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118章 道源能缺口!三星堆农家乐的冷汤煮出地脉密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18章 道源能缺口!三星堆农家乐的冷汤煮出地脉密码

四川广汉的午后,李娟把漏勺往铝锅里一戳,溅起的油星在电压不稳的电磁炉上噼啪乱跳。第三桌游客又在拍桌子:“老板娘!酸菜鱼煮到半道断电,这是第 7 回了!” 她扯下围裙擦手,盯着墙上 “圈层防护屏障启动第 17 天” 的日历,指节捏得发白 —— 暑期客流量跌了 37%,冰柜里的冻鱼再卖不出去,下个月连房租都悬。

张叙舟的越野车刚停在农家乐门口,银簪就发出刺啦警报。全息屏上的护江力数值正往下掉,→→,每跳一下,就有三户农家乐的电表闪烁红灯。“李姐,我看看后厨。” 他跟着走进满是油烟味的厨房,银簪突然投射出淡蓝色光流,缠绕在电磁炉插头上,“屏障每天要烧 7300 道源能,相当于 73 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民用电网只能配额供电。”

李娟突然把漏勺往灶台上一磕:“啥源能不源能的,游客喝不上热汤,守着三星堆这金疙瘩也得饿肚子!” 她掀开米缸盖,里面只剩小半缸米,“前儿个电工来查,说咱这片区的电网,离地下那啥地脉就 73 米,是不是它抢了电?”

这话让银簪突然亮了。全息屏瞬间切换成地脉能量图 —— 三星堆景区的地脉主脉像条青金色的龙,龙尾恰好扫过农家乐聚集区的电网埋线处,两者的能量波纹竟有 70% 的重合度。“不是抢电,是能借电。” 张叙舟调出青铜镜,镜面浮现出清代《广汉水利志》的记载,“你家院子里那口老井,是不是清代地脉引水渠改的?”

李娟愣了愣,领着众人往后院走。井台边的青苔里,果然嵌着 “光绪年间引龙渠” 的石牌。银簪探入井水,全息屏突然炸开数据:水温常年恒定 17c,即使停电时也能保持,水中的道源能量流稳定在 0.73 单位 —— 恰好是民用电器的安全启动值。“这渠是老祖宗引地脉水浇田的,现在……” 她突然拍大腿,“能不能用地脉水给电磁炉供电?”

全球 “民生应急频道” 瞬间炸了锅。四川厨师王师傅上传的 “地灶余热温汤法” 成了热评第一:“用老井水泡米,地灶烧火时把汤罐架旁边,断电也能保温”;杭州民宿老板分享 “地脉水温差发电” 的土办法,用井水和自来水的温差驱动微型发电机。当李娟按王师傅的法子在灶边搭起保温架,第三桌游客终于喝上了热汤,护江力微涨 50 点→。

善念值在 94.5 亿处泛起暖光,94.6 亿→94.7 亿。张叙舟蹲在井边,银簪正将地脉能量转化为民用电流的模拟图:“地脉像棵大树,主脉是树干,咱这井是侧根,慢慢引能不会伤它。” 他突然想起祖父日记里的话:“治水不是堵死江河,是学会分渠浇田。” 此刻看着青铜镜投射的 “地脉 - 电网融合方案”,才明白所谓能耗缺口,不是单纯的能量不足,是没找对地脉与民生的 “共饮渠”。

但护江力的回弹突然卡住。监测屏显示,73% 的民众仍觉得 “屏障耗电与己无关”。张叙舟让银簪把能耗数据换成 “具象账单”:“每家每天少用 1 小时空调,省下的电够屏障多撑 3 分钟”。当全息广告里跳出 “你家的电表连着地球的盾牌” 的标语,成都、西安、广州的民众自发发起 “节能接力”,护江力的指针猛地窜升,→(+250 点)。

李娟的农家乐重新排起长队,游客们围着老井拍照,听她讲 “地脉引水渠” 的故事。银簪突然在井壁上扫出青金色纹路,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底座纹完全吻合。“这渠不只是引水,” 张叙舟摸着纹路,“是老祖宗留下的地脉能量引导器。”

观战区的善念值像井里的水泡,94.7 亿的数字在屏幕上冒泡。李娟给新上桌的游客端上用井水做的酸梅汤,笑着说:“咱老祖宗早说过,地脉是活的,得顺着它来。” 张叙舟望着远处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顶,银簪弹出新任务提示:“第 3119 章:星脉抽取器的红警,泡菜坛里的地脉抗议。”

他摸了摸发烫的银簪,突然懂了这场能耗危机的深意:所谓屏障与民生的矛盾,从来不是取舍题,是让双星系学会 “像老井引水那样”,在地脉的大树上,为每个普通人都留一条清甜的侧根 —— 就像李娟说的,“护着地球,也得让日子过成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