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神雀的尾羽扫过半佛崖顶的刹那,整座山体突然发出钟鸣般的嗡鸣。张叙舟握着祖父的茶罐站在佛身左肩的凿痕处,指尖刚触到那些新抽的茶根,全息屏上的地脉图就炸开了 —— 金白色的地脉主网与银灰色的银盘支网在半佛崖上空交织,织出的纹路竟与《步天歌》“紫微宫” 篇的星轨完全重合,而纹路的核心节点,正好落在佛像胸口那处被茶根堵住的钻孔上。护江力数值在 2.05 倍的光芒里微微颤动, 点的面板旁,新浮现的 “银盘 - 地脉共振纹” 进度条已爬到 73%。
“是海通的‘藏轨术’!” 老院士的青铜拐杖重重顿在崖顶,杖头的北斗纹投射出的星图与崖壁茶根组成的纹路咬合在一起,“你看这佛身轮廓 —— 左肩对应天玑星,右膝对得上开阳星,七座小山丘的北斗阵不是镇煞,是给银盘能量搭了座桥!” 他指着《步天歌》抄本上新显的批注:“佛是山之魂,山是星之影,影动则魂醒”,墨迹里还嵌着半片茶芽,芽尖正对着银盘的核心轨迹。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从发髻弹起,簪尖刺入佛身胸口的茶根网络。投射出的三维模型里,半佛崖的石缝与乐山大佛的排水系统组成了巨大的 “共振腔”—— 银盘能量顺着茶根流入腔中,每震荡一次,佛脉的绿光就亮一分。“施工队挖出来的唐代凿具,木柄里藏着银粉!” 她放大模型细节,那些银粉在能量流中显形,组成与恒山分坛八卦镜相同的 “镜定银盘迹” 符纹,“海通是用银粉混着茶汁画的星轨,难怪三千年不褪色!”
全息屏突然切换到全球观测站数据:昆仑分坛的八卦镜自转速度与半佛崖的钟鸣频率同步;秦岭茶区的千年茶树根须开始朝着西南方向生长,根尖渗出的汁液在地表画出银盘轨迹;最惊人的是马边唐家山,老茶树下的鼎耳残片竟自动浮起,悬在半空与半佛崖形成直线,残片上的锈纹正在重组,显露出 “30 度倾角” 的刻度 —— 与 2064 章修正的银盘校准角完全一致。
“赵山河的人在往乐山大佛灌化学溶剂!” 小林举着监测仪嘶吼,屏幕上的善念值刚冲到 99.9 亿,又被这则消息拽回 99.7 亿,“他们说要‘清洗佛身杂质’,其实是想破坏共振腔!溶剂里检测到与煞力团同源的成分,浓度是上次的 1.7 倍!”
老茶农突然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块发黑的青铜镜 —— 镜面裂成三瓣,却仍能看清残纹:左瓣是半佛崖轮廓,右瓣是乐山大佛剪影,中间缺失的部分,正好能与恒山分坛的镜残片拼合。“1947 年老道说过,‘三镜合,佛脉醒’。” 他将铜镜按在佛身胸口的茶根上,裂缝处突然渗出琥珀色的汁液,顺着茶根钻进山体,“这是海通当年凿佛时埋的‘佛心镜’,缺的那块在乐山!”
张叙舟突然想起祖父茶罐底的刻字:“银盘转,佛脉随,三千年一牵”。他扯开茶罐的棉布塞子,里面的陈年茶籽遇着山风竟自动裂开,每颗籽仁上都嵌着细小的星点,拼起来正是银盘的旋臂图。当他将茶籽撒向佛身的凿痕时,那些茶根突然疯长,在崖壁上织出与银盘共振纹互补的符阵 —— 符阵中心,三瓣青铜镜的虚影正在缓缓合拢。
“溶剂顺着排水系统流到半佛崖了!”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爆发出蓝光,在佛身周围织出透明的结界。溶剂接触结界的瞬间,竟化作银白色的雾气,被茶根吸收后,崖壁上的星轨纹反而更亮了,“是茶根在净化!它们把煞力成分当成了养分,就像当年消化银盘锁的原始煞力一样!”
