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诗剑行:李太白穿越录 > 第306章 光弼泣血,子仪长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6章 光弼泣血,子仪长叹

朔方节度使的帅帐,深秋的寒风从门帘缝隙中钻入,吹得盆中炭火明灭不定,也带来一股边地特有的、混合着尘土与霜雪的气息。帐内陈设简朴,唯有悬挂的硕大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与箭头,昭示着主人日夜操劳的心力。

郭子仪卸下了沉重的明光铠,只着一身寻常的棉袍,坐在胡床上,就着摇曳的油灯,审阅着各地送来的军报。花白的头发在灯下愈发显眼,昔日威严的面容上刻满了疲惫与忧思。安史之乱的烽火虽暂熄,但山河破碎,百废待兴,河北藩镇尾大不掉,回纥人贪得无厌,各地流寇尚未肃清……千头万绪,压得这位大唐的擎天玉柱有些喘不过气。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无意间扫过案几一角,那里放着一封来自江南、辗转多日才送至军前的私信。信是旧部所写,内容无关军务,只详细描述了数月前,采石矶头那场惊世骇俗的“江中捉月”。

郭子仪早已听闻此事的不同版本,从最初的流言到后来的神话,他并未全然尽信,却也未置可否。直到这封来自相对可靠渠道的信件,以平实的笔触,描述了燕十三、陈硕真、杜甫在场,描述了那月光化桥、异香满江、剑意烙印的细节,他才真正意识到——那个曾与他并肩作战、以一人之力扭转范阳战局的青衫诗剑客,恐怕真的……已不在此人间了。

他拿起那封信,又细细读了一遍,尤其是读到李白纵身跃入江心月影,化光而逝的部分,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帐帘被猛地掀开,带进一股更强的寒气。李光弼大步走了进来,他依旧顶盔贯甲,风尘仆仆,显然是刚从巡营或者处理完军务回来。他脸色黝黑,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戾气与沉郁,那是常年征战与内心积郁留下的痕迹。

“郭帅!”李光弼声音沙哑,抱拳行礼,动作干脆利落,却掩不住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疲惫。他一眼就看到了郭子仪手中那封与众不同的信笺,以及老元帅脸上那罕见的、复杂难言的神情。

“光弼来了,坐。”郭子仪将信轻轻放下,指了指旁边的胡床。

李光弼没有坐,他的目光死死盯住那封信,喉咙有些发干,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郭帅,那是……?”

郭子仪沉默了一下,将信推到他面前:“江南来的,关于……李太白的。”

李光弼身体微微一僵。他快步上前,几乎是抢过那封信,就着昏暗的灯光,飞速地浏览起来。他的阅读速度极快,但脸上的肌肉却随着信上的内容而逐渐绷紧、扭曲。

当他读到“李太白对月长笑,纵身跃入江心月影,化作青光消散,天地异象丛生……”之时,捏着信纸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指节发白,信纸边缘都被捏出了褶皱。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那是一种混合了震惊、愤怒、不信与某种难以言喻的悲怆的情绪,他低吼道:“荒诞!无稽之谈!定是那些文人骚客,编造出来的神话!他李白……他李白武功盖世,智计超群,范阳那般龙潭虎穴都来去自如,千军万马都留他不住!怎会……怎会如此轻易就……!”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带着一种试图用愤怒掩盖其他情绪的无措,在空旷的帅帐内回荡。

郭子仪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目光深邃而悲悯。他知道李光弼与李白在睢阳并肩血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深知李光弼性情刚烈,最重情义,此等消息,对他冲击极大。

待李光弼的吼声稍歇,喘息着盯着自己,似乎在寻求认同时,郭子仪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沧桑:“光弼,你我都见过他在范阳城西,独对那完全魔化的李归仁。那时他的剑,他的意,便已非纯粹的人间武学所能衡量。”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帐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采石矶的月光江水。

“他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或许……并非被迫,亦非意外。”郭子仪的声音带着一丝悠远,“功高震主,名满天下,又身负如此非人之力,庙堂已无他立锥之地,江湖亦非他久居之所。这人间,于他而言,或许已是牢笼。‘江中捉月’……呵,好一个‘江中捉月’!这何尝不是他李太白,为自己选定的、最配得上他诗酒风流、剑傲王侯性情的……最终归宿?”

