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59章 学堂奠基与秋播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天刚蒙蒙亮,赵珩便被窗外的动静吵醒。他揉着眼睛坐起身,透过窗缝看见村民们已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往学堂地基的方向走,连忙麻利地穿好衣裳,揣上小本子就往外跑。

高铭远和苏晚正站在院门口等着,见他跑出来,苏晚笑着递过一个热乎的菜饼:“殿下慢点,先垫垫肚子。今日要先给学堂奠基,之后还要去地里看秋播,有的忙呢。”赵珩接过饼咬了一大口,含糊地应着:“我跟你们一起!”

到了地基现场,工匠们已用白灰在地上画好了学堂的轮廓。虎子指挥着村民们把石块往角落堆,见高铭远来了,连忙上前:“高大人,按您说的,地基要挖三尺深,村里的壮丁都来了,保证今日能挖好一半。”高铭远点头,转头对赵珩说:“殿下,咱们去看看地基怎么挖,你看这白灰线,就是学堂的墙根,挖的时候得顺着线走,不能偏。”

赵珩蹲在地上,伸手摸了摸地上的白灰,又看村民们挥着锄头往下挖,泥土簌簌落在旁边的竹筐里。他忽然想起昨晚记的话,抬头问:“高老师,挖这么深,是不是为了让地基能扛住风雨?就像种庄稼要把根扎深,才能长得好?”高铭远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正是这个道理。地基扎得深,学堂才能稳,往后孩子们在里面读书,才不怕刮风下雨。”

正说着,李御医匆匆走来,对高铭远低声道:“高大人,今早有位老妇人来医馆,说头晕得厉害,还吐了几次,我看像是风寒引发的旧疾,想请您过去看看情况,也跟村民们说下秋冬防寒的注意事项。”高铭远点头,转头对赵珩说:“殿下先跟虎子哥学着看地基,我去医馆看看,很快回来。”

赵珩连忙点头:“高老师放心,我会把看到的都记下来!”他掏出小本子,蹲在一旁,一边看村民们挖地基,一边问虎子:“虎子哥,挖出来的土要运到哪儿去?这些石块是用来填地基的吗?”虎子耐心地答着,还时不时让他试试用小锄头挖两下,赵珩学得有模有样,额头上很快冒了汗。

另一边,高铭远到了医馆,李御医已给老妇人号完脉,正准备开药方。高铭远仔细询问了老妇人的症状,又看了药方,对围在门口的村民们说:“入秋了天凉,大家早晚下地要多穿件衣裳,晚上睡觉别贪凉。医馆这几日会煮些驱寒的汤药,大家有空可以来领一碗,预防风寒。”村民们纷纷应着,感激地看着高铭远和御医。

等高铭远回到地基现场时,已近正午。他远远就看见赵珩正帮着村民们抬小筐的土,小脸通红,却没喊一声累。苏晚提着食盒走过来,笑着说:“殿下倒是能吃苦,刚才还跟我说,想下午跟村民们去地里学种荞麦。”

吃过午饭,稍作歇息,众人便往村外的田地去。地里已有不少村民在翻地,高铭远拉着赵珩走到田埂边,指着翻好的土地说:“种荞麦要先把土耙平,种子撒下去后,再盖一层薄土,不能盖太厚,不然芽长不出来。”说着,他拿起一把耙子,示范着把土块敲碎、耙匀。

赵珩学着高铭远的样子,拿起小耙子试着耙地,起初动作生疏,土块总敲不碎,练了一会儿才慢慢熟练。有位老农见了,笑着递给他一把种子:“小殿下,来试试撒种子,要撒得匀,这样苗才长得齐。”赵珩接过种子,小心翼翼地往地里撒,还不时问老农:“这样撒对吗?会不会太密了?”

夕阳西下时,赵珩的衣裤上沾满了泥土,却笑得格外灿烂。他跟着高铭远往回走,一边走一边翻着小本子:“高老师,今日我记了挖地基要三尺深,种荞麦要耙平土、撒匀种,还有秋冬要防风寒。”高铭远点头:“都记对了。明日咱们去看看医馆的汤药熬得怎么样,再去学堂地基看看进度。”

回到住处,苏晚已备好热水。赵珩洗完澡,趴在桌上写日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今日挖了地基,种了荞麦,还知道了要帮村民们防风寒。原来做事不光要打牢底子,还要想着大家的难处。往后我要学更多,帮村民们把日子过得更好。”

窗外的月亮比昨晚更亮,照亮了屋里的小桌,也照亮了少年皇子心中愈发坚定的念想。而高铭远和苏晚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正说着明日要去邻村考察水源的事,油灯的光在夜色里摇曳,映着两人眼中对兰考的满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