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 > 第236章 昆仑奴就是有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了迅速稳定新州,吸引并留住大明移民,官府给予了极大的优待。移民们分得的土地不仅面积广阔,而且尽量集中连片,以便于管理和互助。

杨大牛一家,父子六人加上儿媳、孙子,十几口人,分得的那千亩土地便是一片连绵的荒原,视野开阔,土质肥沃。

唯一的缺点是,这千亩良田目前还只存在于地契和规划图上,实际是一片长满了荒草、灌木和稀疏树林的处女地,需要投入巨大的劳力开垦,最快也要到第二年才能播下第一批种子。

天刚蒙蒙亮,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杨大牛便精神抖擞地来到了临时搭建、关押那二十名黑奴的茅草屋前。他手里拎着一根马鞭,用力在空中虚甩一记,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粗着嗓子吼道:“都起来!干活了!天亮了还死睡!”

鞭声如同信号,茅草屋里一阵窸窣响动,二十名黑奴如同被按下开关的机器,条件反射般迅速爬起,鱼贯从低矮的门口钻了出来。他们睡的地方不过是铺在地上的干燥茅草,条件极为简陋。

杨大牛挨个打量过去,见这些黑奴虽然眼神大多麻木,但经过一夜休息,精神头还算足,体格也依旧健壮,便满意地点点头。

他也不管这些来自遥远非洲、言语完全不通的黑奴是否能听懂,自顾自地大声说道:“现在开饭!吃饱了都给我卖力气开荒去!放心,只要你们老老实实干活,老子也不会亏待你们,少不了你们吃的!可谁要是敢偷奸耍滑……”他扬了扬手中的鞭子,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话音刚落,杨大牛的儿媳和老婆子便抬来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面条。面条里特意放了盐和醋,对于这些黑奴而言,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美味。

闻到食物的香气,他们原本麻木的眼睛里顿时亮起了光,一拥而上,几乎是疯抢着将面条扒拉进自己粗糙的木碗里,狼吞虎咽起来。说实话,即便在非洲故乡,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从未吃过如此精细、咸香的食物。

吃饱喝足,杨大牛便给每个奴隶分发了柴刀和锄头,亲自押着他们,走向那片属于杨家的千亩荒原。

这片土地上,荒草过腰,零星分布着一些树木。前几天,杨大牛和儿子们已经用火烧过一遍,清除了大部分易燃的荒草,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砍伐剩余的树木,清理树根和石块,将土地初步平整出来。

这样,今年就能进行粗略的耕种,虽然产量不会高,但至少能见着粮食。再养上一两年地力,这里就能变成真正的熟地。

为了防止奴隶逃跑,每个黑奴的脚踝上都套着细细的铁链镣铐,虽然不影响走路和一般劳作,但想奔跑却是万万不能。杨大牛和五个儿子轮流充当监工,手持皮鞭,在正在劳作的奴隶周围巡视。

平原上,砍伐树木的“梆梆”声、挖掘草根的“沙沙”声不绝于耳。但凡有哪个奴隶动作稍慢,或者表现出懈怠,监工的皮鞭便会毫不留情地抽打过去。

鞭子伤皮不伤骨,但打在赤裸的脊背上,立刻就是一道红肿的血棱子,火辣辣的疼痛足以让任何偷懒的念头瞬间消失。

杨大牛看着眼前这二十个壮劳力在自己和儿子们的驱使下奋力开荒,原本需要自家人累死累活干上好几个月的工程,如今眼看着进度飞快,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他拄着锄头柄,对身边的大儿子感慨道:“老大,你看看!如今咱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地主老爷的瘾!这看着别人给自家干活,就是爽快!真是……感谢陛下天恩啊!陛下的恩情重如山乐。”

大儿子也笑着附和:“爹说的是!这二十个人干活,顶得上咱们自家人几倍!咱们兄弟几个现在主要就是看着,轻松多了!照这个速度,干上两个月,把这千亩地大体开出来,明年开春就能下种!往后日子就好过了!”

在皮鞭和相对充足食物的双重驱动下,这些黑奴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能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

他们吃苦耐劳、价格相对低廉且易于管理的“优点”,很快就在大明移民中口耳相传,获得了极好的“口碑”。类似杨家这样热火朝天的开荒场景,在新州各个移民定居点不断上演,奴隶劳动成为了加速北美开发的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那些被“编户齐民”、正式成为大明子民的土着部落,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鹰部落的族长鹰眼,是个极具远见和智慧的人。他亲眼目睹了大明移民如何用奴隶和先进的农具,如同变魔术般将一片片荒原变成良田。他敏锐地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狩猎和采集,部落的未来将极其黯淡——森林被不断砍伐,猎场在缩小,而大明带来的农耕文明显然更具效率和稳定性。

他召集了全部落的族人,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站在族人面前,鹰眼指着远处移民们开垦的土地,声音沉稳而有力:“你们都看到了!大明的人正在用他们的方式占领这片土地!他们砍伐森林,种植粮食!树林会越来越少,猎物也会越来越少!如果我们还只想着靠打猎为生,我们的子孙将来吃什么?”

他环视着表情各异的族人,继续说道:“大明统治了我们,这已经无法改变。我们要想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就必须跟上他们的脚步!我们也要学会种地!学习他们的生存方式!而且,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购买奴隶来为我们干活!”

这番话在部落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年轻人心动,觉得族长说得对;也有老人反对,认为放弃祖辈的传统是背叛。

但鹰眼凭借其在部落中的崇高威望,力排众议,坚定地推行他的改革计划。“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为了部落的未来,我们必须改变!”

鹰部落两千人,按照大明的政策,也分得了二十万亩的土地。如此广阔的土地,仅靠部落自身的人力是绝对无法有效耕种的。在鹰眼的极力说服和组织下,部落内部经过商议,决定效仿大明移民。

几天后,族长鹰眼亲自带着几位部落长老,来到了新州港口的“官奴发卖所”和官署,提出了一个让经办士子都惊讶的请求,他们要以部落集体的名义,申请贷款购买两千名奴隶!

这个消息连总督宋牧都被惊动了。他亲自接见了鹰眼,在确认了部落的意愿和偿还能力后,宋牧大为赞赏。他认为这是土着主动归化、接受王道教化的绝佳典范,对于稳定新州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当即特批,给予鹰部落长达八年的免息贷款优惠,远比给大明移民的条件还要优厚。

宋牧捋着胡须,对方腊等人欣慰地说道:“此乃教化之功也!若新州土着皆能如鹰部落般主动求变,学习农耕,融入我大明,则此地可长治久安矣!待老夫百年之后,此事亦足可称道,写入奏章,禀明陛下!”

下属拍着马屁,“宋阁老功德无量,若此事办成,想必日后能配享太庙!”

这话令宋牧心中一动,自己四十多了,说不定哪天就去,若是能配享太庙,日后侍奉陛下身边,那也此身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