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神社的偏殿内,灰尘在从破窗透入的稀疏光柱中缓慢浮动。中村启介靠着斑驳的柱子,身上的伤口已被简单处理,但精神上的冲击远比肉体创伤更为剧烈。他看着眼前这个自称“顾洲”的神秘男人,心脏仍在为那句石破天惊的话语而狂跳——将愤怒指向具体的目标,指向那些刽子手的家人。
这与他之前散发传单、呼吁和平的方式截然不同。那更像是一种绝望的呐喊,而顾洲所指的路,则是一条充满血腥与硝烟的反击之路。危险,却可能真正刺痛那台庞大的战争机器。
“我们……我们只有几个人。” 中村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确定,“一台老旧的油印机,藏在早稻田附近一个朋友的出租屋里。能做的有限。”
“足够了。” 顾明洲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传单的内容需要改变。不再是空洞的反战口号,而是具体的指控,配上确凿的证据——哪怕只是冰山一角。”
他从中村那里获取了其小组另外两名核心成员的隐蔽联系方式和安全信号。没有立刻让中村引荐,顾明洲需要先确认这些人的可靠性与决心。他交给中村第一个任务:利用他们现有的渠道,尽可能搜集第六师团、第十六师团在华夏,特别是在南京地区暴行的具体细节,哪怕是士兵私下炫耀时流露的只言片语,或是军方内部流传的、被掩盖的屠戮照片的模糊副本。同时,开始秘密调查这两个师团中、低级军官在东京的家属详细住址、工作地点、日常活动规律。
“记住,安全第一。任何暴露的风险,都必须规避。” 顾明洲盯着中村的眼睛,语气森然,“如果被捕,你知道该怎么做。”
中村启介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他明白顾明洲的意思。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顾明洲留下了少量现金和一些更有效的伤药,便如同出现时一样,悄然消失在神社的阴影中。他需要给中村时间,也需要观察这只刚刚捕获的“信鸽”是否值得信赖。
接下来的几天,东京表面依旧在军国主义的喧嚣中运转,但顾明洲能通过【生命感知】和【可视地图】,隐约察觉到水面下的暗流变得更加湍急。警察和特高课似乎加强了对特定区域的监控,尤其是与军工生产相关的区域和已知的左翼人士活动点。世田谷区和墨田区的事件,显然已经引起了官方的警觉,尽管公开报道依旧竭力淡化。
中村启介那边传来了初步的消息。他们小组的另一名成员,一个在报馆做校对员的女孩,利用工作之便,偷偷复印了几份被内部审查扣下的、关于南京战役后日军“纪律整顿”的模糊文件片段,里面隐晦地提到了“个别部队行为失控”。另一名在铁路系统工作的成员,则开始留意前往熊本、京都方向的军人信件包裹流动情况,试图逆向推断军官家属的聚居区。
效率不高,信息零碎,但这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中村展现出了出乎意料的谨慎和组织能力,他的小组虽然人少,却如同地下工作者般保持着严格的纪律。
顾明洲决定进行第一次联合行动,一次低强度但极具象征意义的试探。
目标并非军官家属,而是位于品川区的一个小型军需仓库,主要存放第六师团所需的某些军服衬料和皮革制品。仓库守卫不算严密,但位置相对独立。选择这里,是因为破坏难度低,且能直接关联到第六师团的后勤,又能与之前的工厂纵火形成呼应,加剧恐慌。
行动前夜,顾明洲与中村在另一个预定好的隐蔽点——一座深夜关闭的公共图书馆后巷见面。
“这是仓库的简易布局图和警卫换班时间。” 顾明洲将手绘的草图递给中村,“你们的任务不是在现场,而是在事后。” 他详细交代了中村小组需要做的事情:在仓库出事后的第二天清晨,在品川区、以及第六师团关联人员较多的几个街区,大规模投递一种特殊制作的传单。
传单的内容由顾明洲口述,中村小组负责润色和印制。上面不会直接提及仓库事件,而是以知情人的口吻,详细描述第六师团在南京犯下的某一桩经过核实,由中村小组搜集到的碎片信息拼凑的屠杀惨案,并配上一句充满诅咒意味的话:
“血债需血偿。熊本的野兽们,你们从支那掠夺的每一块布料,都浸透着冤魂的诅咒。穿在身上,可还安眠?”
传单的落款,依旧是那个森然的骷髅标记。
中村看着顾明洲冷静地布置任务,仿佛在谈论明天的天气,而不是一场即将发生的破坏行动和随之而来的舆论风暴。他感到一阵心悸,却也有一股压抑已久的火焰在胸中燃烧。这才是真正的反抗,不再是无力地呼喊,而是将复仇的匕首,精准地刺向敌人的痛处。
“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中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是源于激动而非恐惧。
行动之夜。顾明洲独自潜入品川区的军需仓库。过程比墨田区的工厂更加顺利。他用化学延时装置引燃了仓库角落堆积的棉纱和皮革边角料,火势不大,但足以造成相当数量的物资损毁和浓烟污染。他在撤离前,同样在现场不起眼处,留下了代表第六师团的“六”字符号,用特殊颜料,需特定角度才能看到。
第二天清晨,品川区乃至更广区域的许多信箱、门缝里,都出现了那份措辞尖锐、指控具体的传单。几乎是同时,军需仓库失火的消息也在小范围内传开。
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效果远超单独任何一件!
恐慌不再局限于军官家属的小圈子,开始向更广泛的后勤保障体系蔓延。负责仓库管理的官员被问责,与第六师团有供货关系的商社人心惶惶。更重要的是,那份传单将具体的暴行与抽象的“诅咒”联系起来,在普遍存在迷信思想的底层士兵和民众中,引发了更大的心理震动。
“是南京的冤魂回来了!”
“连仓库都被盯上了……”
“那些事情果然是真的……”
特高课暴跳如雷,加大了搜查力度,但顾明洲的行动干净利落,中村小组的投递方式分散而隐蔽,一时难以抓到把柄。
顾明洲在“松叶屋”的房间里,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警笛声,看着中村秘密送来、记录着街头反响的纸条,眼神依旧平静。
暗流已经开始合涌。
他成功地在这敌国的心脏,找到并激活了一股微弱却执拗的力量。接下来,他需要让这股力量变得更强大,行动更具破坏性。
他看向窗外东京阴沉的天空。
是时候,为这把刚刚点燃的火,再添上一些更致命的燃料了。下一次行动,目标将不再是物资,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