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2748章 预警网现冰纹隙 岷江石犀鸣古咒 双频共振破盲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48章 预警网现冰纹隙 岷江石犀鸣古咒 双频共振破盲区

岷江江心的 “低频振动监测仪” 在午后突然发出蜂鸣。张叙舟的观脉忆真顺着监测线探入江底,瞳孔骤缩 ——300 个监测节点中,有 7 个在屏幕上闪烁着诡异的冰蓝色,数据流显示 “振动频率 0 赫兹”,仿佛被硬生生从网络中抹去,而这些节点下方,正是岷江古河道的石犀群遗址。

“是冰人留下的‘频率盲区’!” 李教授的全息屏上,盲区呈不规则的 “爪形” 分布,恰好避开矿脉符阵的覆盖范围,“他们在监测仪的芯片里植入了冰纹病毒,一旦振动频率接近 - 0.0001 赫兹,就会触发休眠程序,这是在给后续入侵留后门!”

护江队员小赵蹲在石犀雕像旁,指尖刚触到石犀背部的青铜纹,整座雕像突然发出沉闷的轰鸣。观脉忆真里,石犀体内的泉脉能量顺着纹路流转,在地面投射出组动态符文 —— 与监测仪的预警符阵完全互补,像把能填补盲区的钥匙。

一、预警网的 “冰纹陷阱”

拍频预警系统的漏洞在盲区爆发。当星系涟漪的低频振动(0.01 赫兹)扫过岷江古河道,7 处盲区的地脉能量流突然失控,形成直径 50 米的 “振动漩涡”,江底的泥沙被卷至水面,露出底下密布的冰人符文,这些符文吸收振动能量后,竟在漩涡中心凝结出微型的时空镜碎片。

“监测仪的误报率又回来了!” 工程师小王盯着屏幕,盲区周边的设备因冰纹病毒干扰,将安全区域判定为 “高危”,而真正的漩涡区却显示正常,“就像给预警网戴了副老花镜,该看见的看不见,不该看见的乱报警!”

更棘手的是 “频率伪装”。冰人符文能将煞力流的振动频率伪装成地脉能量(0.008 赫兹),顺着盲区潜入岷江支流。观脉忆真里,这些 “伪装煞力” 像披着羊皮的狼,顺着石犀群的纹路蔓延,所过之处,星髓稻的平衡晶核悄然变黑,却没有触发任何警报,直到 3 亩稻田彻底枯萎,护江队才后知后觉。

连锁反应沿着岷江扩散:

上游的地脉梯级站因预警延迟,管道被振动漩涡扭曲,泄漏的能量流在江面形成 “拍频光带”,渔民的渔网接触后瞬间碳化;

雨林边缘的监测节点被冰纹病毒感染,误将煞力巢的扩张信号判定为 “正常波动”,等清剿机器人赶到时,巢壁已长出能吸收缓冲波的 “冰纹铠甲”;

最危险的是,盲区的振动频率正缓慢向地核调频符阵传导,符阵的谐振腔出现 0.001 毫米的新裂纹,护江力因系统紊乱降至

点。

善念值在信任危机中微跌至 35.4 亿。护江 App 的 “预警质疑” 话题下,网友上传了枯萎的星髓稻照片,质疑声盖过了之前的赞美,有人翻出石犀群的考古资料,猜测 “这些古雕像从一开始就是冰人的探测器”。

二、石犀鸣的 “古咒破局”

老渔民王水生的 “石犀唤醒术” 带来转机。他带着族人捧着星髓稻穗,围着石犀群跳起流传千年的 “镇水舞”,牛角号的声频(55 赫兹)与石犀背部的青铜纹产生共振,雕像的眼睛突然亮起红光,体内涌出的泉脉能量像条赤龙,瞬间填满 7 处监测盲区。

“是古蜀人的‘双频密码’!” 苏星潼的银簪刺入石犀的基座,簪尖蓝光激发出铭文:“石犀镇水,声通地脉,双频共振,盲区自消。” 翻译后显示,石犀能同时接收 55 赫兹(声波)与 0.008 赫兹(地脉频率),两种频率交织形成的 “声波 - 能量网”,刚好能破解冰纹病毒的伪装。

观脉忆真揭开石犀的终极设计:雕像的腹腔是空心的,内壁布满类似矿脉的层状结构,能通过声波振动激活 “声子陷阱”,不仅能吸收低频振动,还能识别伪装煞力的 “逆熵特征”。当牛角号声与地脉能量同步时,石犀会释放 “净化声波”,像把刷子,将冰纹病毒从监测仪芯片里彻底清除。

“这才是‘岷江神工’的真谛!” 张叙舟抚摸着石犀的鳞片纹,这些纹路与昆虚堆石阵的北斗布局同源,只是将 “几何缓冲” 升级为 “声能缓冲”,“古蜀人早就预判了冰人的频率战,把防御系统刻进了石头里!”