李光弼如遭雷击,怔在原地。郭子仪的话,像一把冰冷的钥匙,打开了他心中那扇不愿面对的门。他回想起与李白在睢阳城头,望着无边无际的叛军营垒,那个青衫客眼中除了决绝,似乎还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疏离。他想起李白辞官时那毫不留恋的姿态……是啊,那样一个人,怎会甘心受困于这污浊的朝堂,或是这充满了算计与束缚的人世?

“归宿……”李光弼喃喃重复着这两个字,眼中的愤怒与不信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彻骨髓的悲凉与无力。他猛地转过身,背对着郭子仪,肩膀微微耸动,那双能挽强弓、挥万军的手,此刻却紧紧握成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一滴,两滴……滚烫的液体,从他刚毅的面颊滑落,砸在冰冷的铠甲上,发出细微却清晰的声响。那不是软弱,而是为挚友,为知己,为那个曾与他一同挽狂澜于既倒的非凡存在,最终却不得不以这种方式告别尘世,所流下的——英雄之泪。

他没有发出哭声,但那无声的饮泣,那微微颤抖的宽阔脊背,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令人心碎。

郭子仪看着他的背影,没有出言安慰,只是发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这叹息里,有对李白逝去的惋惜,有对李光弼悲痛的感同身受,更有对大唐失此瑰宝、对这人世间留不住那般惊才绝艳灵魂的——无尽怅惘。

他拿起案几上的酒壶,那是军中常见的、劣质却烈性的烧刀子。他倒了满满两碗,走到李光弼身边,将其中一碗递到他面前。

李光弼没有回头,只是伸手接过,握得死死的。

郭子仪举起自己那碗酒,面向南方,声音沉浑,带着一种祭奠的庄重:

“太白老弟……(他用了极罕见的、平等的称呼)”

“你诗绝天下,剑荡群魔,睢阳血战,范阳焚粮,于国于民,功莫大焉!”

“然世事浑浊,天妒英才,竟使你……以此等方式,飘然远引……”

“这碗酒,敬你诗魂不灭,剑魄长存!敬你……一路走好!”

说罢,郭子仪将碗中烈酒,缓缓洒落在身前的地面上。酒液渗入泥土,带着一股决绝的意味。

李光弼依旧背对着他,听着那酒水落地的声音,身体剧震。他猛地举起酒碗,不是祭奠,而是仰头,“咕咚咕咚”地将那碗辛辣的烧刀子,一口气灌入喉中!酒水顺着他的嘴角、下颌流淌,与尚未干涸的泪水混合在一起。

“嗬……”他哈出一口带着浓烈酒气的灼热气息,发出一声如同受伤野兽般的低沉嘶吼。随即,他将空碗狠狠摔在地上,发出一声脆响,瓷片四溅!

他没有再说一句话,也没有再看郭子仪,只是猛地掀开帐帘,大步冲入了外面凛冽的寒风与漆黑的夜色之中。那背影,充满了无处发泄的悲愤与孤寂。

郭子仪没有阻拦,只是默默地看着他消失的方向,良久,才再次沉重地叹了口气。

帅帐内,炭火噼啪,灯光摇曳。

两位身系帝国安危的统帅,一位无声泣血,一位怅然长叹。

在这北方的寒夜里,共同祭奠着那位已然化作传说、与明月江水共存的——青衫故人。

帐外,北风呜咽,卷起千堆雪,仿佛也在为那远去的诗剑仙魂,奏响一曲苍凉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