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以医破局 > 第180章 她回来时,世界已会自己呼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0章 她回来时,世界已会自己呼吸

春归之日的晨光裹着山岚,殷璃的指尖还沾着马车上颠簸时蹭的草屑,便远远望到了那片熟悉的竹篱。

到了。喻渊的声音比车辕吱呀声还轻,他先跳下车,伸手扶她。

她的绣鞋刚沾地,一阵清甜药香便裹着晨露扑来——不是记忆里紫苏的辛烈,不是艾草的苦香,竟是九心莲特有的幽微甜腥。

两人脚步一顿。

竹篱内的药田变了模样。

从前整整齐齐的垄沟被青紫色花浪淹没,九心莲的花瓣薄如蝉翼,每片都凝着晨露,在风里簌簌颤动,倒像是谁把晚霞揉碎了撒在地上。

这...殷璃往前走了两步,发间旧银针突然微微发烫——那是前世医罪台废墟里捡的,沾着北荒冻土的老物件,许久没动静了。

喻渊跟着她跨进篱笆,靴底碾过湿润的泥土。木牌。他伸手拨开一丛花枝,半人高的木牌斜插在花田中央,漆色未干的字迹还泛着潮:梦医娘娘不在,我们自己治。最后那个字拖得老长,像是孩子握着大人的手描的。

殷璃的指尖抚过木牌边缘的毛刺,忽然弯下腰。

她的指甲轻轻划过一朵九心莲的花茎,原本垂着的花瓣竟缓缓抬了起来,露出底下淡青的茎脉——那脉络走势,像极了《温髓丹炮制图解》里废渣处理的路线图。

喻郎。她声音发颤,指尖按在花茎与泥土相接处,你闻。

喻渊蹲下来,鼻尖几乎要碰到泥土。

混着花香的湿润里,有一缕极淡的焦苦——是温髓丹淬药时剩下的丹渣特有的气息。

他瞳孔微缩:这花...是拿丹渣培育的?

不止。殷璃摘下一片花瓣,放在掌心轻轻一搓,细碎的粉屑落进她掌纹。

她闭目感应片刻,再睁眼时眼底泛起水光,它们自发进化出了抗瘴特性。

前日在观星台看到西蜀村妇治疟,今日连草木都学会了救人。

你看。喻渊抬手拂去她肩角落瓣,转身从竹篮里取出一卷泛黄的纸页,今早路过药商驿,顺道取了最新的《九域医报》。

报纸展开时,油墨香混着花香扑面而来。

头版标题用朱砂圈了三道:北荒孩童以草木熏络法改良版治愈三名长老,获承道印提名。配图里三个小娃蹲在火盆前,手里举着的不是古籍里的熏香,而是用野菊和青蒿扎的草把,草把上还沾着没擦干净的泥点。

副刊更热闹,一首打油诗占了半版:不拜高台玉册,但信邻家银针。

昨日阿婆教我认,今日我教小孙闻。字迹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名家墨宝都鲜活。

殷璃的拇指摩挲着报纸边缘,突然笑出了声。

她折起报纸,三两下叠成只纸船,转身走向院外的小溪。

纸船放进水里时,几片九心莲瓣恰好飘下来,落在船舷上。

这才是医道该有的样子。她望着纸船顺流而下,发间银针在阳光下闪了闪,吵闹、不完美,但生生不息。

咕咕——

清越的鸟鸣惊起一片花雨。

两人抬头,见一只白羽灵禽扑棱着落在篱笆上,爪间衔着封素色信笺。

灵禽歪着脑袋看了殷璃片刻,忽然松开爪子,信笺飘飘荡荡落进她怀里。

是血引术的封法。喻渊凑过来,看着信笺上空白的纸面,应该是各地医者自发送来的。

殷璃咬破指尖,一滴血珠落在信笺上。

血珠刚触到纸,墨迹便如春藤般爬满纸面——有苍劲的老医手书,有稚嫩的童体,甚至有歪歪扭扭的画押。

南楚渔镇:用您教的盐渍止血法救了船难渔民,只是盐放多了,伤口发了炎,我们改良成盐卤兑水,效果更好。

东陵书院:试了《禁脉图》里的通窍术,前三次都走火入魔,第四次把心法里字改成,竟成了!

