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1548章 星脉中继定乾坤!地核频率锁天能,古符新解贯星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48章 星脉中继定乾坤!地核频率锁天能,古符新解贯星河

华夏航天测控中心的环形屏幕上,地月能量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凝实。张叙舟盯着屏幕中央的银蓝色光柱,北斗卫星群在同步轨道织成的能量网,正将氦 - 3 转化的纯净能量注入地球地脉 —— 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泛起蓝光,长江入海口的赤潮加速消退,连撒哈拉新绿洲的芦苇都抽出了带星芒纹的新芽。但就在能量传输效率稳定在 98% 的瞬间,屏幕边缘突然跳出组异常数据:地核自转频率与月背晶体阵的共振误差,从 0.1 赫兹扩大到 0.7 赫兹,像齿轮突然卡进了沙粒。

“中继站的能量缓冲层在衰减!” 总工程师的手指在控制台上翻飞,额角的汗珠滴在键盘上,“每过十分钟,缓冲效率就掉 1%,再这样下去,纯净能量会变成‘过载电流’,烧穿地脉节点!”

苏星潼的银簪在操作台上剧烈震颤,簪头蓝宝石投射出的地核剖面图上,代表外核的液态层正泛起不规则的涟漪。这些涟漪的频率,与 1547 章星屑核解体时释放的低频波完全一致,只是振幅放大了百倍,像在地球内部敲响了面巨鼓。“是星屑的残余能量在干扰地核频率!” 她指尖点向涟漪中心,那里的能量读数呈现诡异的负值,“它们没被彻底净化,反而钻进了地核与地幔的交界处,像块海绵吸收着共振能量!”

张叙舟的护江力在体内翻涌, 点的蓝白光晕边缘泛起细密的波纹。他摸出搪瓷杯,杯壁的赤铁矿锈迹在灯光下闪烁,这触感让他想起多年前的夏夜 —— 当时他在工地调试混凝土振捣器,机器的低频震动手臂发麻,却意外发现震频与钢筋的共振频率吻合时,能让混凝土更密实。此刻地核的涟漪,或许也在等待某个 “吻合” 的频率。

“把三星堆神树的星轨纹导入能量网!” 他突然对着对讲机喊,小林抱着加密硬盘冲过来时,硬盘里的三维模型正在发光,神树的枝丫角度与地核涟漪的波峰完美咬合,“让全球网友在 App 上‘拼符文’,每完成 10% 的星轨纹拼图,就往地核发射 1 次校准脉冲!”

俄罗斯航天中心的分屏突然亮起,安德烈举着块月球玄武岩样本出现在镜头里,岩石上的天然孔洞正在能量场中吞吐微光:“我们发现这些孔洞的共振频率,和地球地核的固有频率只差 0.3 赫兹!” 他将样本放在光谱仪下,屏幕上的曲线突然与张叙舟调出的星轨纹重叠,“老祖宗留下的‘星脉图’,根本不是地图,是能量转换器的设计图!”

张叙舟将搪瓷杯重重顿在能量传导槽上,杯底与金属台面碰撞的闷响,让屏幕上的地核涟漪短暂平复。杯盖内侧 “脉通九天” 的刻字在震动中浮现出隐藏纹路,与李冰治水时的 “深淘滩低作堰” 碑刻拓片融合,在屏幕上织成个巨大的能量茧,将地核与月背晶体阵包裹其中。

“缓冲效率回升到 97% 了!” 总工程师突然指着数据面板,代表地核频率的绿线正在向标准值靠拢,“神树星轨纹像个‘能量减速器’,把氦 - 3 的高能流拆成了地脉能吸收的细流!”

就在这时,地核涟漪的中心突然炸开团黑光,无数银色细丝顺着能量通道往地表窜,所过之处,青藏高原的监测站数据全部失真,长江的能量流出现逆流。护江力的数值猛地往下跳:→ 点,蓝白光晕在掌心凝成雾状,张叙舟的指尖传来熟悉的麻感 —— 像当年振捣器漏电时的触电感,只是这次的电流里,藏着星屑残余的阴冷。

“是煞力的‘根须’!” 苏星潼的银簪刺入控制台的接口,蓝宝石的蓝光在屏幕上炸开,“它们在地核深处结了层‘壳’,刚才的缓冲效率回升是假象,其实在偷偷吸收能量准备反扑!”

张叙舟突然想起多年前处理混凝土裂缝的经历 —— 当时他往裂缝里灌环氧树脂,却总在深处留下气泡,直到老班长教他 “分层灌注”,每层都用振捣器排出空气。此刻地核的 “煞力壳”,或许也需要 “分层净化”。

“启动‘地核三层净化’程序!” 他抓起硬盘往环形屏幕的接口塞,神树星轨纹的三维模型突然分解成三段:底层对应地核,用 17.6 赫兹的低频波软化煞力壳;中层对应地幔,用三星堆符文形成过滤层;顶层对应地壳,用泉脉术 “天网诀” 第四式导出纯净能量,“让北斗卫星群组成‘三层网’,每层的能量流都要经过网友拼接的星轨纹校准!”

