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197章 残舰归港抚伤员 渔灯一盏慰民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7章 残舰归港抚伤员 渔灯一盏慰民心

晨光漫过乱礁洋时,戚继光的战船已挂满归航的旗号。甲板上的血迹被海水冲刷成淡红的溪流,顺着船舷往下淌,落在平静的海面里,很快便被金色的波光揉碎。赵六靠在桅杆旁,身上的烧伤被兵士用草药简单敷过,却仍忍不住伸手去摸桅杆上的小渔灯——烛火不知何时灭了,灯纸上的焦痕倒成了昨夜厮杀的印记。

“老赵,撑得住吗?”戚继光走过来,递给他一壶温水。赵六仰头灌了两口,喉结滚动着笑出声:“俺这条命,在石浦的渔船上摔过三次都没丢,还能栽在这点烧伤上?”话刚说完,咳嗽却牵得胸口的伤一阵疼,他下意识按住伤口,指缝里渗出血迹。

俞大猷的船队跟在后方,他亲自驾着哨船靠过来,手里捧着两卷账簿:“景通,清点过了,这次除了松浦的主船,还俘获倭寇战船七艘,斩首三百余,生擒五十人,只是咱们的弟兄……”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下去,“伤亡也有两百多。”

戚继光接过账簿,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眼眶有些发紧。昨夜厮杀时只觉热血冲头,此刻静下心来,那些倒下的兵士的脸一一在眼前闪过——有刚入伍的少年,有跟着他守了三年海疆的老兵,还有赵六那些自愿加入的渔民。他深吸一口气,将账簿卷好:“先把伤员送回港里医治,阵亡的弟兄,要好好安葬,他们的家人,咱们得安顿好。”

战船缓缓驶入港口,岸边早已围满了百姓。有提着草药的妇人,有扛着木板的匠人,还有抱着孩子的老人。他们看到战船靠近,先是安静了片刻,随后有人高喊:“是戚将军回来了!”人群立刻沸腾起来,却没人敢往前挤——他们看到甲板上盖着白布的担架,也看到兵士们身上的伤痕。

赵六扶着船舷站起来,朝着人群挥手:“乡亲们,倭寇被打跑了!松浦隆信已经被斩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说不出的痛快。人群先是一阵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有老人抹着眼泪,有孩子蹦着跳着,还有妇人朝着战船磕头,嘴里念叨着“多谢老天保佑”。

戚继光走下战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捧着一个布包:“戚将军,这是俺家攒的小米,给弟兄们补补身子。”老人的手有些抖,布包上还绣着一朵小小的渔花——那是石浦渔民常绣的图案。戚继光连忙接过布包,躬身行礼:“老人家,多谢您,只是不能收您的东西,我们有军粮。”

“将军要是不收,就是嫌俺的米少!”老人急了,抓住戚继光的袖子,“俺儿子去年跟着您打倭寇,没回来,俺知道,弟兄们都是为了咱们百姓拼命,这点米算什么?”戚继光看着老人通红的眼睛,心里一酸,不再推辞:“好,我收下,替弟兄们谢谢您。”

安置伤员的帐篷很快搭了起来,附近的妇人都主动过来帮忙,有的熬药,有的换药,有的给伤员喂饭。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姑娘,手里捧着一个陶碗,碗里盛着鱼汤,走到赵六身边:“赵大叔,俺娘说这鱼汤能补身子,您快喝了吧。”赵六看着小姑娘,想起自己在石浦的女儿,眼眶一热,接过陶碗,小口喝了起来——鱼汤很鲜,带着海的味道,和他家里的味道一样。

到了傍晚,港口渐渐安静下来。戚继光坐在帐篷外,看着远处的海面,夕阳将海水染成了橙红色。俞大猷走过来,递给他一壶酒:“景通,别太自责,这场仗,咱们赢了。”戚继光接过酒壶,抿了一口,酒液辛辣,却压不住心里的沉重:“只是可惜了那些弟兄,他们本该看到海疆太平的日子。”

“他们会看到的。”俞大猷望着远处的渔火,“你看,今晚港口的渔灯,比往常亮多了。”戚继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海面上亮起了一盏盏渔灯,像星星一样散在海面上,从港口一直延伸到远方。那些渔灯,有的是渔民的船灯,有的是百姓为阵亡的兵士点的祈福灯。

就在这时,赵六走了过来,手里提着那盏小渔灯——灯芯已经换过,烛火重新亮了起来,在暮色里摇曳着温暖的光。“将军,俺把灯修好了。”赵六笑着说,“俺想把它挂在港口的旗杆上,让来往的渔船都能看到,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风浪,只要看到这盏灯,就知道家里是安全的。”

戚继光看着那盏渔灯,点了点头:“好,咱们一起去挂。”三人走到港口的旗杆下,赵六踩着梯子,将小渔灯挂在旗杆顶端。烛火在夜风中轻轻晃动,却始终没有熄灭。海面上的渔灯与它呼应着,将整个港口照得一片温暖。

一个渔民划着小船经过,看到旗杆上的渔灯,朝着岸边喊道:“那不是赵大叔家的渔灯吗?”赵六笑着挥手:“是俺的灯!以后这盏灯就挂在这,给大家照路!”渔民欢呼起来,朝着赵六拱手:“多谢赵大叔,多谢戚将军!有这盏灯在,咱们以后出海,再也不怕了!”

戚继光站在岸边,看着那盏渔灯,心里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这场仗虽然赢了,但守护海疆的路还很长。不过只要有这些百姓在,有这些愿意为太平拼尽全力的弟兄在,再大的风浪,他们也能扛过去。

夜渐深,帐篷里传来伤员们熟睡的呼吸声,岸边的百姓还在为兵士们缝补衣裳,海面上的渔灯依旧亮着。戚继光望着那盏挂在旗杆顶端的小渔灯,轻声说道:“弟兄们,你们看,这海疆,已经太平了。”烛火仿佛听懂了他的话,晃了晃,亮得更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