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451章 善念破玄关 雀纹现真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1章 善念破玄关 雀纹现真形

活水村的晨雾裹着淡淡的檀香,祠堂的香炉里还飘着金红色的余烟。护江石嵌在香炉中心,石上的齿轮太阳被晨光镀了层金边,三丫画的笑脸在石缝里闪着微光。张叙舟蹲在香案前,护江力在掌心暖得发烫 ——1475 点的暖流里藏着股新的力道,像春芽顶破冻土,带着蓬勃的生机。

善念值破 3000 万了! 赵小虎举着青铜神雀冲进祠堂,红光在半空凝成个旋转的光环,雀爷说触发通玄境中阶门槛了!你看这光,能自己顺着地脉纹路爬!

李老四坐在门槛上,正用铜烟袋锅给护江石掸灰。老人的手不再发抖,指尖划过石面时,那些金红色的液珠竟顺着他的指纹流成小小的河。俺娘说过,石头认心。 他突然往石上吐了口烟圈,烟圈落在石上,竟变成个淡淡的鸟形符纹,这是......

三丫举着相机对准符纹,镜头里的图案正在慢慢清晰。相纸吐出的瞬间, 一声脆响,上面除了护江石,还多出半只展翅的神雀,与青铜神雀的轮廓重合了七分。张叔叔,相机说这是

本家

小姑娘举着照片往香案跑,相角的金芒扫过青铜神雀,碎片突然剧烈震颤。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直立起来,星纹在半空织成个复杂的星图。银簪解析出通玄境中阶的能力了! 她往笔记本上画着星轨,笔尖的朱砂突然变成金色,能直接读取地脉记忆!你看这星图,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纹路一模一样!

祠堂外突然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呼声。村民们举着自家的老物件往祠堂跑,王二婶的翡翠、陈老三的银锁、连理发店的桃木梳,碰到护江石的光都在发烫。李寡妇抱着二柱跪在石前,孩子突然指着石上的符纹笑:娘,这鸟在动!

张叙舟的指尖触到鸟形符纹时,护江力突然暴涨 10 点,1485 了。幻境顺着指尖炸开:三千年前的岷江畔,一群古蜀人正围着块巨石献祭,石上刻着同样的鸟纹,领头的巫祝举着的青铜杖,顶端正是青铜神雀的模样。这场景撞开记忆闸门:老表的修表手册最后一页,那个模糊的符号突然清晰 —— 正是这鸟形符纹的简化版。

青铜神雀是古蜀护江人的信物! 张叙舟突然攥紧碎片,红光在香案上照出排楔形文字,雀爷不是普通的灵物,是地脉记忆的载体! 他往符纹上撒了把香灰,鸟形突然活了过来,在石上转了圈,钻进青铜神雀的碎片里。

善念值的提示在红光里跳成了串:+100 万(村民集体共鸣)。赵小虎举着碎片往全村照,那些被治愈的患者眉心都亮起小点,3100 万了!护江力 1490 点!雀爷说每激活 1% 的地脉记忆,就涨 5 点!

李老四突然想起什么,往家狂奔。回来时手里攥着个褪色的红布包,里面是块巴掌大的甲骨片,上面刻着残缺的鸟纹。这是俺爹挖江堤时捡的,说能辟邪。 老人把甲骨贴在护江石上,两片符纹竟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爆出刺眼的金光。

苏星潼的银簪在金光里转了圈,星纹突然与青铜神雀的红光同步闪烁。银簪捕捉到跨洲咒力共振了! 她的声音带着颤音,笔记本上的星图突然多出条红线,直指西方,黑袍人的咒力和埃及金字塔连上了!他们在用魂瓶碎片激活全球地脉节点!

三丫的相机突然对着西方连拍,相纸吐出的瞬间,上面显出片沙漠的虚影,金字塔顶端正飘着缕黑气,形状与聚魂煞的黑球一模一样。相机说那里有好多

小瓶子

小姑娘指着虚影里的光点,每个光点都在喊

我是谁

张叙舟望着那些光点,突然明白通玄境中阶的真谛 —— 不是力量的暴涨,而是能听懂地脉的语言。黑袍人以为激活全球节点就能掌控一切,却忘了每个节点里都藏着当地人的 自我认知,就像活水村的护江石,既记着古蜀的祭祀,也刻着三丫的涂鸦。

李老四把甲骨片嵌在护江石的凹槽里,整座祠堂突然响起古老的钟鸣,香案上的牌位齐齐转向西方,李铁柱 的牌位背面,那个楔形文字正在慢慢发光。俺爹说过,邪祟再凶,也越不过人心的坎。 老人用烟袋锅敲了敲石头,这鸟纹,就是护着坎的桩。

善念值的提示最后跳了下:+50 万(甲骨片共鸣)。赵小虎举着青铜神雀往香案上照,3150 万的数字在红光里闪了闪,随即隐入地脉 —— 祠堂的青砖缝里,渗出金红色的液珠,在地上画出个完整的鸟形符纹。

张叙舟攥紧掌心的暖流,1490 点的护江力混着香灰的烟火气、甲骨的土腥味,还有村民们的笑声。他知道这不是结束,黑袍人在金字塔的布局才刚刚开始,但此刻看着护江石上那只展翅的神雀,突然觉得通玄境中阶的力量,足够撑到把跨洲魂战的战场,变成守护人心的阵地。

三丫把最新的照片贴在祠堂的墙上,相纸上的护江石、青铜神雀、甲骨片拼成个巨大的鸟形,背景里的活水村正在发光。小姑娘用蜡笔在鸟嘴里添了根麦芽糖,说:这样它就有力气飞了。

只有香案角落的青铜神雀碎片还在微微发烫,碎片边缘的红光里,慢慢显出行小字 —— 那是古蜀文的

二字,在晨光里闪着和三丫蜡笔一样的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