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景珩“示之以强”的策略得到了迅速执行。在生存压力下,人们的效率高得惊人。赵铁柱带着所有能动的青壮年,甚至一些力气大的妇人,投入到营地的加固工作中。

砍伐碗口粗的树木,削尖一端,深深地打入地下,形成一道简陋却带着威慑力的木栅栏。栅栏并非完全闭合,留出了进出口,但设置了可以随时关闭的简易木门。栅栏内侧,还用泥土垒起了可供人站立了望的土台。

同时,制作武器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没有铁器,就用坚硬的木材削制长矛和箭杆,用磨利的石块或兽骨做成矛头和箭镞。赵铁柱甚至凭着模糊的记忆,尝试制作了几把粗糙的弓箭,虽然射程和准头堪忧,但拿在手里,多少能壮几分胆气。

整个营地仿佛一个临战的前哨基地,充满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人们的呼喝声。这种积极的备战姿态,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内部的焦虑——行动本身就能带来掌控感。

林晚深知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懈怠。她迅速行动起来,不仅组织妇孺们继续寻找和储存食物,还开始有计划地收集易燃的干草和树枝。这些材料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

林晚心里明白,如果真的发生冲突,火将会是他们最后的防御手段。在这荒郊野外,火不仅可以提供温暖,还能吓退敌人,保护大家的安全。

然而,就在落鹰涧营地紧张备战的第二天,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负责警戒的人报告说,对面山梁上的那个小群体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存在和动静!对方的营地明显加强了戒备,放哨的人数增加了不少,而且他们的活动范围也有意无意地避开了朝向落鹰涧的方向。

这个消息让林晚的心情愈发沉重。对方显然已经对他们产生了警惕,这意味着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她不禁思考起应对之策,怎样才能在保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与对方和平共处呢?

一种无声的对峙,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山谷中悄然形成。两个逃难群体,如同两只受伤的野兽,在狭窄的领地里互相警惕地打量着,谁也不敢先亮出獠牙,但紧绷的肌肉和戒备的眼神,都昭示着冲突可能一触即发。

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山谷里的鸟鸣似乎都稀疏了不少。

这种对峙持续了两天。第三天上午,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赵铁柱在巡逻时,发现就在两个营地中间地带的干涸河床上,放着一个小巧的、用树枝编成的篮子。篮子里面,放着几个新鲜的、还带着泥土的野薯,以及一小把嫩绿的野菜。

没有留言,没有人影。

这东西的出现,让落鹰涧营地的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意思?示好?”

“会不会是陷阱?东西下了毒?”

“我看不像,那几个野薯我认识,没毒,就是吃起来麻嘴。”

“他们这是……想跟咱们换东西?”

猜疑和谨慎依然占据上风。赵铁柱小心翼翼地将篮子用长木棍拨弄回来,经过周郎中仔细检查,确认食物无毒。

这份意外的“礼物”,虽然微薄,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死水,打破了僵硬的沉默。它传递出一个模糊但重要的信号:对方似乎也并不想冲突,而是在试探性地表达一种和平的意愿。

“看来,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谢景珩得知后,淡淡地评价道,“知道硬拼不过,便想以柔克刚。”

老村长有些拿不定主意:“那咱们……怎么办?收下?还是扔回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晚和谢景珩身上。

林晚看着那篮虽然寒酸却充满诚意的野薯野菜,心中权衡。拒绝,可能激化矛盾;接受,则意味着开启一种不可预测的互动。

谢景珩看向林晚,目光中带着征询:“林姑娘以为呢?”

林晚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收下。然后……我们也回一份礼。”

“回礼?回什么?”众人都是一愣。他们自己还穷得叮当响呢。

林晚的目光投向营地中央那口总是烧着开水的大锅,又看了看那篮野薯,心里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