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城的光复与新政权的稳固,如同为“曙光”兵工联合体注入了一剂强效的催化剂。当根据地的边界向外扩展,当“放眼全国”的战略蓝图徐徐展开,林峰比任何人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系统“爆装”和战场缴获,或许能赢得一时之胜利,却绝非长久制胜之道。真正的根基,在于建立起一套完整、高效、且能不断自我进化的军工体系,将技术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磐石基地深处,代号“铁砧”的核心试验场边缘,一座依托山体开凿、规模远超以往任何一座溶洞兵工厂的巨型工业设施,已然初具雏形。这里是“曙光”兵工联合体的心脏与大脑——总装中心与核心研发基地。而在其不远处,一个更加庞大、守卫更加森严的新建洞库内,一场标志着林峰麾下军工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的盛事,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机油、冷却液和金属切削液混合的独特气味,巨大的通风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将洞库内因密集工业活动产生的烟雾与热量不断排出。明亮的电弧灯将整个洞库照得如同白昼,映照在那些庞大、精密、充满了工业力量美感的机械设备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这里,便是刚刚完成最终调试,即将进行首次全线联调联试的——【t-34\/76坦克生产线】!
与之前依靠系统直接“提取”出成品不同,这条生产线,是林峰消耗了系统奖励的完整技术图纸、核心设备以及海量积分兑换的辅助设施和原材料,在陈启明工程师团队呕心沥血、日夜奋战数月之久,才一点一滴构建起来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人工奇迹!
生产线的布局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展开。从最前端的装甲钢板预处理区,到巨大的冲压机床如同巨兽般将钢板冲压成车体部件;从精密的车床、铣床、镗床对炮塔、悬挂、传动部件进行精细加工,到热处理车间对关键零件进行淬火、回火以增强其强度与韧性;再到最后的总装流水线,各个子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履带、炮塔、武器——被天车吊运着,如同拼装巨大的钢铁积木,精准地落位、铆接、焊接、安装……
陈启明总工程师站在总控台前,虽然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处于一种极度的亢奋状态。他手中拿着厚厚一叠检查清单,身边围绕着各分区的负责人,正在进行投产前最后的确认。
“一号冲压机液压系统压力稳定!”
“主轴承车床精度校准完毕,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焊接机械臂程序加载完成,焊条、保护气体储备充足!”
“总装线轨道运行顺畅,吊装设备安全检查通过!”
……
一声声汇报传来,如同战前最后的准备号令。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生产线起点那块刚刚被吊装到位、厚度惊人的均质装甲钢板上。它,将是这条伟大生产线上诞生的第一个“孩子”的骨架。
林峰在伊万教官和装甲指挥官的陪同下,静静地站在观察廊道上,俯瞰着下方这片充满了力量与秩序的场景。即便是见惯了系统神奇的他,亲眼目睹这条由无数图纸、零件和设备构成的、能够源源不断产出陆战利器的钢铁巨龙,心中也不由得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
“司令员同志,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开始了吗?”陈启明通过内部电话,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请示道。
林峰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开始!”
命令下达!
巨大的电机启动声瞬间压过了通风系统的嗡鸣,整个洞库仿佛都随之轻微震动起来。生产线如同被注入了生命,开始缓缓运转。
那块厚重的装甲钢板首先被送入预处理区,进行表面清理和初步成型。随后,它被巨大的机械臂抓起,送入第一台巨型冲压机的模具之下。
“轰!!!”
一声沉闷至极、仿佛能撼动山岳的巨响在洞库内回荡!数千吨的压力施加在钢板之上,伴随着刺耳的金属变形声,一个初步具备t-34车体轮廓的部件被冲压出来,炽热的温度让它散发着暗红色的光芒。
这仅仅是开始。冲压成型的部件沿着传送轨道,依次经过不同工位。有的被更精密的冲床进行二次加工,开出观察窗、射击孔;有的被送到巨大的焊接平台上,由机械臂和熟练焊工协作,将不同部位的装甲板焊接成完整的车体结构,耀眼的电弧光不时闪烁,如同为这钢铁躯壳注入灵魂的火花。
在平行的生产线上,炮塔的铸造与加工、履带板的锻造、负重轮的制造、发动机的组装、变速箱的调试……所有环节都在同步进行。整个洞库内,机床的轰鸣、铆枪的撞击、天车滑行的声音、技术人员指令的呼喊,交织成一曲雄浑壮丽的工业交响乐!
林峰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那个逐渐成型的车体。他看着它从一个粗糙的钢板,变成棱角分明的外壳,再安装上扭杆悬挂和负重轮,然后是动力澎湃的V-2-34柴油发动机和变速箱被吊装进去,接着是炮塔座圈、那门标志性的76.2毫米F-34坦克炮被精准安装……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这个时代华夏顶尖(在系统加持下)的工业智慧与无数人的心血汗水。
数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后,生产线终于运行到了最后的总装环节。一个几乎完整的t-34\/76坦克(1943年型)的钢铁身躯,静静地停放在最终工位上,只剩下最后的外部附件安装和全面检测。
加满燃油,接上启动电源。
“启动测试!”陈启明下达指令。
一名经过伊万团队严格培训的试车员钻进驾驶舱,按下启动按钮。
“嗡——轰轰轰!!”
V-2柴油发动机特有的、低沉而有力的咆哮声,猛然在洞库内响起!排气管喷出淡淡的青烟,庞大的车体随着引擎的运转而微微震颤起来!这声音,听在所有人耳中,远比任何乐章都更加动听!
“引擎运转正常!”
“传动系统测试正常!”
“液压助力正常!”
“火炮俯仰、炮塔旋转正常!”
……
一连串的检测报告传来,最终汇成陈启明那带着哭腔却又无比自豪的呐喊:“报告司令员!编号001,第一辆自产t-34\/76坦克,总装下线,初步检测——全部合格!!”
刹那间,整个洞库生产线周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许多参与建设的工程师、技术工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他们亲手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坦克生产奇迹!
林峰大步走下观察廊道,来到这辆编号001、还带着机器余温和新鲜油漆味的坦克前。他伸手抚摸着那冰冷而坚实的装甲,感受着引擎传来的轻微震动,心中豪情万丈!
这不仅仅是一辆坦克!这是一条通往自强的康庄大道!是打破技术垄断与封锁的响亮宣言!从今天起,他的钢铁洪流,将不再完全依赖于系统的恩赐,而是拥有了自我造血、自我壮大的能力!只要原料充足,这条生产线就能源源不断地吐出驰骋沙场的钢铁猛兽!
军工飞跃,自产坦途!这标志着林峰的势力,在装备自给和可持续发展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