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盒刚搁在竹篮边,还没碰实,银簪就 “叮” 地颤了 —— 不是预警时的发紧,是裹着麦香的暖震,顺着簪头往指尖窜,像揣了把刚晒过太阳的麦秸秆。我蹲下身拆胶带,指腹蹭过盒面的糙纸,还沾着几粒细碎的麦壳,是三叔公寄东西时总有的 “小马虎”,不用看也知道,里面是盼了几天的老麦种。
刚掀开盒盖,股混着田土的香气就涌出来,裹着点晒麦场的暖劲儿。麦种粒粒沉实,抓在手里沙沙响,壳上泛着淡绿的纹,不是扎眼的亮,是像昆仑泉眼旁星麦根须那样的软纹,绕着麦壳转了半圈,看着就亲。
“这是三年的老种,埋土里三天就能冒芽。” 三叔公的语音从手机里飘出来,背景里的麦浪声裹着风,还混着他擦汗的粗布声,“我挑了最沉的一瓢,粒儿都饱,你要是觉得不够,跟我说,家里麦囤还满着呢!” 我刚要按语音键回复,有团墨蓝影子从银簪里飘出来 —— 是 73 号,它没直愣愣地动,反倒绕着盒沿转了半圈,影子尖儿轻轻蹭过盒缝里漏出的麦壳,像在确认 “是不是这袋”。
裤兜里的护江 App 突然 “叮” 地弹出暖光,不是冰冷的系统音,倒像沾了点麦香的轻响。低头看时,屏幕上飘着行浅绿字:“这麦种裹着地球的地脉气呢,跟霜魄池特别合”,末尾还缀了个小麦穗图标,刚好落在 “麦种” 俩字旁边 —— 不用想,是 73 号的影子蹭过屏幕,给标了个醒目的点。下面小字藏得软:“现在基础值
点,稳着呢”,我摸了摸银簪,簪身的暖震刚收住,心里踏实得很。
院门外先传来爪子踏青石板的脆响,再探头就见道白影窜进来 —— 玉兔嘴里叼着半块星引灯的碎零件,红绳还缠在爪子上,零件边角沾着点星砂。它把零件往我脚边一放,先扒了扒我的裤腿,又把爪子搭在麦种盒上,红眼睛眨得飞快,像在催我 “快试试”。
星引灯就搁在竹篮里,灯身泛着月白的微光,嫦娥的声音顺着灯纹飘出来,软乎乎的:“麦种到啦?你把麦种凑灯旁试试,能提前松松霜魄池的冰纹。” 她顿了顿,背景里传来玉兔的轻叫,“它刚在桂树盘旁等半天了,说要亲手送麦种去池边。”
我捏了把麦种贴在灯壁上,刚碰到凉润的灯身,麦壳上的绿纹就亮了,顺着灯壁往上爬,绕着灯身的星轨纹缠了两圈,像在搭座软桥。护江 App 又 “叮” 地弹了条提示,这次是淡蓝的光:“麦种的气跟灯碰着啦,霜魄池的冰纹松了 15%,还多了 30 点护江力呢”,下面标着 “现在
点”。我指腹蹭了蹭灯壁,能觉出里面的光更暖了,心里笑 —— 这劲儿刚好,没多没少。
“得把麦种分两份。” 苍渊的声音从院外传来,伴着书页翻动的轻响。他走过来时,手里拎着本线装册子,封面沾着点星土,边角卷得毛糙,是上次翻得勤了,封面上 “地脉种记” 四个字,还是用朱砂描的。“一份让玉兔带回去激活霜魄池,一份留着下次去 85 号星 —— 那边的星土认生,得用地球老麦种‘认门’,不然到了那儿还得费劲儿适配。”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点了点麦种,粒上的绿纹又亮了亮,“你闻,这麦种里裹着你家田埂的气,嫦娥那边一收到,霜魄池的冰就能松得更快。”
