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楚言便发动了东风猛士。

墩墩蹲在副驾驶座上,舔着爪子,金色的瞳孔警惕地望着车窗外一晃而过的废墟。

那个被何益达叠成小方块的纸块,被楚言贴身放在胸前的口袋里,隔着布料也能感受到它坚硬的轮廓。

他有好几次按捺不住,想立刻打开看看里面到底写了什么,那个关乎一切谜团的答案似乎就近在咫尺。

但何益达那句“去人迹罕至的森林,或者去暗无天日的山洞,才可以打开”的警告,又让他不得不强行压下这份冲动。

这种感觉很磨人,像墩墩的爪子在心头一下下地挠,痒得难受,却又不敢伸手去抓。

东风猛士厚重的轮胎碾过碎石和朽骨,朝着城西方向开去。

他要回落梅湖。不知为何,一想到那个湖心小岛,想到父母和夏栀语,他心中那股因种种谜团而生的烦躁便平息了许多。

父母还好吗?夏栀语食物还够不够?

这些简单而具体的问题,成了他在这个混乱世界里最坚实的支撑。

车辆驶入城西的主干道,沿途的景象愈发破败。

这里曾是潭州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一条长长的步行街贯穿南北,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场和写字楼,附近还有几所重点中学。

灾变发生时正是寒假,学生们大多在家,但两个月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第一次尸潮,彻底将这里变成了地狱。

如今,三个月过去,城市早已失去了电力,高楼大厦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墓碑。

大部分电子设备都在那场强电磁脉冲中化为废铁,只有零星的幸存者聚集地,依靠老旧的、无需电子点火的柴油发电机,才能在夜晚亮起一两点微弱的光,如同风中残烛。

街边的景象就是一幅末世浮世绘。

一辆侧翻的公交车堵住了半个路口,车窗早已破碎,风干的血迹在车身上画出狰狞的图案。

几家店铺的卷帘门被暴力破开,里面的货架被洗劫一空,零散的包装袋和杂物被风吹得到处都是。

楚言甚至看到,一所中学的操场上升起了一缕缕黑烟,似乎有幸存者在那里焚烧尸体或垃圾。

路边游荡的丧尸明显比前些天多了起来,其中不乏二级甚至三级。

它们被引擎声吸引,迟缓地转过身,喉咙里发出嗬嗬的低吼,却因为距离或本能的迟钝,只是三三两两地跟在车后,很快又被甩开,重新陷入麻木的游荡。

幸存者的生存环境,无疑变得更加恶劣了。

楚言心中盘算,几个月后的第二轮尸潮将会是何等恐怖的景象,届时,如今这些零散的聚集地,又有多少能幸存下来?

他驾车靠近一个由几栋居民楼组成的幸存者聚集地,打算稍作休整,观察一下情况。

聚集地的入口用废弃的汽车和铁丝网构筑了简陋的防御工事,几个拿着自制武器的幸存者警惕地盯着他这台不速之客。

他们没有表现出攻击性,但眼神里充满了不信任。

楚言将车停在远处,没有靠近。

他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坐在入口的沙袋后面,摆弄着一个什么东西。

当楚言熄灭引擎后,一阵微弱的、断断续续的电流声和音乐声传了过来。

是收音机?楚言有些诧异。

强电磁脉冲的威力他再清楚不过,别说普通的收音机,就算是那些生存狂珍藏的手摇或太阳能应急收音机,其内部的集成电路也难逃被摧毁的命运。

他熄了火,带着墩墩跳下车,缓步走了过去。

那些幸存者看到他靠近,立刻紧张起来,手中的武器握得更紧了。

楚言举起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恶意,只是好奇地看向那个年轻人。

那年轻人大概二十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神情专注。

他手里的东西与其说是收音机,不如说是一堆零件的集合体。

一个简陋的木质底座上,固定着一圈圈缠绕的铜线圈,连接着几根导线和一个看起来像是从什么地方拆下来的老式耳机。

最奇特的是,一根细细的金属探针,正小心翼翼地在一块灰黑色的矿石上移动。

这……是矿石收音机。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收音装置,不需要任何电源,完全依靠接收天线捕捉的无线电波能量来工作。

正因为它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电子元件,才能在这场电磁灾难后被重新制造和使用。

“小兄弟,你这个……能卖吗?”楚言开口问道。

年轻人抬起头,警惕地打量着他,又看了看他身后那台如钢铁堡垒般的东风猛士,摇了摇头。

“四瓶纯净水,再加一块这个。”

楚言从帆布包里取出一大块烤好的变异兔腿,肉香瞬间弥漫开来。

有“水宝”在手,干净的水对他来说是最不缺的资源。

年轻人的喉结动了一下,眼神里流露出挣扎。

显然,干净的水和肉食对他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一番讨价还价后,交易达成。

楚言用四瓶水和那块兽肉,换来了这台简陋的矿石收音机和一副老旧的耳机。

年轻人似乎觉得占了便宜,又递过来一张折叠的纸。

楚言展开一看,纸张的页眉印着一行字:“军方临时政府幸存者互助委员会”,下面是标题——《灾后生存指南》。

原来是官方发放的生存指南。

里面记录了一些基本的生存技巧,比如如何寻找水源、识别可食用植物,其中一页,赫然就印着这台矿石收音机的详细制作方法和电路图。

回到车上,楚言戴上耳机,开始调试这台简陋的机器。

他转动着那个用瓶盖做成的旋钮,细细的金属探针在矿石上缓缓移动,耳机里传来“滋啦滋啦”的电流声。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每一次移动都可能错过一个微弱的信号。

终于,在一片嘈杂的背景音中,有了一个清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