北荒牧场:小女儿把您给的药糖当零嘴吃,结果她的小狼崽病了,她照着糖方调了药,狼崽活了。

满纸的字越爬越快,最后在纸尾汇集成一行:医尊若归,请见此册:您教的,我们都试过了,有的成了,有的败了,但没人停下。

字迹纷杂,却像万人同声。

殷璃的眼眶热得发烫,她将信笺按在胸口,能清晰感觉到那些墨迹透过纸背,烫着她的心跳。

喻渊的手轻轻覆上来,掌心还留着白日刻碑时的墨痕:累了?

她摇头,望着远处被花浪淹没的药田,我只是突然明白,当年在医罪台上,他们烧的不是医道,是我的执念。

暮色漫上竹篱时,两人在院中的石桌前用了晚膳。

月白披风搭在石凳上,喻渊替她续茶时,瞥见她袖中露出半截玉色简角——正是那枚《千劫医经·补遗》的玉简,从前总收在最隐秘的药匣里,今日却一直带在身边。

要刻吗?他轻声问。

殷璃望着茶盏里浮动的月光,指尖轻轻抚过玉简上未刻完的纹路。

风卷着九心莲香掠过石桌,远处传来夜鸟的啼鸣,混着若有若无的读书声——不知哪个药童,在花田里就着月光背《本草》呢。

等夜里吧。她将玉简重新收进袖中,目光落在院外潺潺的溪水,纸船早已不知漂去了何方,只留下一路碎金般的波光,有些话,要等星子都醒了,才说得清楚。暮色漫过竹篱时,石桌上的茶盏已凉透。

殷璃袖中玉简便随着晚风吹动的衣摆轻轻撞着腕骨,那抹温润的凉意顺着血脉往上爬,倒比茶盏更清晰地提醒着她——该去万医碑了。

要我掌灯么?喻渊将月白披风搭在她肩头,指尖在她发间顿了顿,替她理了理被夜露打湿的碎发。

他素日总爱说些调笑的话,此刻却连尾音都放得极轻,像怕惊碎了什么。

殷璃摇了摇头,从竹篮里摸出火折子。

火星溅起的刹那,她看见喻渊眼底晃过一点光,像极了三年前在北荒雪地里,她第一次用银针挑开冻僵的婴孩喉管时,他眼里的那簇热。

万医碑立在药田后的山坳里。

青灰色碑身裹着层薄雾,走近了才发现那不是雾——是无数道浅金色的光丝,像春蚕吐丝般缠在碑上,每根光丝都泛着不同的药香:有陈皮的甘醇,有薄荷的清冽,还有几缕带着奶糖的甜,混着点焦糊气,倒像是哪个小药童偷烤药糖时留下的。

碑...殷璃的火折子地掉在地上。

碑面不再是记忆里的素白。

有人用朱砂混着药汁重新描过,新刻的字迹比旧痕更深,每一笔都带着毛边,像是用断了尖的刻刀硬凿出来的:经可改,方可行,唯救人心不可易。最后那个字拖得老长,在碑脚洇开一片红,倒像是刻碑人刻到此处时,手突然抖了。

喻渊弯腰捡起火折子,火苗重新腾起时,照见碑身其他地方密密麻麻的小字。

有指甲盖大的蝇头小楷,有拳头大的狂草,甚至有歪歪扭扭的涂鸦——画着个扎羊角辫的姑娘举着银针,旁边写着殷姐姐。

是各地医者自发刻的。喻渊的声音哑得厉害,他伸手抚过那行主字,指腹沾了点未干的药汁,前日在药商驿,我听人说有人带着刻刀走了三千里,就为在碑上留个字。

他说...他孙子用改良的《洗髓方》治好了腿疾,可原方里的急火熬煮害他废了三锅药,总得让后人知道,改方不是大逆不道。

殷璃的指尖悬在救人心三个字上方,迟迟不敢落下。

可那碑像是有生命般,突然泛起温热的震颤。

她触到碑面的瞬间,无数画面如潮水涌来:南楚渔镇的老渔翁在船板上刻方,东陵书院的少年在竹简背面涂画,北荒牧场的小女儿把药方抄在狼皮褥子上...每幅画面里都有一双眼睛,亮得像星子。

