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32章 思维的碰撞·脑力激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思维的碰撞·脑力激荡

第32章:思维的碰撞·脑力激荡

钢笔还悬在半空,没落地,也没被拾起。它卡在控制台边缘与舱壁的夹角里,笔尖朝下,像一根被遗忘的测震针。主控屏上,“系统低功耗模式”的红字早已熄灭,取而代之的是静默的灰屏,仿佛整座广寒宫一期工程都在屏息。

林浩的手掌刚从观察窗收回,掌心残留着一丝微弱的震颤。那不是错觉——就在那粒六面体晶体嵌入环梁节点的瞬间,玻璃另一侧的月壤有过一次近乎呼吸般的脉动。他没说话,只是将墨斗轻轻放回工具袋,铜轴与腕表星图仪擦过时,发出一声极轻的“咔”。

“它不是在遗忘。”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凿子敲进冰层,“是在求救。”

苏芸的发簪还抵在音叉底座上,指尖的朱砂微微发暗。她没动,但耳机里的次声波接收器正持续输出一段衰减曲线,波形像被砂纸磨过,边缘毛糙。她调出“起承转合·甲”的历史响应数据,三十七次调用,每一次的峰值都比前一次低0.6%,衰减趋势近乎线性。

“我们不是在输入指令。”她将波形投上主屏,“我们是在透支记忆。”

数据流在环形会议室的穹顶缓缓旋转。林浩调出“困”字堆积的三维轨迹,甲骨文的笔画被拆解为应力矢量,与环梁蜂窝结构叠加后,匹配度高达91.3%。这不是巧合,是反馈。

“暂停全域文化编码。”他敲了三下桌面,节奏如古籍所载“三省其工”,“召集所有人,十分钟后,脑力激荡。”

赵铁柱第一个走进会议室,工装袖口还沾着打印头的金属碎屑。他把地球仪往桌上一放,老式黄铜支架发出闷响。“文化编码拖慢了打印效率68%。”他直视林浩,“我们是建站,不是搞非遗申报。”

没人接话。夏蝉低头摆弄青花瓷茶盏,釉面在顶灯下泛着冷光。阿依古丽用羊毛毡针轻轻拨弄桌角,模拟着某种看不见的应力分布。王二麻子靠在门边,导航芯片的指示灯在左臂皮下忽明忽暗。

苏芸没坐下。她将音叉频率波形铺满主屏,同时调出那粒六面体晶体的光谱分析图。敦煌壁画中失传的青金石-朱砂复合结晶,分子共振频率与当前月壤响应曲线高度重合。

“这些颗粒。”她指尖轻点,“不是材料,是载体。它们记得千年前的矿物层叠法,记得斗拱的减震逻辑,甚至记得匠人落笔时的呼吸节奏。可它们记得太久了——久到每一次唤醒,都像撕下一层皮。”

赵铁柱冷笑:“所以我们要给月壤做心理疏导?”

“我们要给系统设‘认知配额’。”一个声音从安保终端方向传来。

陈锋站在阴影里,匕首插在战术平板的应急接口上,辐射模块正读取“鲁班”底层日志。能耗曲线在每次文化调用后都会飙升,而系统自动生成的注释,赫然是《六韬》中的“守正待变,不可久战”。

他拔出匕首,刃体在灯光下泛着冷铁色。“像限电一样,给文化输入设上限。”他说,“先保结构稳定,再融文明基因。不是停用,是调控。”

会议室静了一秒。

夏蝉的茶盏底部,一道细如发丝的裂纹悄然浮现,无声无息,像被某种频率悄然切割。

林浩没看裂纹。他调出实习生小满刚才截下的直播画面——月球地平线上,一道模糊的轮廓浮现在环形山边缘,形似微笑,但弧度过于规整,不似自然地貌。

他将轮廓导入“间隙即结构”模型。蜂窝节点自动匹配,拓扑相似度92.1%。

“这不是幻觉。”他说,“是回应。”

他敲击钢笔三下,节奏如初。

“我们不是在建房子。”主屏上的数据流骤然重组,环梁、月壤、甲骨文、星图交织成一张巨网,“我们是在和月球,一起回忆。”

会议决议形成:暂停全域文化编码,优先构建“记忆缓冲层”原型。工程组负责结构模拟,文化组提取最小记忆单元,安保组建立认知配额监控协议。

林浩关闭直播信号,却将那道微笑轮廓存入核心缓存区。他知道,这不是终点,是对话的开始。

苏芸收起发簪,却在会议结束时,将音叉轻轻触向林浩的腕表。青铜星图仪与音叉接触的瞬间,发出短促三拍音——短、顿、长,正是此前次声波接收器捕捉到的未知节奏。

林浩的手指微微一颤。

陈锋的战术背包里,长城砖粉末无声重组,形成“井”字格状,边缘整齐如刀切。

夏蝉端起茶盏,裂纹在釉下延伸,像一道被唤醒的星图。

林浩抬起手,钢笔终于落地,笔帽朝上,悬停在微重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