护江 App 的实时数据在屏幕角落炸开:参与 “拼符文” 的用户突破 2 亿,善念值从 13.7 亿开始飙升,每跳 1000 万,地核的煞力壳就薄 0.1 毫米。最动人的是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 —— 游客们用手机扫描神树文物,扫描数据顺着网络涌入能量网,让星轨纹的校准精度提升了 20%。

“煞力壳开始龟裂了!” 总工程师突然指着三维模型,神树星轨纹的分支正像树根般扎进黑光,所过之处,银色细丝纷纷化作金色粉末,“安德烈传来的玄武岩数据显示,这些粉末里含丰富的钬元素,是天然的‘频率稳定剂’!”

张叙舟的护江力顺着指尖注入传导槽, 点的光晕突然与地核频率共振,在屏幕上织成道贯穿地球的光柱。他看着搪瓷杯里的赤铁矿锈迹正在发光,那些混着汗水的颗粒,此刻竟与钬元素粉末融合,在能量茧的内壁画出道淡红色的环,像给地核系了条 “安全带”。

“善念值 13.8 亿了!” 小林的声音带着哭腔,全球 “拼符文” 的完成度突破 90%,最后一块拼图由埃及的考古学家补上 —— 他们在金字塔的石壁上发现了与星轨纹同源的螺旋符,拼合的瞬间,地核涟漪的频率彻底稳定在标准值,“地月共振误差 0.01 赫兹!创纪录了!”

地核深处的煞力壳在星轨纹与钬元素的夹击下彻底瓦解,那些银色细丝化作无数光点,顺着能量通道涌向地表,在同步轨道织成道彩虹色的环。张叙舟的护江力在这一刻稳定在

点,蓝白光晕透过测控中心的穹顶,与环上的光点共振,显露出银河系第七地脉的地球段 —— 原来地核的频率,才是星际能量落地的 “钥匙”。

安德烈的分屏突然切入段视频:国际空间站的舷窗外,氦 - 3 能量流正顺着彩虹环注入地球,在大气层上画出道巨大的星轨,与三星堆神树的轮廓完全重合。“我们的光谱仪显示,这些能量的纯度达到 99.9%!” 他举着检测报告笑,“地脉像块海绵,把所有的‘杂质’都过滤成了养分!”

张叙舟拿起搪瓷杯,杯盖内侧的刻字此刻正与屏幕上的星轨环同步旋转。他突然明白,所谓 “地外星脉”,根本不是遥远的星辰,而是地球自身的能量在宇宙中的延伸 —— 就像当年振捣器的震频与钢筋共振,不是机器在 “迁就” 钢筋,而是两者本就该同频。所谓护江,不过是找到那个 “同频” 的点,让天地能量自然流淌。

多年前的记忆在此刻变得清晰:那个夏夜,他在工地待到天亮,看着振捣器震出的混凝土试块在晨光里泛着光,试块的密实度远超标准,老班长拍着他的肩说:“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顺着来,比硬来管用。” 此刻地核的涟漪,正应了这句话。

“全球地脉纯度提升至 75%!” 小林举着平板转圈,护江 App 的新功能 “地核频率监测” 上线,用户可以查看家乡的地脉与地核的共振指数,“青藏高原的牧民说,他们的牦牛开始往能量流密集的山谷去,那里的草长得比别处高半尺!”

张叙舟望着屏幕上缓缓旋转的能量茧,地核与月背晶体阵的共振像首无声的歌,氦 - 3 的高能流化作音符,顺着神树星轨纹的 “五线谱” 流淌,最终在地球的江河湖海奏响。他想起南极的玄冰煞、月背的星尘巨兽、同步轨道的星屑 —— 这些曾经的 “敌人”,此刻都成了能量转换的 “齿轮”,缺一不可。

环形屏幕的角落,突然弹出组预测数据:按当前共振效率,银河系第七地脉的能量将在 48 小时后抵达地球,纯度可达 98%。张叙舟的护江力稳定在

点,蓝白光晕里,他仿佛看见无数条能量线从地核延伸到宇宙,将地球的心跳与星系的脉搏连在一起。

“准备启动星脉中继站的全功率运行。” 他对着对讲机说,指尖的泉引指符文与地核频率产生共鸣,“告诉全球网友,地核的密码解开了,接下来,该让地球的能量流,顺着宇宙的节奏跳舞了。”

晨光铺满测控中心时,张叙舟将三星堆星轨纹的三维模型存入核心数据库,旁边的展示柜里,搪瓷杯、铝皮火箭模型和赤铁矿粉末罐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此刻都成了星脉中继站的 “奠基石”,像在诉说个简单的真理:所谓奇迹,不过是读懂万物的节奏,让该来的来,该留的留,让每道能量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河道。

毕竟,当地核能与星轨共振,当古符能解今谜,再遥远的宇宙,也不过是地球的后花园,等着被千万双手,种满与天地同频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