是他们的念力。喻渊抓住她发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药汁渗进她骨缝,百名医者,千里万里,同时把想对她说的话刻进碑里。

殷璃突然笑了,眼泪却砸在碑上,晕开一片朱砂。原来医尊令从来不是我手里的那道金光。她望着碑上的殷姐姐涂鸦,伸手轻轻描了描那羊角辫,是他们想救人的念头,是阿婆教孙儿认药时的唠叨,是小娃把药糖当零嘴时的甜。

喻渊从怀里摸出帕子,却被她抢过去擦了擦碑面。明日把玉简埋了吧。她转头时,发间银针在火光里一闪,经是死的,人是活的。

与其刻在碑上,不如让它当颗种子。

晨光初露时,殷璃蹲在九心莲田边。

她用指甲在泥里抠了个小坑,将玉简轻轻放进去。

喻渊递来块巴掌大的石头,上面已经用小刀歪歪扭扭刻了字:此处无碑,只有一粒种。

谁刻的?她抬头看他。

喻渊蹲下来帮她埋土,指腹沾了泥也不在意:今早药童们凑的。

最小的那个说碑太高,种子能发芽,就这么定了。

泥土覆上玉简的刹那,九心莲突然簌簌抖起来。

花瓣上的晨露落进泥里,竟在新埋的土堆旁钻出两颗嫩苗——是野菊,是青蒿,茎秆上还沾着昨夜的星子。

启程时,两人背的药篓比往日轻了些。

喻渊的药篓里装着新收的药种,殷璃的则塞着半卷《医童启蒙》新篇。

路过千药城时,晨读声正从书院飘出来:前有殷璃执针,今有你我续灯...

姐姐!

脆生生的童音撞进耳里。

殷璃转头,见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举着一束野花跑过来,小布鞋踩得青石板哒哒响。

她鬓角沾着草屑,手里的野菊、青蒿被揉得有点蔫,却还倔强地抬着花头。

给你!小女孩把花塞进殷璃手里,仰起的小脸上还留着三年前那场恶疾的淡疤,你是第一个看我病的人!

那晚你戴着斗笠,我只看见眼睛...像星星!

殷璃的手指微微发颤。

她想起三年前雪夜,北荒牧场上裹着羊皮的小身子烧得滚烫,喉咙肿得说不出话。

她摸黑用银针刺了七处哑穴,又塞给孩子娘一把药糖,连名字都没留。

谢谢...她蹲下来,把野花别在小女孩耳后,要继续认药吗?

小女孩用力点头,小辫上的红头绳晃得像团火,先生说我是北荒首例,要给小狼崽当小医官呢!

喻渊在旁边低笑,伸手揉了揉小女孩的发顶。

他袖中露出半截《九域医报》,头版标题被晨风吹得翻卷:万医碑新刻:医道在民间。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殷璃将野花插进药篓,花香混着药香漫开,路过的药农、行商、挑担的妇人都不自觉地放缓了脚步。

他们望着这对背着药篓的男女,只觉心里熨帖,却谁也没开口问你们是谁。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神秘世界最深处,归元大阵的核心光柱突然泛起涟漪。

那缕曾凝聚着医尊令的金光轻轻一颤,如晨雾般散入九域灵脉。

它化作无数微光,跟着采药人的脚步爬上山巅,随着药商的驼队穿过大漠,又顺着小女孩的笑声钻进草窠——每道微光都在呼吸,像极了当年那个在医罪台上被烧得遍体鳞伤的姑娘,咬着牙点燃的第一簇火。

西境的断崖谷...喻渊突然开口,指尖搭在她药篓的竹篾上,今日听药商说,谷里的寒潭最近冒热气,冰下长出了从未见过的红茎草。

殷璃抬头望向西边。

晚霞漫过天际线,将远山染成蜜糖色。

她摸了摸药篓里的野花,又碰了碰袖中残留的药香,嘴角慢慢扬起来。

她说,去看看那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