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仁心”测试的捷报传入宫中,太和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而热烈。文熙太上皇亲下谕旨,将第二场“智略”测试的地点定在京郊演武场,由镇南长公主明世夏总领其事,六位藩王与八位大将军分坐两侧,组成评议团,阵势肃穆非凡。
测试当日,演武场中央搭建起巨大的沙盘,精准复刻了大明西南边境的山川地貌、关隘堡垒,甚至连村落分布、河流走向都一一标注,与真实战场别无二致。明兴依与明兴双身着常服,并肩而立,神色沉静却难掩眼底的锋芒。
“两位公主,”明世夏手持令旗,声音铿锵有力,“今模拟西南边境突发战事,野族三万铁骑突袭我狮鹫关,关外三座烽燧已被攻破,守军伤亡过半,野族前锋距狮鹫关不足三十里。且据探报,野族暗中勾结本地叛乱势力,意图里应外合。现给你们各自一炷香时间思索,随后阐述应对之策,评议团将根据策论的可行性、周全性打分。”
话音刚落,侍从点燃香烛,袅袅青烟升起,计时开始。
明兴依缓步走到沙盘前,指尖轻拂过永安关的位置,目光在叛乱势力盘踞的村落与蛮族进军路线间反复游走。她自幼通读史书,对历代兵法战策颇有研究,更在旁听朝会时留意过边境军务的讨论。片刻思索后,她已然有了腹案。
一炷香燃尽,明兴依率先上前,从容说道:“诸位长辈,依儿以为,此战需分三步走。其一,稳内防叛。即刻传令狮鹫关守将,紧闭城门,加固城防,同时严查城内可疑人员,肃清叛乱内应,切断野族内外联系,避免腹背受敌。其二,缓敌待援。派遣轻骑伪装成援军先锋,多举旌旗、虚张声势,迷惑野族,拖延其攻城节奏,为后续大军集结争取时间。其三,合围歼敌。奏请朝廷调遣附近三镇兵力,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抄,同时联络西南蛮族中与叛军不和的部落,许以盟约,策反其势力,形成合围之势,待时机成熟,内外夹击,一举击溃蛮族铁骑。”
她的策论条理清晰,兼顾防守与进攻,既考虑到眼前的危机,又谋划了长远的布局,引得几位大将军微微颔首。
随后,明兴双大步上前,眼神锐利如鹰,指着沙盘上的一处峡谷说道:“二姨,诸位长辈,我与姐姐的想法不同!野族铁骑虽勇,但孤军深入,补给线漫长,且刚破烽燧,必然骄横轻敌。狮鹫关城防坚固,可暂由守军坚守,无需急于增援。我愿亲率一支精锐骑兵,借夜色掩护,绕至野族后方,奇袭其粮草大营,烧毁其物资。同时,利用我在安宁县训练民团的经验,发动边境各村落百姓,袭扰野族侧翼,断其退路。野族失了粮草,又遭前后夹击,军心必乱,届时狮鹫关守军再开门出击,定能将其一举击溃!至于叛乱势力,可先以雷霆手段斩杀其首领,余众群龙无首,自然不攻自破。”
她的策略大胆果决,主打奇袭与速战速决,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与自身的武艺优势,尽显武将风采。明世夏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与藩王、将军们低声商议起来。
评议团争论许久,最终达成共识:明兴依的策论稳重周全,适合应对大规模战事,彰显“智略”之“周”;明兴双的策略奇兵致胜,适合突发战况,彰显“智略”之“锐”,二人不分伯仲,同获优异等次。
两场测试结束,两位公主的表现平分秋色,第三场“德望”测试便成了关键。太上皇下旨,于国子监辟雍殿举行宣讲大会,召集宗室子弟、百官子弟及国子监学子共千余人,聆听两位公主的治国理念。
宣讲当日,辟雍殿内座无虚席。明兴依身着素色宫装,缓步走上讲台,目光温和却坚定:“诸位,我以为治国之要,在于‘民为邦本’。昔日商汤以仁治国,天下归心;汉初休养生息,方有文景之治。如今我大明国泰民安,但仍需体恤百姓疾苦,轻徭薄赋,重视农桑,兴办教化,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同时,要整饬吏治,严惩贪腐,让百官各司其职、廉洁奉公。唯有民心向背,方能固国安邦,使大明江山长治久安。”
她的话语平实恳切,字字句句围绕“民生”与“吏治”,既有历史依据,又贴合当下国情,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紧接着,明兴双一身劲装,飒爽登场,声音洪亮:“诸位,我以为治国不仅要安内,更要强外!大明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但边境隐患未除,六域臣服亦需武力震慑。昔日二姨平定菲域,方换得边境贸易兴盛。因此,当整军经武,提升军队战力,培养优秀将领,同时鼓励百姓尚武,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对内则要赏罚分明,激励将士奋勇报国,对外则要恩威并施,让四方蛮夷不敢窥伺大明疆土。唯有文武并重,方能护我大明河山,庇佑万民安宁!”
她的宣讲慷慨激昂,充满阳刚之气,着重强调“武备”与“国威”,契合了当下大明开疆拓土后的社会心态,同样引发台下强烈共鸣。
宣讲结束后,众人投票评议。明兴依以“仁政安邦”的理念赢得了更多文臣子弟与学子的支持,明兴双则以“强武固国”的主张收获了宗室子弟与武将后代的青睐,票数依旧十分接近。
消息传回宫中,文熙太上皇召集凤泰女帝及三位公主,在御书房议事。太上皇看着眼前两位出色的孙女,笑容满面:“两场测试,你们各展所长;一场宣讲,你们各抒己见。仁心、智略、德望,你们皆已具备,且各有侧重,实乃我大明之福。”
凤泰女帝附和道:“母皇所言极是,兴依沉稳仁厚,有治国之才;兴双果敢勇毅,有护邦之能。只是,不知母皇打算如何定夺?”
太上皇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人,郑重说道:“我意,不设高低之分。册封明兴依为‘慧心长公主’,掌礼部、户部相关民生事务,继续历练治国之能;册封明兴双为‘勇辉长公主’,协助世夏打理军务,镇守边境。待日后历练成熟,再从二人中择优选拔,确立王朝继承人。”
此旨一出,众人皆服。凤泰女帝当即拟诏,昭告天下。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称赞太上皇的英明决策,既肯定了两位公主的能力,又为大明的传承留下了最稳妥的安排。
册封大典当日,应天府张灯结彩,百姓夹道相庆。明兴依身着华丽的公主朝服,端庄典雅;明兴双则一身戎装,英气勃发。二人在太和殿接受册封,向太上皇与女帝行跪拜之礼,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当。
文熙太上皇望着殿外万里晴空,心中感慨万千。从凤泰五年的万寿盛典,到如今两位孙女的成长成才,大明王朝在她的见证下,一步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而这两位年轻的长公主,也将带着皇室的期许与百姓的期盼,在守护家国、治理天下的道路上,书写属于她们的传奇篇章。
凤仪永祚,寿域同春。大明的荣光,将在一代又一代皇室子弟的传承中,绵延不息,光照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