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凌风这间新科室门可罗雀。偶尔有病人好奇地探头进来,一看这简陋的样子,又听说好多药开不出来,大多摇摇头走了。苏青倒是偶尔会晃过来,倚在门框上,说几句风凉话:“凌科长,今儿个又没病人啊?要不我分你两个感冒的?”或者“无意”中透露点信息:“刘副院长今儿个来上班了,在办公室跟老周聊了半天,估计是在说你的事。”“听说你申请药材的报告被刘副院长打回来了,理由是‘暂无预算’。”
凌风也不着急。他白天没事就翻看卫生院过去的病历,了解本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青山公社多山,湿气重,风湿痹痛、慢性胃炎、哮喘的病人特别多;晚上则回到公社给他安排的、离卫生院不远的一间简陋宿舍,继续整理他的医案,把省城学到的西医理论和中医实践结合起来,思考如何在这个新环境里打开局面。他知道,越是艰难,越要沉住气,机会总会来的。
机会在一个雨夜悄然来临。
那天晚上,乌云密布,狂风呼啸,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雨点砸在屋顶的瓦片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淹没。凌风正在宿舍里看书,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昏黄的灯光在风雨中微微晃动。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夹杂着慌乱的哭喊:“医生!救命啊!有没有医生!”
凌风心里一紧,立刻起身开门。只见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人抱着一个用雨衣裹得严实的孩子,头发、衣服都往下淌水,脸上满是雨水和泪水。孩子被裹在雨衣里,只露出一张小脸,面色青紫,嘴唇发黑,呼吸极度困难,喉咙里发出“吼吼”的哮鸣音,身体一下下地抽搐,看起来随时都可能窒息。
“医生!快救救我的娃!”男人带着哭腔,声音嘶哑,“娃突然喘不上气,我们村的医生不在,卫生院的医生都下班了,我听说新来了个医生住这,就跑了过来!求你了,救救他!”
“哮喘急性发作!很危险!”凌风心里咯噔一下,瞬间做出判断。孩子已经出现了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都陷了下去,这是喉头水肿、严重缺氧的征兆,再耽误几分钟,就可能窒息死亡!
去卫生院取药来不及了!公社卫生院的药房晚上没人值班,钥匙在老周手里,就算现在去叫他,来回折腾也得半个多小时,孩子根本等不起!凌风瞬间做出决断,他一边快速解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边对男人说:“大哥,别急,有办法!你赶紧把孩子抱进屋里,平放在床上,按住他的手脚,别让他乱动!”
男人连忙把孩子抱进屋里,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凌风关掉房门,挡住外面的风雨,然后从帆布背包里取出那个随身携带的针包,里面装着常用的毫针。灯光下,他眼神专注而坚定,排除所有杂念,指尖微动,运转起太极导引术,一股精纯的气息汇聚指尖。
“大哥,你按住孩子,千万别松手!”凌风叮嘱了一句,便出手如电!
第一针,天突穴!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是治疗哮喘、咽喉肿痛的要穴。凌风手持毫针,快速刺入,浅刺疾出,强刺激以通利咽喉、缓解气道痉挛。针入的瞬间,孩子剧烈的喘息似乎停顿了一下。
第二针,膻中穴!膻中为气之会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凌风用泻法快速捻转毫针,手法凌厉,意在宽胸理气、降逆平喘。
第三、四针,双侧肺俞穴!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的背俞穴。凌风采用斜刺法,捻转得气后,持续行针,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第五、六针,双侧定喘穴!定喘穴是经外奇穴,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是治疗哮喘的特效穴。凌风用强刺激手法,针入后快速捻转,激发经气。
接着,他又快速针刺孔最、尺泽等穴位,每一针都精准无比,行针手法娴熟,快、准、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他没有动用灵枢金针和全部的导引术功力,毕竟是在陌生环境,不宜过于张扬,但仅凭扎实的针法和精准的取穴,已经足够应对眼前的急症。
针入片刻,奇迹发生了!孩子剧烈的喘息竟然有所缓和,不再是那种濒死的“吼吼”声,呼吸变得稍微深长了一些,青紫的嘴唇颜色也淡了一点,抽搐的身体也平静了下来!
“有门!有效果了!”男人惊喜地喊道,声音里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激动,紧紧按住孩子的手都在发抖。
凌风不敢怠慢,继续行针,每隔两分钟就捻转一次毫针,调整气息。约莫一刻钟后,孩子的呼吸逐渐平稳下来,虽然还有些喘息,但已不再抽搐,意识也恢复了清醒,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生命力。
“好了,没事了,孩子救过来了!”凌风长舒一口气,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收起毫针,对男人说,“大哥,孩子暂时没事了,但还得用药巩固。我开个方子,你明天一早就去卫生院药房取药,按方子煎服,连服三天,再过来复查。”
他迅速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射干麻黄汤加减的方子:射干10克、麻黄6克(先煎)、生姜6克、细辛3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大枣5枚、半夏10克、五味子6克,用于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男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就要磕头,被凌风连忙扶起:“大哥,快起来,治病救人是我应该做的。赶紧把孩子抱好,外面雨大,小心着凉。”
男人抱着孩子,千恩万谢地走了,临走时还特意记下了凌风的宿舍地址,说第二天一定要带着孩子来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