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岐黄下山觅亲缘 > 第14章 困惑与记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楚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河西社区医院的。

下班时间早已过去,换药室空无一人,只有头顶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她坐在凳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没能送出去的纸条,上面娟秀的数字此刻显得如此可笑。

“无证行医…负责…”

她低声重复着自己那蹩脚的借口,脸颊一阵发烫。当时怎么就鬼使神差地追上去了?还用了那么蠢的理由。那个人……他离开时那近乎无视的态度,比当面斥责更让她难堪。

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反复播放着下午的画面——刘铁柱青紫的脸,急剧下降的生命体征,然后是三根快如闪电的银针,以及之后那堪称奇迹的逆转。

“人中、内关、涌泉……”

她喃喃自语,猛地摊开一直紧握在左手的便签本。上面是她仓促间画下的简易人体穴位图,三个点被她用力地圈了出来。

“这怎么可能?”楚瑶盯着那三个点,秀眉紧蹙。她是正经护理专业毕业,学过基础解剖和生理,急救培训更是强调Abc(气道、呼吸、循环)。可今天看到的一切,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几根细针,刺入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位置,竟然能瞬间解除呼吸抑制,稳定生命体征?这不符合现代医学的逻辑!

一种强烈的困惑和求知欲攫住了她。她“唰”地站起身,走到护士站角落那台略显老旧的电脑前,开机,打开浏览器。

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略显迟疑地敲下“人中穴”。

搜索结果弹出大量的中医理论页面。

“人中,又称水沟,位于鼻下唇上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小儿惊风……”

楚瑶逐字阅读,试图用自己熟悉的西医知识去理解。“督脉?手足阳明?”这些词汇对她而言如同天书。但她抓住了关键词——“昏迷”、“癫狂痫”。

她接着搜索“内关穴”。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眩晕、癫痫、失眠、偏头痛……”

“涌泉穴。”

“涌泉,肾经井穴。定位: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头痛、头晕……”

楚瑶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三个穴位,在中医理论里,竟然都与“昏迷”、“惊风”、“癫狂痫”相关!这绝不是巧合!

可是,原理呢?为什么刺激这些远离心脏和大脑的体表点位,能产生如此迅速而强大的效果?她学过的生理学告诉她,神经传导需要时间,药物起效需要过程。而那个林辰,他的针,快得违背常理。

她尝试在学术数据库里搜索“针灸 急救 机制”,跳出来的论文大多语焉不详,或者强调其作为辅助疗法的“潜在可能”,没有任何一篇能解释她今天亲眼所见的、近乎立竿见影的效果。

“假的吧?是不是有什么我们没发现的机制?”一个声音在她心里质疑。

“可病人确实好转了!张医生也看到了!”另一个声音立刻反驳。

她烦躁地关闭网页,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发呆。那个男人的身影再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粗布衣服,旧药篓,平静到近乎淡漠的眼神,还有那稳如磐石、精准无比的下针手法。

“痰迷心窍,兼有风动……”她回忆着他那带着古韵的诊断,每一个字都透着一种她无法理解的笃定。

自己今天的行为,在他眼里,是不是像个上蹿下跳、无知又可笑的傻瓜?坚持所谓的规程,却差点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一种混合着羞愧、挫败和强烈好奇的情绪在她心中翻腾。她一直坚信的科学、规程、体系,在那种近乎“神迹”的表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楚瑶?还没走啊?”值班医生张海峰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刚处理完刘铁柱的入院手续回来。

楚瑶猛地坐直身体,有些慌乱地将桌上的便签本合上:“张医生,病人怎么样了?”

“稳定了。”张海峰走进来,给自己倒了杯水,脸上还带着未散的惊奇,“送到医院做了检查,脑电图显示异常放电,确实是癫痫持续状态,伴有轻微的代谢性酸中毒。已经用了镇静和抗癫痫药物,情况控制住了。”

他喝了口水,看向楚瑶,眼神复杂:“说起来,今天还真是多亏了那个……那个年轻人。要不是他及时处理,等我们赶到,后果不堪设想。他那几针,简直神了!”

连张医生都这么说……楚瑶的心又是一沉。

“张医生,您觉得……针灸真的有那么神奇?能在那种危急关头起死回生?”她忍不住问道,想从同行这里找到一些科学的解释。

张海峰耸耸肩,露出一丝苦笑:“说实话,我无法解释。我学的是现代医学,讲究循证。但今天这事,没法用我学的那套来解释。也许中医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是我们不了解的领域吧。那个年轻人,不简单。”

他不简单。

连张医生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楚瑶低下头,看着自己因为常年消毒而有些干燥的手指。今天,她这双自诩专业的手,在关键时刻,除了拨打急救电话和徒劳的阻拦,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都没能提供。而那个被她阻拦的人,却用几根银针完成了奇迹。

强烈的反差感让她心里空落落的。

她重新翻开便签本,看着那三个被她圈住的穴位,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她拿出笔,在空白处开始快速书写:

“公园急救事件记录。患者:刘铁柱,男,约45岁。突发意识丧失,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口吐白沫,呼吸抑制,面色青紫,Spo2(估测)低于70%……现场处理者:林辰(身份未知)。处理方式:针刺人中、内关、涌泉。效果:约15秒后抽搐停止,呼吸恢复,面色转红,Spo2(估测)回升至90%以上……”

她写得很详细,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一切,包括林辰的诊断原话。这是她的职业习惯,但此刻,这个记录的行为,似乎又多了一层含义。

写完记录,她盯着“林辰”两个字,笔尖顿了顿。

然后,她在记录的最下方,另起一行,用力地写下一行字:

“需进一步了解:针灸急救原理?穴位配伍机制?林辰背景?”

三个问号,代表着她此刻所有的困惑与探寻的决心。

她合上本子,小心地将其放进自己的随身背包最里层。

窗外,夜色已深。

楚瑶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今天发生的事,像一颗投入她平静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难以平复的涟漪。

那个背着药篓的身影,那三根神奇的银针,还有他那句“痰迷心窍”……这一切,她一定要弄明白。

她锁好护士站的门,走向医院大门。夜风吹拂在她脸上,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纷乱思绪。

今天,她输了,输得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