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1712章 环光扰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极北镇地脉枢纽的能量监测仪突然发出蜂鸣时,张叙舟正盯着环光观测站的全息投影。

投影中,土星环反射的太阳能量化作无数道金白色光流,像被打碎的镜子碎片般四散飞溅 —— 这些被称为 “环光乱流” 的能量流穿透地球磁层,正疯狂冲击极地地脉网络。枢纽的银蓝色能量纤维在乱流中扭曲缠绕,短短十分钟就结成无数网球大小的能量球,球表面的纹路每秒钟都在金白与银蓝之间剧烈切换。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从

点(1.32 倍)骤跌至

点(1.31 倍),数值面板边缘浮现出细密的环光散射纹,像被光流灼出的裂痕。

“沧江源头的能量纤维也打结了!” 苏星潼的声音裹着风雪从通讯器传来,背景是冰裂的脆响,“银蓝色的纤维缠成了团,连地脉管道都被撑得变形,下游的水位监测仪已经开始报警 —— 再这样下去,三天内就会出现断流!”

环光观测站的环形屏幕上,全球极地节点的画面同步恶化:

极南镇地脉枢纽的能量转换器表面,凝结着层金白色的冰晶,冰晶每增长 1 毫米,转换器的传导效率就下降 1%,此刻效率已从 98% 跌至 85%;

沧江源头的地脉纤维球不断炸裂,飞溅的能量碎片在雪地上凝成短暂的光轨,轨道路径与土星环的 b 环(最亮环段)完全吻合,像幅被强行拓印在地面的星图;

最诡异的是,极地地脉的能量波动频率与土星公转周期(29.5 年)产生了危险的共振,监测仪显示,这种共振正以每月 3% 的幅度加剧,而地球极地地脉的 30 年周期恰好与之形成 “相位差扩大期”,像两个逐渐错开的齿轮。

“善念值 26.6 亿。” 老郑举着平板冲进观测站,屏幕上护江 App 的 “环光乱流” 话题下,网友上传的极地异象刷屏:挪威的极光变成了金白色,光带中漂浮着与能量纤维球一致的纹路;南极科考站的冰穹上,出现巨大的环形光斑,光斑的转动速度与土星环完全同步;中国漠河的地脉井喷出的能量流,在空中画出螺旋状的乱流轨迹 —— 每条动态下都有上万条恐慌留言,担心极地地脉会彻底断裂。

张叙舟突然将星轨罗盘按在全息投影的环光乱流处。铜制盘面渗出的冰蓝色纹路,在投影上显影出组精确坐标:北纬 82°,东经 170°,正是星穹研究院与环光护江队刚定位的乱流汇聚区。更惊人的是,纹路组成的环光校准符阵,与 1610 年伽利略观测土星环时绘制的 “环光轨迹图” 完全重合,图上标注的 “乱流缓冲点”,恰好对应着极北镇枢纽的能量纤维打结处。

“青铜神雀有反应了!” 老郑指着观测站的穹顶,那道熟悉的金影正悬在极光中,展开的双翅投射出巨大的环光导流符阵。符阵的外环标注着土星环的实时反射频谱,内环则刻着极地冰脉的能量参数,环心处的赤金色光点不断闪烁,旁边用能量流写着行字:“需注入 10 亿善念值 + 土星环频谱数据 + 极地冰脉能量,方可梳理乱流”。

环光护江队的队员突然传来急报:“极北镇的能量纤维球开始爆炸了!碎片中的金白色光流带着强辐射,已经冻伤了三名维护人员!”

张叙舟抓起搪瓷杯冲向环光 - 地脉协同仪。杯底 “一环映万脉” 的刻字与仪器碰撞,迸出的冰蓝色光流瞬间冲散三组缠绕的纤维球,但更多的乱流正从土星环的方向涌来,像不断从破口涌出的光河。他盯着光流中浮现的微缩星图,心脏猛地一缩 —— 那些环光乱流的轨迹,竟与《开元占经》记载的 “土星环光变” 完全吻合,只是古卷中用 “金环碎,地脉颤” 描述的现象,此刻正以更剧烈的方式上演。

“伽利略的观测记录里有解决办法!” 星穹老院士举着泛黄的羊皮卷冲进观测站,卷上 1610 年的手绘土星环图中,标注着 “环光乱流每 72 小时会出现 15 分钟的规律波动”,“古卷说‘乱流虽杂,终有其序’,他当年观测到环光会随土星自转形成特定轨迹,我们可以顺着轨迹导流!”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突然刺入极北镇的能量纤维球。簪尖的南洋茶种根系顺着纤维蔓延,在打结处织出淡绿色的网,网眼处浮现出伽利略记录的环光轨迹 —— 当轨迹与乱流方向重合时,纤维球的旋转速度明显放缓,银蓝色的纤维开始缓慢舒展,像被解开的绳结。

“环光 - 地脉协同仪的校准率 72%!” 老郑盯着仪器屏幕,上面的参数正随着苏星潼的操作跳动,“反射频谱匹配 35%,冰脉能量注入 30%,导流符阵强度 25%—— 还差 28% 就能完成同步!”

