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家位于一条相对清静的胡同里,与原先那个喧闹拥挤的大杂院仅隔着两条街巷,却仿佛是两个世界。青砖门楼虽不张扬,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规整的、带着一方小小天井的两进院落。

前院不大,青砖墁地,角落有一株有些年头的石榴树,冬日里枝干遒劲,别有一番韵味。穿过一道小小的垂花门,便是内院。内院方正宽敞,北面是三间正房,东西各有两间厢房,檐廊相连,窗明几净。院子里没有堆积如山的杂物,也没有嘈杂的人声,只有阳光安静地洒在扫得干干净净的地面上,透着一股难得的宁谧与舒朗。

“真好,真宽敞啊……”李秀兰站在院子当中,环视着这个真正属于自家的空间,眼眶有些湿润。从早年提心吊胆的地下工作,到后来在农村的艰辛,再到挤在大杂院里的局促,她从未想过,有生之年还能拥有这样一方安稳、独立的天地。

林大山也挺直了腰板,深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只觉得胸中块垒尽去,豪情顿生。这里,才真正配得上他如今的身份,也更能让家人过上舒心的日子。

林向阳看着父母脸上由衷的喜悦,心中也倍感欣慰。他深知,这个新家不仅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更是一个象征,一个林家真正在京城的权力与关系网络中站稳脚跟、并开始构筑自身堡垒的标志。

“爸,妈,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林向阳开口,将家人的思绪拉了回来。他指着几间屋子,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

“正房这三间,中间这间最大的做客厅,用来接待来访的客人、同事。东边那间做您二老的卧室,宽敞亮堂。西边那间,”他顿了顿,目光看向林向军,“哥,你以后回来住的机会多,那间给你,也安静。”

林向军点点头,对这个安排没有异议。

“东厢房这两间,”林向阳继续道,“一间给我和林向红,另一间,我建议改成书房。”

“书房?”林大山和李秀兰都有些意外。这年头,专门辟出一间屋子做书房,可是相当奢侈且有格调的事情。

“对,书房。”林向阳语气肯定,“爹您现在在工业局,工作需要查阅资料、思考问题,有个安静的书房很重要。我这边也有些技术资料和图纸需要存放、研究。再者,以后家里孩子们学习,也需要个正经地方。这里,就当作咱们家的‘指挥部’和‘充电站’。”

“指挥部”这个词,让林大山神色一动,他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深意。这里,将是林家未来谋划、决策的核心所在。

“西厢房两间,一间给向红,女孩子家有个自己的小空间好。另一间可以作为客房,或者储物间。”林向阳安排得井井有条。

林向红在一旁听着,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丈夫总是想得如此周到。

空间规划完毕,林向阳的注意力又放到了安全细节上。

他仔细检查了院墙的高度,查看了门闩的牢固程度,又绕着屋子走了一圈,观察窗户的结构。

“爹,这院墙还行,但门闩最好再加一道暗扣。窗户的插销也得检查,不牢固的马上换掉。”他低声对林大山说,“虽说现在治安好了,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尤其是您和哥的身份,咱们家更得注意。”

林大山深以为然:“没错,这事我明天就找人办。”

林向阳又补充道:“晚上院门一定要从里面闩好。平时家里人出入,也多留个心眼。”

这些细致入微的考虑,让家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用心。这不是简单的疑神疑鬼,而是一种身处特定位置、肩负家庭责任所必需具备的警觉。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沉浸在忙碌而喜悦的布置新家的氛围中。

林大山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去挑选了结实的新门闩和窗户插销换上。

李秀兰和林向红带着向红,忙着缝制新窗帘,擦拭家具,将家里布置得温馨舒适。

林向阳则和林向军一起,将最重要的书房收拾了出来。靠墙打了一排结实的书架,将林大山的工作文件、林向阳的技术书籍和图册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一张宽大的书桌放在窗下,光线充足。整个书房虽然简朴,却透着一种沉静务实的气息。

当夜幕降临,新家的灯火次第亮起。

客厅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林向红亲手做的、简单却可口的饭菜,谈论着白天的趣事,规划着未来的生活。没有了隔壁贾张氏指桑骂槐的噪音,没有了院里孩子追逐打闹的喧哗,只有碗筷轻碰的声响和家人的低声笑语,显得格外安宁美好。

书房里,台灯散发着温暖的光晕,照亮了书页和图纸,也仿佛照亮了这个家庭未来前行的道路。

站在这方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林向阳心中充满了踏实感。

这里,将是他守护家人、践行理念、运用知识与系统能力,去影响和改变更多命运的新起点。这个更宽敞、更安静、也更安全的新家,就是他们林家未来的“指挥部”。所有的谋划,都将在这里悄然生发;所有的力量,都将从这里延伸出去。

新家的气象,已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