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100章 青州查案破迷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铭远收到暗探密信时,正与李默在临时住处核对青州府衙上报的赈灾账目。信中详细列明了赵德昌近日的动作:命人封锁府衙库房、私下召集心腹议事、甚至暗中转移家中贵重财物。

“好一个赵德昌,竟还想负隅顽抗。”高铭远将密信递与李默,指尖在账目上圈出几处模糊的数字,“你看这里,赈灾粮款的发放记录只写了‘如数派发’,却没有具体村落的签收名册,分明是在刻意遮掩。”

李默接过密信,眉头紧锁:“属下即刻带人去府衙要签收名册,若他拿不出来,便是铁证!”

“不可。”高铭远抬手拦住他,“赵德昌既敢改账目,定早有准备,硬要名册只会打草惊蛇。你先带几人去城郊村落走访,重点找去年领过赈灾粮的农户,收集他们的证词;我去会会这位青州知府,探探他的底细。”

二人分工已定,当日午后,高铭远便带着两名随从前往青州府衙。赵德昌早已在府衙门前等候,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拱手道:“高大人远道而来,下官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高铭远淡淡颔首,随他步入正厅。落座后,赵德昌殷勤地递上茶水,话里话外却都在回避赈灾之事,只一味夸赞青州的风土人情。

“赵知府,”高铭远放下茶盏,目光锐利地看向他,“此次前来,陛下有旨,要核查青州赈灾粮款的发放情况。不知府衙的账目与签收名册,可否让本大人一观?”

赵德昌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又恢复如常,叹了口气道:“大人有所不知,去年青州遭遇洪灾,府衙库房被淹,部分签收名册不慎损毁,只剩下这修改后的账目。下官已让人加急补做名册,只是还需些时日。”

“哦?竟有这般巧合?”高铭远端起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可本大人听说,昨日赵知府还命人封锁了库房,不知是在保护什么重要之物?”

赵德昌脸色微变,端茶的手顿了顿,强装镇定道:“大人误会了!库房内存放着今年的赋税账本,近日常有鼠患,下官是怕账本受损,才让人看守。”

正说着,厅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衙役慌慌张张跑进来,跪地禀报道:“大人!不好了!城郊村落的百姓拿着去年的粮袋,说要找您要说法,此刻已到府衙门外了!”

赵德昌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惨白。高铭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起身道:“赵知府,既然有百姓前来,不如我们一同出去看看,也好为他们解疑答惑。”

赵德昌无法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跟着高铭远走出府衙。府衙门外,数十名百姓举着破旧的粮袋,见到高铭远,纷纷上前哭诉。

“高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去年官府发的赈灾粮,里面一半都是沙土,根本没法吃!”

“是啊大人!我家老伴就是因为吃了掺沙的粮食,拉了半个月肚子,最后没钱医治,就这么没了!”

一名老农举起粮袋,倒出里面残留的沙土,哽咽道:“这粮袋上还有府衙的印记,您看!赵知府说如数派发,可我们拿到的,就是这样的‘救命粮’!”

高铭远接过粮袋,仔细查看上面的印记,正是青州府衙的火漆印。他转头看向赵德昌,声音冰冷:“赵知府,百姓所言,你可有话说?”

赵德昌浑身发抖,嘴唇嗫嚅着,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就在这时,李默带着几名随从赶来,手中拿着几张纸,快步走到高铭远身边:“大人,属下走访了城郊五个村落,收集到三十多份证词,还有几位老账房认出,府衙账目中的数字是后补的,墨迹与原账目不符!”

证据确凿,赵德昌再也支撑不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喊着:“大人饶命!是下官一时糊涂,挪用了赈灾粮款,还在粮食里掺了沙土……求大人给下官一条活路啊!”

高铭远看着跪地求饶的赵德昌,眼中没有半分怜悯:“赈灾粮款是百姓的救命钱,你却中饱私囊,害人性命,此等罪行,岂能饶你?”他转身对随从下令,“将赵德昌拿下,打入大牢,明日提审,彻查他的党羽与赃款去向!”

随从立刻上前,将赵德昌捆绑起来。赵德昌挣扎着,却被强行拖入府衙大牢。围观的百姓见状,纷纷拍手称快,对着高铭远连连作揖。

夜幕降临,高铭远与李默在府衙内清点赵德昌的赃款账目。李默看着账目中记录的巨额数字,忍不住道:“没想到赵德昌竟挪用了这么多赈灾粮款,还好我们及时查到,不然不知还要有多少百姓受苦。”

高铭远点头,指尖在账目上划过一处记录:“你看这里,赵德昌曾多次向京城的一个商户汇款,而这个商户,正是魏忠贤的远房亲戚。看来,他确实与魏忠贤的党羽有关联。”

他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洒在庭院中,映得一片清明。“明日提审赵德昌,一定要问出魏忠贤残余势力在青州的据点,将他们一网打尽。待青州之事了结,我们再前往徐州,继续清查吏治,定要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李默重重颔首,眼中满是坚定。夜色渐深,青州府衙的灯火却依旧明亮,一场席卷青州的清查风暴,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