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辆“猎豹-7”型履带式清扫机器人如钢铁洪流般驶入核心区,履带碾过尸骸与黑血,发出沉闷的声响。
该型机器人搭载的液压破碎锤以每分钟30次的频率重击尸堆,将3-5米厚的丧尸残骸破碎为直径不超过30厘米的小块。
高速切割锯则精准切入大型变异丧尸的骨骼缝隙,将坚硬的颅骨与躯干分离,避免机械卡滞。
破碎后的残骸随即被紧随其后的“巨象-3”型密封转运车收纳——车厢内壁喷涂的聚四氟乙烯涂层有效隔绝病毒渗透。
负压净化系统持续抽排内部腐臭气体,每辆车单次可装载15吨残骸,沿着预设的GpS路线平稳驶向战场边缘的临时焚烧场。
临时焚烧场内,30个模块化焚烧炉同时启动,1200c的高温将残骸彻底热解,丧尸病毒与有害微生物在高温中灰飞烟灭。
焚烧产生的废气经脱硫塔、脱硝装置与布袋除尘器三重净化,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10mg\/m3,达到战后环保标准。
冷却后的废渣被压缩成边长50厘米的方块,后续将用于铺设海鸥城至赤旗岛的公路路基,实现“废物再利用”。
整个清理流程全程无人化,所有操作均由10公里外的遥控中心掌控。
遥控中心内,赤旗军179师的士兵们坐在操作台后,面前的屏幕实时回传着核心区的清理画面。
操作手陈铭指尖轻点,操控着“猎豹-7”机器人避开弹坑,随口说道。
“这‘猎豹’的破碎锤力道是真足,刚才处理那堆3米高的尸堆,三分钟就拆平了,换以前人工清理,没半天拿不下来,还得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旁边负责监控转运车的李锐笑了笑,调整着屏幕上的转运路线。
“你是没见识过phL-191火箭炮的威力,我当时在火力团观测点,18门炮齐射的时候,尾焰把天都映红了,370mm火箭弹落地后,尸群直接被炸成了筛子,那冲击波隔着10公里都能感觉到,一轮齐射就报销80万丧尸,这压制力没谁了。”
“要说精准,还得是pLZ-05A自行榴弹炮。”
负责焚烧炉监控的王浩插话道,眼睛盯着屏幕上的温度曲线。
“我听炮组的战友说,他们用无人机引导校射,155mm炮弹能精准命中尸群里的变异体,误差不超过5米,有时候好几只变异丧尸扎堆,一发炮弹下去全解决,比咱们操控机器人清理效率还高。”
陈铭操作着机器人完成一块变异丧尸残骸的切割,附和道。
“那是,这次联合作战的火力搭配太绝了。
远程火箭炮炸集群,自行榴弹炮点杀变异体,99A坦克平推近距离尸群,04A步战车补漏,最后直升机空中清扫,层层递进,800万丧尸根本没还手之力。
不过话说回来,近卫军的m110型203mm榴弹炮也挺猛,外围压缩的时候,我在屏幕上看到,一发炮弹下去就是25米的大坑,尸群外围直接被炸出一道火墙。”
“你们别忘了空中支援的卡-52,”
李锐喝了口水,补充道,“我听直升机营的兄弟说,他们执行低空打击的时候,30mm航炮每分钟2500发的射速,扫过尸群跟割草似的,At-12导弹更是精准,专门盯着密集区域打,一架卡-52一个架次就能清掉上千只丧尸,而且还能穿透烟尘锁定目标,比咱们地面装备的视野还好。”
王浩忽然指着屏幕笑道:“快看‘毒蝎-6’洗消车的喷雾,这密度够可以,刚才检测数据显示,第一批消杀区域的病毒浓度已经低于0.01pFU\/mL了。
不过说真的,这次能零伤亡完成清剿,全靠李少将的战术——5平方公里的高墙封锁,2万架无人机声波引导,把尸群全困在一个圈子里,再加上后手的苏-35、歼-16编队警戒,就算有突发情况也能兜底,太稳妥了。”
“还有咱们的无人作战分队,”陈铭操控着机器人与转运车完成对接,说道,“‘机器狼群’在战场中穿梭的时候,我看回传画面,7.62mm机枪清扫零散丧尸,榴弹发射器炸掉小股聚集目标,根本不用咱们地面部队冒险,这信息化、无人化作战是真的香。下次要是再遇到大规模尸潮,照着这个战术来,肯定还能打赢。”
“别光说装备,咱们的后勤保障也给力。”李锐指着屏幕上正在作业的工程分队。
“你看防御高墙的清理,50mpa的高压水枪,把墙面上的血污和残骸冲得干干净净,还得重新喷涂抗病毒涂层,后续这墙还能当防御工事用。
而且咱们的补给车,在战斗中每隔半小时就补一次弹药,从没掉过链子,不然重火力也撑不了12小时。”
遥控中心内的闲谈声与设备的嗡鸣声交织在一起,士兵们一边熟练操作着无人装备,一边回味着作战中的火力协同、战术部署与装备表现。
屏幕上,“猎豹-7”机器人持续破碎残骸,“毒蝎-6”洗消车稳步推进,防御高墙上的高压水枪喷出白色水柱,一场浩大的战后清理工程,在无人化技术的支撑与士兵们的默契配合下,有序而高效地进行着,为东亚大陆的重建铺平了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