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傻柱要甜妻也要大国崛起 > 第195章 这哪是水稻,这是取之不尽粮仓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5章 这哪是水稻,这是取之不尽粮仓啊!

汪洋坐在崭新的副局长办公室里,窗明几净,环境比派出所好了不止一筹,但他心里却不像环境这般敞亮。

初来乍到,面对更复杂的治安形势、更多的人事关系以及排得满满的会议日程,他内心深处难免有些忐忑和患得患失,生怕自己能力不足以胜任,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破格提拔。

“汪局,下午的辖区治安联防会议材料准备好了。”

年轻的干事敲门进来,恭敬地汇报。

“好的,放这儿吧。”

汪洋收敛心神,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沉稳。

走廊里遇到其他科室的同志,对方也会热情地打招呼:“汪局,出去巡查啊?”

汪洋点头回应:“是啊,老李,你们刑侦那边最近辛苦了,那几个案子盯紧点。”

“您放心,汪局!”

这些日常的寒暄和汇报,让他逐渐适应着新的角色和节奏。

他深知,位置高了,责任也更重了,必须尽快进入状态。

这天下午,他刚结束一个关于防盗的会议,又去负责的片区巡查了一圈,处理了几件群众纠纷,回到办公室时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

他略带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走到办公桌前,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猛地定格在桌面上——那里,赫然又静静地躺着一张熟悉的纸条!

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随即狂跳起来!

所有的疲惫和忐忑瞬间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激动、紧张和巨大责任感的热流涌遍全身。

他几乎是扑过去,一把抓起纸条,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上面的字迹依旧熟悉,内容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让他震撼:

「高产水稻原种,亩产至少七百五十公斤。墙边麻袋内为原种,性状稳定,可自留扩繁,盼速推广。」

七百五十公斤!水稻!

汪洋的呼吸骤然急促,他猛地转头看向墙角,果然,那里又悄无声息地多了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

虽然不清楚具体数量,但这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这将是比之前的高产小麦更能彻底解决国人吃饭问题的神器!

他下意识就想抓起桌上的电话,但手指在触碰到话筒的瞬间停住了。

不行!他立刻警醒。

这里是他刚上任的副局长办公室,虽然电话是内部线路,但难保绝对稳妥。

此事关系太大,绝不能在任何可能有风险的环节出纰漏。

他立刻改变了主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现在是副局长了,有资格申请公务用车。他整理了一下警服,面色如常地走出办公室,对值班室的同志说道:“小张,我有点急事,帮我安排公车。”

“好的,汪局,我马上安排司机!”

小张立刻应道。

坐在疾驰的吉普车里,汪洋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情依旧难以平复。

他紧紧握着拳头,感受着那张纸条在口袋里的存在,仿佛握着滚烫的山芋,也握着无限的希望。

车子在他家胡同口停下,汪洋快步下车,对司机道了声谢:“辛苦了,你先回局里吧,我这边处理完事情自己回去。”说完,便急匆匆地走进了胡同。

刚进家门,正在厨房忙碌的妻子闻声探出头,见他满头是汗、神色匆匆,不禁关切地问:“洋子?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急?出什么事了?”

汪洋脚步不停,一边脱外套一边径直朝着父亲的书房走去,嘴里含糊地应道:“有急事!非常急!”

妻子见他竟然要进书房,脸色一变,急忙从厨房出来,压低声音提醒道:“哎!你干什么去?爸爸说过,他那书房,谁也不准随便进,更不准乱动!你忘了?!”

汪洋的手已经按在了书房的门把手上,闻言动作一顿,回头看向妻子,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严肃和急切,他深吸一口气,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

“十万火急!天大的事!爸爸亲自批准的!特殊情况!”

说完,他不再犹豫,拧开门闪身进去,随即从里面轻轻反锁了房门。

妻子被他那句“爸爸亲自批准的”和从未有过的凝重神色镇住了,愣在原地,心里明白丈夫肯定是遇到了真正关乎重大的事情,便也不再阻拦,只是忧心忡忡地看着紧闭的书房门,下意识地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汪洋的手指因为紧张和激动而有些僵硬,但还是准确地拨通了那个铭记于心的号码。

电话几乎是瞬间就被接起,传来父亲沉稳的声音:“喂?”

汪洋用力咽了口唾沫,尽量压低声音,但语气中的激动却难以完全掩饰:

“爸!是我!老家……老家来人了!这次是……是水稻!亩产至少七百五十公斤!”

……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达十几秒的、近乎凝滞的沉默。

汪洋甚至能清晰地听到父亲陡然变得粗重起来的呼吸声。

“水稻……七百五十公斤……你……你确定没看错?!”

汪父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即便是隔着电话线,汪洋也能想象到父亲此刻骤然收缩的瞳孔和猛然挺直的身躯。

“爸!千真万确!字迹一模一样,东西就在我眼前!”汪洋语气斩钉截铁。

“水稻……水稻啊!”

汪父的声音因为极致的激动而有些变调,他语速极快地分析着,更像是在梳理自己震惊的思绪,“洋儿,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小麦高产,能解北方之困,已是天大的恩情!可水稻……这是咱们大半数同胞,尤其是南方几亿人的主粮!小麦一年一熟,可水稻在江南能一年两熟,在岭南甚至可三熟!若这亩产七百五十公斤的种子推广开来,一年下来,一亩水田的产出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这……这就不再是解决暂时的粮荒,这是要彻底、一劳永逸地砸碎套在咱们国家脖子上几千年的粮食枷锁啊!国人将再无饿殍之忧,国库将有了最坚实的底气!这位‘老家人’……他这是要送咱们一座取之不尽、吃之不竭的金山粮仓!!”

汪父的声音越来越高,到最后几乎带上了哽咽。

作为从那个饥馑年代走过来、深知粮食金贵的人,他太清楚这份“礼物”那足以改天换地的分量了!

“爸,我明白!所以我立刻赶回家打电话,不敢在局里说。”

汪洋也被父亲的激动所感染,胸口剧烈起伏。

“你在家?……你做得对!无比正确!”

汪父瞬间恢复了决策者的果决,“你原地待命,守着东西!我马上向先生汇报!记住,在我联系你之前,寸步不离!”

汪家住的是高干小楼,独门独栋,附近还有警卫实弹驻扎,东西到了家里,肯定比在局里要安心!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