我找了个粗布口袋,是上次装萝卜籽剩下的,布角还沾着点星土。刚装半袋麦种,玉兔就跳上桌子,用爪子按住口袋口,红眼睛眨了眨,还把另一只爪子往自己脖子上的小布袋指了指 —— 那布袋是之前装萝卜芯的,现在还留着点青光。苍渊笑着把《地脉种记》翻到 “月种篇”,书页上的字泛着淡光:“让它带这个去,上面记着麦种得撒在桂树盘东边,离泉眼三尺远,别撒错了。” 他指尖划过书页,文字轻轻飘起来,钻进玉兔的小布袋里,刚进去,布袋就鼓了鼓,像藏了个小秘密。
护江 App 突然震了震,弹出淡蓝的暖光,不是预警的慌,是提醒的软:“85 号星的气流稳啦,能提前规划航线啦”,下面小字标着 “现在能调用的劲儿别超
点哦”。73 号的影子往 App 屏幕上飘了飘,尖儿点了点 “85 号星” 三个字,又指了指剩下的麦种,像在说 “别忘了带这个”。我摸了摸它的影子:“知道啦,下次去 85 号星,肯定带着麦种,不会落的。”
玉兔叼起粗布口袋,没急着跑,反倒扒了扒我的手,把那半块星引灯零件往我掌心塞 —— 是之前苍渊拼过的 “羲和监制” 锁扣,断口处还沾着点星砂。嫦娥的声音又从灯里飘出来:“这零件你收着,下次来月球,咱们一起把星引灯修完整。” 灯身的微光闪了闪,像在点头,“霜魄池松冻后,我让玉兔来告诉你,到时候你们再带剩下的麦种来取霜魄,刚好凑齐。”
我把零件放进竹篮,刚要跟玉兔挥手,手机又震了,是三叔公的微信。点开看,是张照片:竹筛里晒着新收的萝卜籽,旁边摆着个缺了口的搪瓷碗,碗里是刚磨的麦粉,粉上还印着个小手印,像是家里的小侄孙按的。“麦粉我装了一小袋,跟麦种放一块儿了,你要是在外面想吃馒头,就自己蒸,水开了再放笼屉。” 文字后面跟了个麦浪的表情包,晃悠悠的,看得我忍不住笑。
玉兔蹭了蹭我的裤腿,毛茸茸的尾巴扫过脚踝,才叼着口袋往门外跑。73 号的影子跟在后面送了两步,尖儿往天上指了指 —— 月亮刚爬过巷口的老槐树,边缘泛着淡淡的银光,像给玉兔铺了条软乎乎的路。护江 App 弹了条新消息,是嫦娥发来的,字里带着笑意:“让玉兔跟着这个坐标走,能避开银河气流的尾刺,我在桂树盘等它。”
我站在院门口挥手,看着玉兔的白影越来越小,最后融进月光里,73 号的影子才慢慢飘回银簪里,没了动静。低头看护江 App,基础值稳稳停在
点,下面多了行小字,是系统标的,却像带着温度:“玉兔已进入地月航道,麦种传递进度 10%”。刚要收起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是三叔公的视频电话,他站在麦垛旁,手里抱着个黄澄澄的大南瓜,裤腿上还沾着麦秸秆:“娃,家里的南瓜也熟了,甜得很,要不要给你寄两个?”
挂了电话,我把剩下的麦种倒进竹篮,跟星引灯挨在一起。麦种壳上的绿纹还亮着,和灯身的星轨纹映在一起,把竹篮里的萝卜籽都染成了淡绿色,看着软乎乎的。73 号的影子突然又从银簪里飘出来,尖儿点了点麦种,又指了指 85 号星的方向,App 弹了条浅绿提示:“已经帮你标记好 85 号星的星土适配点啦,就等带麦种去啦”。
睡前,我在竹篮旁贴了张便签,是撕的作业本纸,用炭笔写的:“麦种分两袋,一袋赴月,一袋赴 85 号星”。怕被风吹掉,还在便签边角粘了片星麦叶,叶尖的绿光刚好照在 “赴月” 两个字上。手机里存着三叔公发的麦浪视频,点开看,风声裹着麦响,混着他的笑声,竟和星引灯里嫦娥的声音隐隐呼应 —— 像地球的麦浪在跟月球的霜魄打招呼,暖得人心尖发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