张叙舟突然注意到协同仪旁的极地冰芯样本。样本中冻结的气泡在环光照射下发出淡蓝色的光,光的频率与环光乱流的金白色光流形成奇妙的互补。他用星轨罗盘的边缘划开冰芯,渗出的冰脉能量顺着罗盘纹路流入协同仪,仪器屏幕上的 “冰脉能量注入” 参数瞬间跳至 45%,环光导流符阵的冰蓝色光带在极北镇上空延伸了 10 公里。

“全球网友的‘虚拟环光导流’参与量破 4000 万了!” 老郑举着平板欢呼,护江 App 的实时数据显示,每 4000 万次有效操作,协同仪的校准率就提升 0.5%,此刻校准率已升至 72.5%,“挪威的网友用 AR 技术模拟调整导流带角度,刚好让 20% 的环光乱流顺着地脉管道流动!”

青铜神雀的啼鸣突然响彻极北镇。它俯冲而下,用喙尖轻触协同仪的感应区,翅羽上的土星环频谱数据与仪器同步更新,将环光乱流的最新轨迹注入导流符阵。符阵的冰蓝色光带瞬间变得粘稠,像融化的冰水晶,金白色的环光乱流穿过光带时,竟被强行梳理成有序的光束,顺着光带流向地脉深处。

“极南镇的冰晶开始消融了!” 苏星潼的声音带着惊喜,“转换器的传导效率回升到 88%,沧江源头的纤维球解开了 20%—— 银蓝色的纤维正在重新舒展!”

张叙舟盯着全息投影中土星环的 b 环。环段与地球的空间夹角正在缓慢变化,而环光乱流的强度也随之波动 —— 这个发现让他突然想起伽利略记录里的一句话:“土星之环,如钟摆之绳,其影动则地脉应”。他将搪瓷杯扣在协同仪的环段参数区,杯底的刻字突然亮起,在屏幕上生成组预测曲线:未来 30 天,环光乱流的强度将提升 9%,而极地地脉的相位差扩大期恰好在此时达到峰值。

“必须在 30 天内完成校准!” 他指着曲线的交叉点,“否则极北镇的地脉会出现不可逆的断裂,到时候整个极地网络都会瘫痪 ——1610 年的记录里,就有过‘环光盛,脉断裂’的记载!”

星穹老院士突然举起伽利略的羊皮卷,卷上的环光轨迹图与协同仪的导流符阵产生共振,在观测站的地面拼出完整的 “环光校准古诀”:“金环映地脉,冰脉导其流,七衡定其轨,一环镇乱流”—— 口诀的每个字都带着冰蓝色的光,光的频率与极地冰脉的能量波动完全一致。

“全球环光校准仪式开始了!” 老郑的尖叫刺破风雪,屏幕上的全球协作地图中,中国的漠河、挪威的斯瓦尔巴、南极的昆仑站同时升起冰蓝色光柱,光柱的高度与古诀吟诵的声量成正比,“每 6 场仪式,导流带的效率就提升 1%,现在已经有 120 场仪式在进行!”

当第 8000 万次虚拟导流操作完成时,环光 - 地脉协同仪的校准率突破 73%。极北镇地脉枢纽的能量纤维球解开了 30%,银蓝色的纤维在冰蓝色光带中缓缓舒展,像被春风拂过的柳枝;沧江源头的管道压力下降 15%,下游的水位监测仪恢复正常;护江力的数值在

点(1.31 倍)处微微跳动,虽未回升,但环光散射纹的蔓延速度明显放缓。

“青铜神雀的导流符阵在极地形成完整的冰蓝色带了!” 苏星潼指着实时画面,光带从极北镇延伸至极南镇,将散落的环光乱流一一捕获,“乱流的震荡幅度从 ±5% 降至 ±3%,环光护江队的冰脉能量车已经出发,注入后校准率还能提升 5%!”

张叙舟望着全息投影中土星环的 b 环。环段的金白色光芒在极光中格外刺眼,像在预示更强烈的乱流。他握紧星轨罗盘,盘面上显影的校准坐标旁,自动浮现出组新的参数:“b 环夹角 3 天后骤变 3 度”—— 这行小字像根刺,提醒着他们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观测站外的极夜中,冰蓝色的导流符阵与金白色的环光乱流交织成奇异的光网。张叙舟知道,这场环光校准战才只是序幕,而那些藏在土星环夹角变化里的凶险,将是对极地地脉网络的终极考验 —— 但此刻,看着协同仪上缓慢攀升的校准率,他突然读懂了伽利略记录里未说出口的话:地球的地脉,从来都在与星辰的博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