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立即调整侦查策略,重点监控张伟公司的网络活动。
很快,技术组就发现了一个隐藏极深的通讯通道。
这个通道只在凌晨两点到四点开启,使用的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加密协议。
小刘报告。
能不能破解?
需要时间,但我们可以监控通道的起止点。
经过连续三天的监控,警方终于锁定了通道的另一端——
一个位于境外的小岛。
立即联系国际刑警,请求协助调查这个地址!
国际刑警很快反馈:
该地址注册在一家离岸公司名下,而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张伟。
看来我们找到了。
林风看着张伟的照片,立即制定抓捕方案!
然而,就在抓捕行动开始前,张伟突然消失了。
他肯定是察觉到了什么。
王大队长急道,要不要立即发布通缉令?
林风摇头,他跑不了。
通知海关和边检,严密监控所有出境通道。
果然,两天后,张伟试图用假护照从机场离境时,被早已守候的民警当场抓获。
这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在面对警方出示的完整证据链时,竟然露出了笑容:
没想到,最终还是栽在你们手里。
在审讯室里,张伟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老练:
我研究了全世界所有的网络犯罪案例,设计了这个完美的组织架构。
每个环节都是孤立的,就算你们抓住再多下线,也查不到我头上。
那你为什么还要亲自管理?
林风问。
因为最近有一笔大生意。
张伟叹了口气,对方要求必须我亲自对接,这才露出了破绽。
随着张伟的落网,这个庞大的网络黑产帝国开始土崩瓦解。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警方在全国各地抓获犯罪嫌疑人156名,查扣涉案资金超过十亿元。
案件告破后,林风在总结报告中写道:
网络犯罪已经进入组织化、专业化时代。
我们必须用更先进的技术、更紧密的协作,来应对这种新的挑战。
而张伟,在被押解时对林风说了一句话:
你们打败了我,但打败不了整个黑暗网络。
很快就会有新的出现。
这句话,成为了专案组下一个阶段的作战方向。
张伟被押解回看守所的第二天清晨,韩立平抱着一摞刚打印出来的资金流水冲进林风办公室。
打印机的油墨味还热乎乎地飘在空气里。
林总,有重大发现!
他把资料摊在桌上,手指点着几条用红笔圈出的记录,船长团伙的洗钱渠道找到了!
林风放下手中的案卷,仔细端详着那些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向图。
屏幕上,数千万资金如同溪流汇入大河,经过几十个空壳公司周转,最终都流向一个标注着鑫诚贸易的企业账户。
这家公司很可疑。
韩立平调出企业注册信息,注册地在临江市,主营业务是建材贸易,但纳税记录显示其实际业务量与资金流水严重不符。
王大队长凑过来看了一眼:这不就是个皮包公司吗?
不止这么简单。
林风指着屏幕上的几个关联账户,你们看,这家公司同时还与三家物流公司、五家咨询公司有频繁资金往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金转移链条。
就在这时,经侦支队的老李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刚收到的银行协查报告:
林总,我们查到鑫诚贸易的实际控制人叫赵金龙,这人可不简单。
表面上是个正经商人,实际上专门为各类犯罪团伙洗钱,在道上有个外号叫财神爷
林风立即起身:通知专案组,十分钟后开会!
会议室里,大屏幕上展示着鑫诚贸易的详细资料。
韩立平指着公司的经营模式图:
他们以建材贸易为掩护,通过虚开发票、伪造交易合同等方式,将黑钱洗白。
更狡猾的是,他们还与几家跨境电商合作,利用境外贸易进一步掩盖资金流向。
王大队长摩拳擦掌:那还等什么?直接端了这个窝点!
不急。
林风摆摆手,这种专业的洗钱团伙肯定有应急预案。
我们要先摸清他们的运作规律,确保人赃俱获。
接下来的三天,专案组对鑫诚贸易展开了全方位侦查。
便衣民警伪装成客户上门洽谈业务,技术组远程监控其网络活动,经侦组深入分析其资金链条。
这家公司确实很专业。
便衣侦查员小张回来汇报,我去谈业务时,他们要求提供完整的资质证明,还要签订正规合同,表面上看完全合法。
韩立平那边也有发现:
我们监测到他们每天下午三点准时与境外账户进行数据同步,这个时间段可能是最佳抓捕时机。
就在专案组准备收网时,一个意外情况打乱了计划。
林总,刚收到线报,赵金龙订了明天去泰国的机票!
王大队长急匆匆地报告。
他肯定是察觉到了什么。
林风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今晚就收网!
深夜十一点,临江市某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
便衣民警已经封锁了所有出口,特警队员在楼道里待命。
各小组注意,目标正在办公室内整理文件,很可能准备销毁证据。
对讲机里传来侦查员的报告。
林风在指挥车里下令:行动!
特警队员破门而入时,赵金龙正在碎纸机前销毁账本。
这个四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显得异常镇定:
各位警官,我们可是合法经营的企业,你们这是干什么?
王大队长从碎纸机里抢救出半本账册:
合法经营需要半夜三更销毁账本?
与此同时,技术组开始对办公室内的电脑进行取证。
韩立平很快在一台加密电脑中发现了关键证据——
完整的洗钱记录和与团伙的往来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