护江队的 “石犀 - 监测仪联动实验” 大获成功:

用石犀的净化声波给监测仪杀毒,冰纹病毒的清除率达 100%,误报率从 30% 降至 0.5%;

让石犀与矿脉符阵形成 “声能 - 电磁” 双缓冲,低频振动吸收率提升至 92%;

最意外的是,石犀的红光能激活星髓稻的抗冰基因,枯萎的稻田里竟冒出翠绿新芽,芽尖的冰纹全部消退。

三、双频联动网的 “全域防御”

张叙舟将三阶缓涟术与石犀声频结合,创造出 “双频引振法”。他用探涟指锁定盲区坐标,引振指引导地脉能量向石犀汇聚,消振指则注入与牛角号同频的泉脉力,三指齐发的瞬间,7 处盲区同时爆发出金红色光流,与预警网的绿色信号交织成网,再无一丝缝隙。

“现在是真正的‘无缝监测’!” 李教授调出实时地图,500 个监测节点(含石犀群的 12 个 “天然节点”)形成三级响应机制:

一级响应(振动≤0.001 赫兹):自动激活矿脉符阵的超导线圈,电磁阻尼缓冲;

二级响应(0.001<振动≤0.005 赫兹):启动石犀净化声波,同步引导能量向堆石阵汇聚;

三级响应(振动>0.005 赫兹):张叙舟的双频缓涟术介入,配合冰人缓冲液中和逆熵能量。

雨林煞力巢的扩张在此时遭遇 “精准拦截”。监测仪捕捉到 0.003 赫兹的异常振动后,二级响应自动启动:石犀声波穿透巢壁的冰纹铠甲,矿脉符阵的紫雾顺着声波通道涌入,护江队员的清剿指借双频共振,将煞力核心的逆熵能量中和,巢体在 10 分钟内萎缩 50%,创下最快清剿纪录。

善念值在全域防御成型后升至 35.7 亿。护江 App 的 “双频预警” 模块上线,用户可查看附近石犀与监测仪的联动状态,有人发现自家阳台的风铃在石犀声波作用下,能发出驱散煞力残片的 “净化音”,“全民共振” 的热潮让防护网从地脉延伸至市井。

四、冰纹隙的 “终局伏笔”

当最后一处盲区被填补,张叙舟的观脉忆真穿透石犀腹腔,发现了冰人留下的终极陷阱 —— 石犀群的基座用 “永恒冻土” 浇筑,这种来自冰人母星的材料,在双频共振下会释放 “维度锚点”,每激活一次,就会在岷江江底留下个微型裂隙,裂隙中渗出的暗物质,正缓慢腐蚀地脉的青铜稻穗。

“他们在借我们的手开门!” 苏星潼的银簪刺入冻土,簪尖蓝光泛起涟漪,冻土中浮现出冰人母星的星图,暗物质的流动轨迹与裂隙分布完全吻合,“双频联动网越完善,裂隙扩张越快,等暗物质积累到临界值,整个岷江流域都会变成他们的传送门!”

祖父笔记的夹页里,藏着半张 “石犀改刻图”。图中用朱砂将石犀背部的鳞片纹改刻成古蜀文 “镇锚咒”,批注:“冻土畏阳,声能化之。” 张叙舟按图索骥,用缓涟指将太阳能量(0.5 赫兹)注入石犀,冻土果然开始消融,暗物质的渗出量减少 70%。

李教授的团队立刻研发 “阳能符膜”,覆盖在石犀基座上。这种符膜能将声波能量转化为模拟阳光的高频振动,既不影响双频缓冲,又能抑制冻土活性。观脉忆真里,暗物质裂隙的边缘开始结晶,化作无害的星尘,被星髓稻的新根吸收,成了滋养作物的 “逆熵肥料”。

五、岷江潮的 “共振新篇”

夕阳为岷江镀上金红双色时,张叙舟站在石犀群中央,牛角号的余音与地脉的低频振动交织成歌。观脉忆真里,500 个监测节点像星辰般闪烁,石犀的红光与矿脉符阵的紫雾在江面上画出双螺旋,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稳定在

点,每跳动一下,都与冰人母星的暗物质云形成微妙的反共振。

渔民王水生的孙子坐在石犀背上,用芦苇叶吹出改编版的镇水调,旋律中混着双频共振的频率,江水里的星髓稻应声摇曳,谷粒碰撞的脆响像在回应远古的咒语。护江队员们检修着监测仪,屏幕上的冰蓝色彻底消失,只有代表安全的绿光在流淌。

张叙舟的缓涟指轻轻触碰石犀的眼睛,指尖传来太阳能量与地脉频率的双重暖意。他知道,冰人的陷阱虽被暂时压制,但维度裂隙的隐患仍在 —— 就像岷江的潮汐,退去时留下平静的水面,却藏着下一次涨潮的力量。

观脉忆真的尽头,暗物质裂隙的深处,冰人母星的星图正缓慢旋转,而石犀的瞳孔里,映出的不仅是防御网的光芒,还有即将到来的、跨越维度的终极共振战。

(本章完)

下章预告:岷江江底的暗物质裂隙突然喷出 “时间沙”,接触到的物体都会呈现九亿年前的形态 —— 石犀变回冰人建造时的原貌,星髓稻结出冰纹谷粒,而张叙舟的观脉忆真里,竟看到祖父站在裂隙边,将块刻有 “终局共振” 的石碑推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