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179章 心悟初成,暗香浮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9章 心悟初成,暗香浮动

第179章:心悟初成,暗香浮动

晨光透过新医馆宽大的玻璃窗,洒在弥漫着草药清香的诊疗区内。昨日的喧嚣与紧张已然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忙碌。挂号处前排起了小队,多是听闻林辰神医之名远道而来的患者,也有部分是看到夏晚晴事件报道后,抱着好奇与希望前来尝试中医的新面孔。

楚瑶穿着一身素净的白大褂,内衬浅蓝色棉麻衬衫,长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利落的发髻。她站在焕然一新的药柜前,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封面略显陈旧但保存完好的笔记本,正对照着电脑屏幕上林辰录入的电子医案,逐字逐句地校对着什么。她的眼神专注,时而凝眉思索,时而恍然点头,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与冰冷的键盘间移动,仿佛在古今医道之间架设桥梁。

“楚医生,三号诊室的王大爷针灸时间到了。”新招聘的护士小刘轻声提醒。

“好的,我马上过去。”楚瑶抬起头,温和地应了一声,合上笔记本,动作轻柔地将其放入抽屉锁好。那本笔记,是她近几个月的心血,封面上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内经临证心悟(初稿)》。

她快步走向三号诊室,心里却还在回味刚才校对的一个案例。那是一个顽固性失眠的患者,林辰依据《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并未单纯安神,反而从调理脾胃入手,用了半夏秫米汤加减,效果奇佳。楚瑶在整理时,不仅记录了方药和疗效,更在旁边用红笔批注了自己的思考:“此案深合《素问·逆调论》‘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之旨。林辰之法,非治标之眠,乃治本之胃气也。”她感觉自己对《内经》那些玄奥文字的理解,正通过与林辰一个个活生生的医案结合,变得清晰、立体起来。

为王大爷起针后,楚瑶细心叮嘱了注意事项。刚回到临时用作她办公兼研究的小隔间,就看到林辰送走了“盾山”的雷豹,正朝她这边走来。

“忙了一早上了,歇会儿。”林辰将一杯刚泡好的、温度正好的枸杞菊花茶放在她手边,目光落在她略显疲惫但精神熠熠的脸上。“雷豹那边已经安排妥了,外围安保加强,也会给我们做一些安全培训。”

楚瑶端起茶杯,暖意透过瓷壁传到掌心,她微微一笑:“有专业的人负责这些,我们也能更安心看病。刚才我又校对了两个医案,越整理越觉得,《内经》里的很多话,简直就像是为你的诊疗思路在做注解。”

“哦?”林辰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说说看。”

“比如上周那个小儿盗汗厌食的病例,”楚瑶翻开笔记,找到那一页,递到林辰面前,“你用了几味看似平淡的健脾消食药,效果却比很多强效止汗药都好。我后来重读《灵枢·营卫生会》,看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再结合这孩子之前感冒发汗过度,才明白你是在补其化源,营卫调和则汗自止。根本不是见汗止汗那么简单。”

她的语气带着一丝发现真理的兴奋,脸颊也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

林辰仔细看着她的批注,眼中闪过赞赏:“你能想到这一层,非常好了。《内经》是源头活水,后世所有医家的理论都由此生发。但读死书不如无书,最终还是要落到‘临证’二字上,通过病人的脉象、舌苔、症状去反推、去验证经文的真意。你这本《心悟》,走的就是这条正路。”

得到他的肯定,楚瑶眼里的光更亮了些。“我准备把近期这些典型案例,按照《内经》的篇目和核心理论重新归类梳理,比如‘阴阳应象大论’篇下的案例,‘藏气法时论’篇下的案例……这样或许能更直观地展现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对应关系。”

“这个想法很好!”林辰抚掌,“需要我提供哪些医案,或者有哪些理论点你觉得模糊,随时问我。这本《心悟》若能成书,对我们自己梳理思路,乃至将来教学传承,都大有裨益。”

两人就着几个具体的医案和理论难点又讨论了片刻,小小的隔间里,充满了学术探讨的热忱与默契。阳光移动,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交织在一起。

这时,苏沐雪拿着一份文件风风火火地走过来,看到两人埋头讨论的样子,脚步顿了一下,才敲了敲敞开的门板。

“没打扰二位大学者做学问吧?”她语气带着惯有的调侃,但眼神在楚瑶那本厚厚的笔记和林辰专注的脸上扫过时,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复杂。她将文件递给林辰,“开业活动的媒体通稿反馈汇总,总体风向很好。另外,有个事,卫健局那边下个月要组织一个‘传统医学创新论坛’,点名希望我们医馆,主要是你林大神医,能去做个主题发言。”

林辰接过文件,粗略翻看了一下:“论坛?可以。讲什么主题?”

