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史向明刚把 “无条件支持” 的话落地。

就见安倍山眼中刚泛起的欣慰还没散开,自己先挠了挠后脑勺。

锦缎官帽下的脸皱成了一团。

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局促:“老安,你先别忙着高兴…… 有件事,我得跟你说实话。”

安倍山正端着茶盏的手一顿,挑眉看向他:“哦?什么事能让你这老粗吞吞吐吐的?”

“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些……”

史向明搓着掌心,指节上还带着常年握兵器磨出的厚茧。

声音越说越低:“三民主义、马列思想、毛爷爷思想,还有啥三足鼎立、土地国有化…… “

“我就知道只这些名字,你刚才掰扯的那些大道理,我一句都没听明白。”

他索性摊开双手,脸上满是懊恼:“你也知道,我来这大唐之前,就是个初中毕业的外卖员。”

“每天天不亮就骑电动车满城跑,脑子里就想着怎么多送几单,月底能多拿点提成。”

“那些啥主义、啥思想,上学的时候就没听懂过,现在更记不清了。”

安倍山看着他那副 “我对不起你” 的模样,先是愣了两秒。

随即 “噗嗤” 一声笑了出来,茶水都差点晃出杯沿。

“我当是什么大事呢!不懂就不懂,这有什么好懊恼的?“

“本来这些思想就不是靠听一耳朵就能明白的,得慢慢琢磨。”

“可你把这么大的事跟我说,这么信任我,我却啥都不懂,连帮你出个主意都做不到……”

史向明垂着头,声音里满是愧疚。

“跟你比起来,我这脑子跟浆糊似的。”

“谁说你帮不上忙?”

安倍山放下茶盏,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力道带着沉稳的暖意。

“咱们俩分工不同,你有你的长处。你带兵打仗是把好手。“

“你领着骑兵冲阵的样子,谁看了不佩服?管理军队、整肃军纪,这些都是你擅长的。”

他指了指桌上写着 “三民主义” 的纸,语气温和下来:“至于这些理论思想,有我来琢磨就行。”

’你不用懂那么多,也不用费那脑子,咱们各司其职,才能把事办成。”

史向明猛地抬头,眼中的愧疚渐渐被光亮取代。

他 “腾” 地站起身,双手抱拳,腰杆挺得笔直,声音铿锵有力:“老安!你这话我听进去了!“

“别的我不敢保证,但只要是你吩咐的事儿,上刀山下火海,我史向明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你说往东,我绝不往西半步;你说让我练兵,我就把军队练得个个能以一当十,就算是吐蕃、回纥再来十万大军,也能给他们打回去!”

安倍山看着他这副激动的模样,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他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道:“好,那我就不客气了。自从带兵平复江南开始,到现在回长安。“

“东唐国际的那些股东们,我还没好好跟他们聊过。你也知道,那些人手里握着盐铁、丝绸、航运的资本,以后咱们推行民生主义,搞土地改革、发展国家资本,还得靠他们配合。”

“接下来,我会找个时间,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聊聊东唐国际接下来的规划,看看怎么把他们的产业,跟咱们的变革计划绑到一起。”

他话锋一转,看向史向明,又顿了顿,笑着摇了摇头:“至于你…… 哎,算了,这件事你知道了就行了。”

“你还是去练兵吧。”

史向明愣了一下,挠了挠头:“练兵?现在还要练兵?陇右刚平定,吐蕃、回纥也被打怕了,没战事啊。”

“没战事也得练。”

安倍山收起笑容,语气瞬间严肃起来。

“咱们要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制度,没有强大的军队做后盾,就是纸上谈兵。“

“那些士族官员、旧贵族,怎么可能甘心把权力交出来?”

“万一他们起兵反抗,咱们手里没硬气的军队,怎么保护百姓,怎么推进改革?”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飘落的梧桐叶:“你去把霹雳军、河西军,还有各地的守军都好好整顿一遍。”

“尤其是新招募的士兵,不仅要练他们的刀法、枪法,还要让他们明白,咱们当兵不是为了给皇帝卖命,也不是为了抢地盘,是为了保护华夏百姓,为了让大家都能有饭吃、有田种,过上安稳日子。”

“将来,这支军队要成为一支有军魂的队伍。是推动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某个人的私兵!”

史向明这才恍然大悟,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你放心,我这就去办!”

“我会把各地的将领都召到长安来,重新制定训练章程,不仅要练他们的身手,还要让他们把你说的这些道理,都传给底下的士兵!”

“保证练出一支能打硬仗、懂大义的军队,随时听你调遣!”

“行,那你先去吧。”

安倍山挥了挥手,“有什么情况,随时派人来报。”

史向明躬身应道:“好!那我先走了!”

说完,他转身快步走出书房,玄色披风在身后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虽然还是没懂那些 “主义”“思想”,但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份明确的方向,让他肩上的担子虽重,却也格外踏实。

安倍山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又低头看了看桌上写着 “三民党” 的纸,指尖轻轻拂过 “民族、民权、民生” 六个字。

他指尖摩挲着狼毫笔杆,将狼毫蘸满浓墨,在泛黄的宣纸上郑重添上 “王维、杜甫、高适” 几个筋骨遒劲的楷体字。

笔锋扫过之处,墨痕如刀刻般在纸面晕开,仿佛将三位文豪的风骨也融入这方寸之间。

这些文人谋士,心思活络得如同春日里的柳絮,随风轻舞却自有章法。

又体恤百姓,心怀苍生。

在他眼里,这些能人定能将那些艰深晦涩的理论,化作村口老槐树下闲谈般通俗易懂的言语。

让计划更接地气、无懈可击。

想到此处,他微微颔首,嘴角不自觉扬起一抹期待的笑意。

窗外的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透过雕花窗棂的缝隙,在纸上洒下一片温暖的光斑。

光影间,墨迹尚未干透的名字在光晕中若隐若现。

“东唐国际。。。”

安倍山背手望着窗外,嘴里喃喃自语。

带着深思熟虑的凝重,又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