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034章 史前器鸣,七星解锁跨星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34章 史前器鸣,七星解锁跨星秘

暗星云第 49 节点的探测灯突然熄灭。张叙舟举着强光灯照向那台半埋在星尘中的青铜设备,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 这台与三星堆器物同源的史前中继器,外壳布满陨石撞击的凹痕,核心符文阵像被巨斧劈过,三道关键纹路断裂,露出的金属截面泛着墨蓝色的煞力锈迹。护江力的数值正随着设备的能量泄漏下跌,→→,每跳一下,银簪就发出一阵刺痛耳膜的嗡鸣,簪身的七颗星纹忽明忽暗,像在焦急地传递信号。

“是‘七星伴月’的锁扣松了。” 苏星潼捧着祖父日记的拓本对照,日记第 73 页的星图上,七颗星的连线恰好绕过一轮弯月,与史前中继器断裂的符文轮廓完全吻合,“祖父说‘密码藏于星轨的呼吸间’,这七颗星纹必须与银簪的月形凹槽对齐,才能激活修复程序 —— 就像老锁得对上钥匙的齿痕。” 她指着设备底座的七个小孔,孔径与银簪星纹的凸起严丝合缝,“但现在的排列是乱的,像被人故意打乱了顺序。”

观战区的 “星图拼图” 活动已吸引 3000 万用户。天文爱好者上传的 “北斗七星古图” 在热评区刷屏,其中南宋的《天象列次分野之图》里,北斗第七星 “摇光” 的位置,竟与银簪月形凹槽形成微妙的夹角;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专家发来 “七星历”,记载着 “月掩七星时,天门自开” 的古老谚语。“我孙子拼的北斗图对上了!” 甘肃王栓柱举着手机直播,画面里孩子用七颗鹅卵石围着月牙形的贝壳,排列顺序与日记星图的残缺处完美契合,“老辈人说星星会排队,排对了就给糖吃!”

善念值在 64.8 亿处泛起金色涟漪,64.9 亿→65.0 亿。张叙舟的指尖抚过银簪的星纹,突然想起 1993 年祖父的 “观星课”—— 老人用红线在星图上连接北斗,说 “第七颗星总躲着月亮,要等它主动靠过去,路才会通”。他按照记忆中红线的走向,转动银簪的七颗星纹,当 “摇光” 星纹终于嵌入月形凹槽的刹那,银簪突然射出七道金光,精准落入史前中继器的七个小孔,断裂的符文阵开始像拼图般蠕动。

但反转来得猝不及防。金光注入的第 37 秒,符文阵突然爆出刺目的红光,一道新的裂痕从阵中心蔓延开,护江力骤跌 150 点,→。监测屏显示,星纹与设备的共振频率差了 0.3 赫兹 —— 这不是排列错误,是史前符文的 “时间差”,经过数万年的能量衰减,其频率已与银簪的现代道源能产生偏差,就像老座钟的齿轮磨秃了齿。

“用道源指‘润纹’!” 张叙舟的指尖突然浮现出金纹,这是 3033 章对接 a 星系时觉醒的 “跨星修复力”。他将指尖按在符文裂痕处,金纹顺着纹路流淌,所过之处,史前青铜竟泛起温润的光泽,就像干涸的河床被注入活水。记忆闪回 1988 年的春日,祖父用桐油擦拭老家的青铜锁,说 “老物件认人的温度,得用手捂热了才肯开”。此刻,当金纹与最后一道裂痕重合时,银簪的星纹与设备符文同时亮起,共振频率精准锁定在 73 赫兹 —— 那是祖父日记里记载的 “跨星共振基频”。

观战区的善念值像被点燃的篝火,65.0 亿→65.1 亿。千万网友拼接的星图数据顺着信号通道涌入,史前中继器的符文阵突然完整亮起,与现代中继器组成的能量网形成闭环,信号强度条从 17% 飙升至 217%,星尘中漂浮的能量粒子被瞬间吸附,在设备周围凝成金色的星云。护江力的指针疯狂反弹,→→(+380 点),修复后的屏幕上,一行行古老的星文开始解码:“超新星爆发纪元,联盟解体,余部携道源母矿退守遗迹……”

“原来史前联盟是这么没的。” 苏星潼盯着解码后的星图,图中标记的超新星爆发时间,与地球道源能结晶层的形成年代完全吻合,“他们不是消失了,是把最后的能量封进了中继器,等着后来者找到母矿。” 史前设备突然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投射出的全息影像里,一群穿着与三星堆青铜神树同款纹饰的人影,正将一块发光晶体嵌入超新星遗迹的坐标 —— 那晶体的纹路,与张叙舟掌心的道源能印记如出一辙。

张叙舟摸着银簪上还在发烫的月形凹槽,突然懂了祖父藏在星图里的温柔:所谓 “七星伴月”,不是简单的密码,是给跨越万年的后来者留的 “操作指南”—— 就像老木匠在榫卯处刻下的标记,哪怕过了千百年,只要有人看懂,就能让旧物重获新生。

夜幕降临时,史前中继器已开始向现代设备传输数据。张叙舟望着屏幕上超新星遗迹的坐标,突然觉得这台古老的设备像位沉默的守墓人,它在暗星云里等了数万年,只为等到一个能看懂星轨呼吸的人。而银簪的嗡鸣,此刻听来竟像跨越时空的击掌,一声是祖父,一声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