全息屏上的护江力数值猛地窜上
点。2.055 倍的金色光芒刺破云层,银盘支网的能量流顺着佛脉注入地脉主网,在半空凝成巨大的 “卍” 字纹 —— 纹路上的每个拐点,都长着株微型茶树,叶片上的绒毛正逆向生长,与银盘自转方向形成完美的对冲张力。老院士盯着《步天歌》抄本突然大笑:“海通哪是在凿佛,是在给银盘能量找个‘地脉锚点’!这‘卍’字纹,就是银盘与佛脉的握手处!”
赵山河的虚影在乐山大佛的头顶尖叫:“不可能!佛怎么会帮你们?” 他举着最后一块镜残片往佛身砸去,却被突然涌起的茶根缠住 —— 那些根须上的银粉纹正在发光,将残片上的煞力团一点点剥离,露出底下与 “佛心镜” 吻合的符纹。
“因为佛脉本就是地脉的一部分。” 张叙舟的声音顺着山风传开,他将恒山分坛的镜残片抛向乐山方向,两片残镜在半空相撞的刹那,爆发出的金白色光芒将两座佛身连成直线,“海通当年弃佛而去,不是放弃,是要让半佛崖与乐山大佛形成‘双佛共振’,就像茶根与银盘的双脉网 —— 缺了哪座,都成不了局。”
善念值在 99.9 亿处炸开了烟花。全球护江 App 的实时画面里,四川的茶农们正往乐山大佛的排水口撒茶籽,西藏的牧民在玛尼堆上摆放青铜镜残片,浙江的老茶师甚至带着《步天歌》抄本赶到现场,对着佛身唱起了新编的歌谣。每多一个人参与,半佛崖上的星轨纹就多亮一分,当第一缕晨光掠过佛顶时,进度条终于爬到了 100%。
青铜神雀突然衔着最后一块镜残片落在佛身眉心。三瓣铜镜合缝的瞬间,半佛崖与乐山大佛同时亮起,崖壁上的茶根网络突然渗出银灰色的星尘,在地表织出 “镜定银盘迹,脉正牵引宁” 十二个篆字 —— 字的笔画里,竟嵌着三清庙总坛的坐标,与 2068 章三级系统的核心节点完全重合。
老茶农蹲在佛脚处给茶苗浇水,那些被星尘染过的茶芽,叶片上同时长着佛脉绿纹与银盘灰纹。“师父说过,” 他抹了把汗,“最好的守护不是把佛藏起来,是让佛长成山的骨头,山长成星的影子。”
张叙舟将祖父的茶罐倒扣在佛身胸口的钻孔上,罐底的 “银地双脉” 四个字与新显的篆字形成共振,全息屏上的护江力数值最终定格在
点。2.055 倍的金色光芒里,银盘 - 地脉共振纹开始缓缓旋转,像给天地系了条茶根编的绳。他望着乐山大佛方向升起的炊烟,突然懂了海通的匠心:所谓 “夺天险以慈力”,不是要与天地争,是要像茶根那样,把天地的力,变成守护人间的力。
护江 App 的新话题冲上了热搜:# 半佛崖上的星轨茶 #,下面是全球网友上传的百万张照片 —— 有人拍到茶根在月光下画出银盘轨迹,有人发现佛身凿痕里的茶籽发了芽,最热门的是段延时摄影:从爆破危机到共振纹显现,半佛崖的茶根用七天时间,在崖壁上 “长” 出了完整的《步天歌》谱。
青铜神雀的尾羽在晨光里泛着金辉,投射出的全息图里,三清庙总坛的轮廓正在双佛连线的中点慢慢清晰。张叙舟知道,这不是终点 —— 当三镜完全归位,当双佛共振纹与银盘轨迹完全咬合,地脉与银盘的能量将顺着茶根网络流成真正的星河。而他要做的,不过是像海通、像祖父那样,相信茶根的韧性,相信那些埋在土里的等待,终会在某一天,顺着星轨长出奇迹。
下山时,张叙舟的靴底沾了块半佛崖的土。土粒间的茶籽壳在阳光下泛着光,壳上的纹路与手机里刚收到的消息重合 —— 星穹研究院发来的:“银盘 - 地脉共振纹已录入三级系统,下一个校准点,在三清庙总坛的茶林母根处。”
远处的半佛崖还在鸣响,那声音混着茶苗的生长声、银盘的转动声,像天地在唱一首古老的歌。张叙舟握紧了怀里的茶罐,罐身的温度正好与佛身胸口的茶根相同 —— 他知道,这罐茶籽,该往三清庙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