就这么认了。这里面一定有他没看透的东西,一定是林辰用了什么他不知道的、类似于巫术的手段蛊惑了大家。

对,查资料!用科学的武器粉碎它!

赵德柱猛地坐直身体,啪地打开了桌上的台灯,刺眼的光芒让他眯了眯眼。他迅速打开电脑,在学术搜索引擎里输入了关键词——“针灸”、“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

他本以为会看到一片批判或者寥寥无几、质量低劣的研究。然而,随着页面的滚动,赵德柱的眉头越皱越紧。

屏幕上赫然出现了大量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上的论文!《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循环》、《欧洲心脏杂志》……这些他投稿时都觉得艰难无比的顶级期刊,上面竟然刊登了关于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报告?

他点开一篇近期的荟萃分析,里面综合了十几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白纸黑字地显示:针刺内关、膻中等穴位作为辅助治疗,能显着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这……这怎么可能被JAcc收录?”赵德柱喃喃自语,手指有些发抖地滚动着鼠标滚轮。他强迫自己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这些研究的设计、样本量、统计方法,试图找出漏洞。可越是细看,他额头冒出的冷汗就越多。

这些研究的设计堪称严谨,双盲设置巧妙(甚至有针对假针刺穴位的对照组),样本量足够,统计方法无误。结论虽然谨慎,但都指向一个方向——针灸有效!其可能的机制包括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冠状动脉痉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炎症反应……

这些机制虽然与他熟悉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作用途径不同,但每一条都引用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并非空穴来风。

“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内皮功能……”赵德柱靠在椅背上,仰头看着天花板上单调的格栅,眼神有些发直。他回想起林辰行针时,似乎确实在刻意追求那种“得气”的酸麻胀感,难道就是在通过刺激神经,引发一系列的生理调节?

他一直认为中医理论虚无缥缈,无法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可这些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文章,正在尝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和语言体系,去解读、验证那些古老的技艺。这不是取代,更像是一种……融合与印证?

一想到“融合”这个词,赵德柱就感到一阵刺痛。这不正是林辰在医院大会上鼓吹的东西吗?自己当时还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开历史倒车。

难道……错的真是自己?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缠绕得他几乎窒息。他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学术信仰和职业骄傲,在这一刻出现了清晰的裂痕。

他想起了自己带的研究生张薇,前段时间好像就在做一项关于“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课题,当时他还严厉批评她不务正业,把时间浪费在这种“玄学”上。现在想来,张薇当时欲言又止的神情,是不是也藏着几分她查到的、却不敢在自己面前展示的证据?

他又想起了科室里那几个年轻医生,最近似乎经常往中医科跑,美其名曰“交流学习”,以前他觉得那是背叛,现在却品出了一丝不同的意味。

难道整个医学界,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某种变化,只有他自己还固守在旧有的堡垒里,做着井底之蛙?

赵德柱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烦躁地踱步。他从酒柜里拿出一瓶威士忌,给自己倒了一大杯,仰头灌了下去。辛辣的液体划过喉咙,却无法浇灭他心头的灼烧感。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街道,辰星医院的霓虹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那光芒,此刻在他眼里,竟有些刺眼。

“林辰……”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心情复杂到了极点。有被当众打脸的屈辱,有信念崩塌的恐慌,但内心深处,似乎还夹杂着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好奇,以及一种被全新领域所吸引的战栗。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关掉了那些让他心烦意乱的论文页面,却又鬼使神差地打开了医院的内部系统,调出了陈大爷的电子病历和刚才监护仪记录的详细数据曲线。

那条代表着St段变化的曲线,从之前的持续压低,到林辰行针后短短几分钟内迅速回升并趋于稳定,整个过程清晰得如同教科书般的范例,无声地嘲笑着他之前的武断。

赵德柱盯着那条曲线,看了很久很久。

这一夜,对心内科副主任赵德柱来说,注定无眠。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正在他坚硬的学术外壳下,悄然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