“他们给的备选题很宽泛,什么‘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之类的。”苏沐雪抱着手臂,“我觉得,我们可以讲点更实在的,比如……你之前跟我提过的,基于《内经》理论构建的‘体质辨识与未病干预体系’?”她商业嗅觉敏锐,立刻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楚瑶闻言,抬起头,眼中带着期待看向林辰。这个体系,林辰在日常诊疗中已有实践,而她正在整理的《心悟》里,也初步涉及了相关案例。

林辰沉吟片刻,看向楚瑶:“你觉得呢?如果要在论坛上讲,我们现有的案例和理论梳理,够支撑起一个完整的发言吗?”

楚瑶没想到林辰会直接征求她的意见,心跳漏了一拍,随即稳下心神,认真思考后回答:“核心理论和代表性案例是有的,但如果要形成一个能在正式论坛上宣讲的成熟体系,还需要更系统的归纳和更多数据支持。时间有点紧,但……我可以试试把这一部分内容优先整理出来。”

“好。”林辰点头,一锤定音,“那就这么定。发言主题就报这个。楚瑶,这部分内容的梳理和初稿,就辛苦你为主负责,我来补充和审定。”

“嗯,我会尽快拿出初稿。”楚瑶郑重地点头,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些,但更多的是被信任的鼓舞和投入热爱事业的充实。

苏沐雪看着瞬间进入工作状态的两人,红唇微不可察地抿了一下,随即又化开一个明媚的笑容:“行,学术方面你们是专家。需要什么资源,或者论坛这边的流程、对接,我来搞定。”她顿了顿,状似随意地加了一句,“楚瑶,压力别太大,需要帮手就跟我说,我给你调人。”

“谢谢沐雪姐,目前我还应付得来。”楚瑶回以感激的微笑。

苏沐雪点点头,又跟林辰确认了几个论坛的细节,便转身离开,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渐远。

小插曲过后,楚瑶重新埋首于案头。她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构思论坛发言稿的框架。脑海中,《内经》的篇章目录与林辰诊治过的一个个鲜活面孔交替浮现。她尝试将那个小儿盗汗的案例归入“营卫生会”理论下,将另一个长期低热查不出原因的年轻白领案例,与“阳气者,烦劳则张”的论述联系起来……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患者渐渐稀少。楚瑶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准备去倒杯水,却看见秦雨烟端着一个紫砂小盅,袅袅婷婷地走了过来。

“楚瑶姐,忙了一上午了,歇歇吧。”秦雨烟将小盅轻轻放在楚瑶桌上,揭开盖子,一股带着药香的清甜气息飘散出来,“这是我用家里古籍里的方子,加了玉竹、百合和冰糖熬的润肺安神汤,看书久了喝一点,对眼睛和心神都好。”

此时的秦雨烟,早已没了最初的尖刺与傲气,眉宇间多了几分温婉与沉静。父亲病情稳定并持续好转,让她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对楚瑶这位最早跟在林辰身边、性情温婉包容的“姐姐”,也格外亲近。

“谢谢你,雨烟,正好有点累了。”楚瑶没有推辞,接过小盅,小口品尝起来,温热的汤水滑入喉间,确实感觉干涩的喉咙和疲惫的精神都舒缓了不少。“你那边古籍整理得怎么样了?林辰说的那个‘体质辨识’,很多基础理论可能还要从古籍里找更原始的出处。”

“我正在梳理《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通天》篇那几篇,里面关于人的分类描述很细,感觉和林辰哥现在用的体质分型有很多暗合之处。”秦雨烟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等我整理出个大概,就拿给你参考。”

“那太好了!”楚瑶欣喜道,“我们这算不算是……一个从理论古籍挖掘,一个从临床案例反推,双向奔赴了?”她难得开了个玩笑。

秦雨烟也笑了起来,两个风格各异却同样出色的女子,在这充满药香的空气里,因为共同的目标而滋生出一种融洽的氛围。

说笑间,楚瑶目光无意扫过窗外,看到医馆侧后方那条相对僻静的小巷口,一个穿着灰色夹克、身形瘦削的男人靠在墙边,似乎在低头玩手机,但姿态总让人觉得有些刻意。她记得早上雷豹跟林辰介绍安保布置时,好像提到过会在外围设一些不易察觉的暗哨。

是“盾山”的人吗?楚瑶心里微微一动,但没有声张,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个细节。她收回目光,重新落在电脑屏幕上那篇刚刚起了个头的发言稿上。

《内经临证心悟》的撰写,论坛发言的准备,与秦雨烟的古籍整理相辅相成……一条看似更加清晰、能将林辰医术理念更广泛传播出去的道路,正在她脚下延伸。然而,窗外那看似平静的街角,又无声地提醒着她,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一丝不安,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眼前的文字上。无论如何,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整理好他的医术,守护好这片他们共同努力打造的医馆,就是此刻对他,也是对大家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