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麦浪翻滚三十年 > 第193章 到站了,别叫醒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枚冰凉的大学校徽,像一块冻结了整个青春的寒铁,硌得他掌心生疼。

而胸口那张写着“狗剩”的薄纸,却在他的心跳下,渐渐温热,仿佛活了过来,五个鲜红的字【活着回来的人】如烙印般灼烧着他的视野。

也就在这一刻,陈景明忽然感觉到一种奇异的变化。

他脑海中那个冰冷的“标签系统”,不再仅仅是单向接收和显示文字。

它开始向外投射,像一枚投入静水深潭的石子,荡开一圈无形的、带着特定频率的波纹,悄无声息地蔓延至整个车厢。

这不是声音,也不是光,而是一种近乎心跳的共振。

他能“感觉”到,每一个将名字贴在胸口的人,在那一瞬间,胸膛都微微发烫,仿佛被一股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轻轻托起,抵御着窗外那个即将吞噬他们的世界的冰冷。

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里混杂着腊肉的熏香、泪水的咸涩和破晓前的寒意。

他轻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像是对这股共振的回应:“我不是狗剩,也不是陈工、陈经理、失信被执行人……我是陈景明,我回来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李娟像是被一股电流击中。

她猛地攥紧手机,指甲因用力而深陷进掌心。

她没有丝毫犹豫,划开屏幕,拨通了那个她逃避了半年的号码。

电话响了七声,每一声都像一把重锤,敲打在她紧绷的神经上。

终于,那边接通了,传来一声带着浓重睡意的、熟悉的咳嗽。

李娟没等对方开口,抢先说道,声音因为紧张而干涩沙哑:“妈,我……我可能生不了孩子了。”

她闭上眼,准备迎接预想中的叹息、失望,甚至是指责。

然而,电话那头是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就在李娟的心沉到谷底时,母亲的声音再次响起,疲惫却清晰:“傻丫头……你以为妈在乎的是这个?我跟你爸,怕的是你一个人在外面,把自己给逼死。”

一句话,击溃了李娟所有的防线。

她再也站不住,顺着冰冷的车厢壁滑坐到地上,将头埋进膝盖,压抑已久的哭声终于冲破喉咙,像一个迷路已久、终于找到归途的孩子。

她想起父亲临终前,枯瘦的手紧紧握着她,一遍遍地叮嘱:“娟啊,城里再好,楼再高,也别忘了回头看看路……别把自己走丢了。”她那时不懂,以为父亲是怕她忘了本。

直到此刻,在这节满是陌生人的返乡列车上,她才终于明白,所谓“成功”,所谓“光宗耀祖”,或许不过是能让远方的亲人,在某个深夜接到电话时,能安心地说上一句:“你还像你,就好。”

列车长冯建军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他胸口口袋里,儿子的照片仿佛也在微微发烫。

他转身走进乘务室,拿起广播话筒,全车厢都响起了他沉稳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各位旅客,前方即将到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请整理好您的随身物品。”他顿了顿,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你们的名字。”

说完,他走出乘务室,一步步穿过那节仍在低声啜泣和沉默共振的车厢。

他没有厉声催促,没有维持秩序,只是走到那位双目失明的弹唱老伯身边,俯下身,用近乎耳语的声音说:“老师傅,如果有人想唱首歌,现在可以。”

老伯浑浊的眼珠转向他的方向,似乎在确认。

几秒后,他干裂的嘴唇动了动,一段苍凉而熟悉的旋律,从他喉咙深处流淌出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歌声起初微弱,带着一丝颤抖。

但很快,那个叫小芳的单身妈妈跟着轻声哼唱起来,她的歌声里带着泪。

然后是老张叔,他粗粝的嗓音像是在为这首歌铺上大地的底色。

王强也跟着唱了,这个刚才还像困兽一样嘶吼的男人,此刻的声音却异常温柔。

紧接着,是李娟,是那个格子衫程序员,是那个借了裸贷的女孩……

歌声汇聚成河,在密闭的车厢里盘旋、升腾。

没有技巧,没有伴奏,甚至跑了调,但每一个音符都发自肺腑。

陈景明缓缓闭上眼睛,他听着这首从小听到大的歌,感觉自己像一叶飘零许久的孤舟,终于被这歌声的潮水温柔地托举着,送回了记忆的港湾。

他的“标签系统”里,一个全新的金色词条,伴随着歌声,缓缓浮现:【重生频率】——当一个人的名字被真正听见,当一群人的哭声被允许存在,心与心之间的壁垒,即刻崩塌。

实习乘务员小杨,将那支录音笔郑重地交到冯建军手里,年轻的脸上满是激动和敬畏:“冯车长,我老师说,真正的心理学,不是给人贴标签、做分析,而是创造一个能让人敢哭出来的空间。”

冯建军接过录音笔,没有说话。

他回到乘务室,将这段录音小心地备份进一个私人的U盘里,然后将U盘放进了那个装着儿子照片的口袋。

他再次拿起话筒,对月台发出了指令:“K738次申请晚点十分钟发车,车厢需要整理。”

月台上,天光已大亮。

小芳第一个走下车,她紧紧抱着那个包裹严实的骨灰盒,径直走向村口的方向,那里有一片梨树林。

王强靠在车窗边,拨通了儿子的电话,他眼圈通红,声音却无比坚定:“儿子,爸爸今年……回不去看东方明珠的灯了。但是明年,明年一定带你去。”李娟走下站台,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焦急张望的母亲,她跑过去,没有说话,只是牵起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声说:“妈,我陪你回家种菜。”

陈景明最后一个走下车。

他没有去迎接任何人,而是独自一人,沿着记忆中的小路,走向村子边缘那座早已荒废的老屋。

风穿过早已没有窗纸的窗框,发出呜呜的声响,像他早已离世的妹妹在低声欢笑。

清晨六点整,K738次列车清客完毕,空载返回。

保洁员推着清洁车走进那节特殊的车厢时,愣住了。

车厢里异常干净,但每一张座椅的背后,都用各种方式贴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名字,和一句简短的话。

最前排的那张,字迹刚劲有力,是他熟悉的列车长的笔迹:“冯建军,父亲。对不起,儿子,那天没让你好好告别。”

而在列车最后一节车厢的窗户上,有人悄悄贴上了一张A4打印稿。

上面是“我们不是数据”网站的首页截图,黑色的背景,白色的字。

而在截图下方,用隽秀的笔迹手写着一行字:

“到站了,别叫醒我。让我多睡一会儿,梦里,我还是那个不怕说‘我很难过’的孩子。”

远处,第一缕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穿透云层,斜斜地照进空荡荡的车厢,映出了玻璃上无数交错的指纹和那一行行无声的字迹,像一场盛大而沉默的雪,在这节钢铁的摇篮里,静静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