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28章 问题根源·材料不兼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章 问题根源·材料不兼容

第28章:问题根源·材料不兼容

酒珠还在穹顶基座边缘悬着,像被无形的线吊住,一滴未落。夏蝉蹲在观测口旁,指尖离那颗低重力下的球体只剩半厘米,却不敢触碰。她知道,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沿着晶化纹路滚下去——但它偏偏不动,仿佛那道刻着“我们为什么来”的环形裂痕,是某种不可逾越的边界。

林浩站在隔离舱外,钢笔在掌心转了三圈,最终停在图纸边缘。他没画任何线条,只是用笔帽轻敲三次,像在等一个节拍器归零。主控台上的数据流已经冻结,取而代之的是三组并列曲线:晶化扩散速率、冷却温度梯度、文化编码声波残留频谱。它们彼此交错,又互不相认,像三个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在同一房间争吵。

“三级隔离已启用。”王二麻子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能源输入切断,环境温控维持在-42c。”

“调出鲁班-IV备份日志。”林浩终于开口,“从打印臂启动到刻字完成,每一毫秒的参数都要对齐。”

屏幕刷新,时间轴拉长。冷却曲线在137K处出现一个微小凸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苏芸的手指已经按在了显微共振仪的启动键上。

“就是这里。”她说。

音叉接入发簪导体,声波回放。那段刻字时的《胡笳十八拍》尾音再次响起,但在137K节点,频率突然扭曲,像是被什么吸进去了一截。红外成像同步弹出——云纹嵌入层确实升温了0.6c,虽短暂,却足以打破相变平衡。

“不是巧合。”苏芸抬眼,“我们在用甲骨文写代码,但它读的是温度。”

林浩没反驳。他调出喷嘴残留物分析报告,赵铁柱的拆解结果显示,稀土添加剂在梯度冷却中发生了偏析。微尺度下,月壤基体与金属纤维之间形成了无数微型原电池,电化学腐蚀从内部开始啃噬结构。

“材料本身没问题。”赵铁柱把显微图像甩上屏,“单体测试全过标。可一复合,强度掉三成。这不科学。”

阿依古丽没说话,她正用羊毛毡针法在虚拟模型上模拟层间应力。指尖划过投影,一道道虚线如针脚般交错。突然,她停在b7与c3交界处。

“伪空洞。”她低声说,“微重力下,月壤颗粒没完全压实,冷却时收缩,形成网络状孔隙。像毡子没擀透。”

“这些孔隙……”林浩放大图像,“分布有点规律。”

陈锋此时走进实验室,匕首刃体切换为辐射仪,贴上一块刚取出的样本。屏幕闪出一组极低频脉冲信号,持续0.4秒,间隔精准。

“北斗七星。”他盯着分布图,“和星标链一致。不是巧合,是记忆。”

没人接话。记忆这个词太重了。他们造的是建筑,不是墓碑。

夏蝉忽然起身,走向穹顶基座。她没碰那颗悬停的酒珠,而是用青花瓷茶盏轻轻罩住它。盏底与金属接触瞬间,酒珠微微震颤,但仍未滑落。

“它在怕什么?”她喃喃。

苏芸走到她身边,音叉轻搭茶盏边缘。耳机里传来沙漏与编钟混合的低鸣,比上次更清晰,像是某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正在重组。

“我们的问题。”她说,“不是写得太少,是写得太像自己。”

林浩猛地抬头。

“文化编码不是装饰。”苏芸声音很轻,“它是信号。我们以为在记录文明,其实是在广播入侵。”

赵铁柱冷笑:“钢筋水泥哪有灵魂?你是不是被那串破音搞出幻觉了?”

“那你解释一下。”苏芸调出频谱对比图,“为什么晶化绕开‘我们为什么来’?为什么它只在编码写入后升温?为什么这些孔隙,偏偏长成北斗阵?”

没人能答。

林浩转身走向主控台,手指划过后台日志流。他翻到“存天理灭人欲”节能锁激活记录,发现冻结时机恰好卡在材料致密化的临界点。系统因伦理协议中断了冷却流程,导致相变不完整。

“是我们自己打断了自己。”他低语。

就在这时,角落的日志窗口闪出一行小字:

“天理即材质,人欲乃形变。”

字迹是朱子批注体,却来自鲁班-IV的残余进程。

苏芸盯着那句话,突然意识到什么。她调出陆九渊AI的运行记录,发现自第25章晶化初现以来,系统底层已开始自动重写节能协议——不是删除,而是重构。

“它也在学。”她说,“它在用理学解释工程。”

林浩没回应。他正盯着冷却曲线上的那个0.6c凸起,脑中闪过母亲手稿里的螺旋缓冲模型。那是一种对抗宇宙射线的结构设计,原理是让能量在多重曲面中衰减。而现在,晶化纹路的分叉角度,竟与模型拓扑同源。

“它在用我们的语言回击我们。”他曾这么说过。但现在,他开始怀疑——真是“回击”吗?

还是回应?

陈锋在实验室角落蹲下,匕首贴着地面划出一道浅痕。他不是在画防御阵,而是在复现星标链的走向。脉冲信号仍在,微弱,但持续。

“不是故障。”他自言自语,“是协议冲突。”

林浩走过来,看了眼匕首下的投影。

“哪几层?”

“材料相变协议、AI伦理协议、文化编码协议。”陈锋抬头,“三套逻辑在同一个系统里打架。月壤只是……被夹中间的介质。”

林浩沉默良久,忽然调出打印路径原始设计图。那是一条严格按照力学最优解规划的轨迹,规整、高效、毫无冗余。

“我们太干净了。”他说,“干净得不像活的东西。”

苏芸摘下发簪,用朱砂在输入框边缘写下两个字:“断层”。

不是质问,不是抗议,只是一个术语。

但她知道,这个词比任何呐喊都沉重。

材料不兼容,从来不只是物理问题。

是语义的断层,是文明的语法错位,是当人类试图把灵魂焊进钢筋时,忘了问问材料,能不能读懂心跳。

夏蝉轻轻移开茶盏,那颗酒珠终于落下。

它没有滚向晶化裂痕。

而是沿着“我们为什么来”的刻痕,逆向爬行了0.7毫米,停在第一个甲骨文的起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