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兵工厂典礼的铜制喇叭还在嗡嗡作响,安倍山的目光扫过台下时,恰好落在人群前排的几位大人物身上。

博陵崔氏族长崔佑甫身着绯色官袍,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范阳卢氏的卢杞捧着象牙笏板,嘴角绷得笔直,却忍不住偷偷打量周围百姓的反应。

赵郡李氏的李岘、荥阳郑氏的郑覃与太原王氏的王缙站在一起,三人低声交谈着,目光时不时飘向高台上的玄色蟒袍身影。

而刚从江南赶回长安的何明远,还穿着一身风尘仆仆的绸缎商服。

身后跟着江南三大织造及岭南十三行的主事,几人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却被现场的氛围感染,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安倍山清了清嗓子,铜喇叭将他的声音放大,带着几分穿透力,瞬间压过了台下的窃窃私语。

继续演讲道:“诸位乡亲,我知道你们中有人在想,这兵工厂建得再大,跟咱们小老百姓有啥关系?无非是给军队造刀枪,咱们还是该种地种地,该讨饭讨饭。”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安静下来,不少百姓下意识地点头,连崔佑甫等人也停下交谈,看向高台。

“但我要告诉大家,有关系!而且关系大得很!”

安倍山向前迈了一步,玄色蟒袍扫过台面,声音陡然拔高。

“你们看那高炉,烧的是木炭,以后烧的就是是石炭,可石炭要有人挖,木炭要有人烧,钢材要有人炼!这兵工厂里的每一个岗位,都要咱们大唐人来干!现在来干活的乡亲,每月能拿五百文月钱,以后兵工厂投产了,月钱还能涨!不仅能吃饱饭,还能给家里添件新衣服,给孩子买块糖!”

他伸手指向人群中的一名年轻难民,那正是之前被孩子问起新房子的汉子:“你!说句实话,来兵工厂之前,你一家人一天能吃几顿饱饭?”

年轻难民被突然点名,先是一愣,随即红着眼眶高声道:“回摄政王!以前一天一顿都难,孩子饿得当街哭,尤其是旱灾以后,隔壁的王老二一家都被饿死了。现在顿顿有米有菜,上月还攒了钱给娃买了双布鞋!”

“好!很好!”

安倍山大声叫好,声音里满是振奋,“这就是兵工厂给大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如此,等咱们造出好兵器,军队能打胜仗,边境就安稳,咱们的庄稼就不会被吐蕃人糟蹋,咱们的媳妇孩子就不用躲躲藏藏!”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崔佑甫等士族官员身上,语气放缓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大人,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担心这兵工厂耗钱耗力,担心我安禄山拥兵自重,担心世家的利益受损。但我要告诉你们,大唐是所有人的大唐,不是某一个人的,也不是某几个家族的!”

崔佑甫眉头微挑,刚要开口。

就被安倍山的话打断道:“诸位有所不知,前段时间,我命工部改良织布机,制成了‘禄山机’,这机子可比寻常织机快上数倍!为了将这等好物推广开来,我还派人接来了定州何记织坊的何明远何掌柜一家,让他们在长安安心生活。”

“何掌柜奉我之命,前去联络江南三大织造与岭南十三行。他许下诺言,三日内必定返还,却因路途遥远、战乱纷扰耽搁了些时日。好在前几日,何掌柜与三大织造、岭南十三行的主事们已平安归来,也算是赶上了今日兵工厂的剪彩演讲。”

“他们带来了好消息,江南的丝绸,能织出比云彩还绚丽的料子;岭南的十三行,能将咱们大唐的瓷器、丝绸远销海外,换来真金白银!可这些货物,要运出长安、销往外国,需得有安稳的商路,得有强大的军队保驾护航!”

何明远赶忙上前一步,对着台下拱手说道:“摄政王所言极是!南方的商路因战乱受阻,不少货船都被劫匪劫走。若大唐军队能配备好兵器,商路得以通畅,咱们的生意能翻三倍,百姓也能多赚些银子!”

安倍山笑着点头,继续说道:“所以,我要建兵工厂,炼好钢、造好兵器!”

“这不仅是为了打仗,更是为了让大唐百姓安居乐业,让商人安心营商,让世家传承不绝!往后,兵工厂的收益,一部分补贴灾区,一部分改善士兵待遇,一部分投入新的建设!我安禄山在此发誓,绝不中饱私囊,若有违背,天打雷劈!”

这番话掷地有声,台下百姓先是一片寂静,旋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摄政王万岁!”

“咱们信摄政王!”

崔佑甫等人对视一眼,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卢杞放下象牙笏板,李岘轻轻点头,王缙更是低声对身旁的郑覃道:“此人虽出身行伍,却有大格局,或许真能让大唐安稳下来。”

待欢呼声平息,安倍山又露出几分 “邪乎” 的笑容:“大家再想想,日后咱们有了好钢,不仅能造兵器,还能打造更精良的农具!铁犁比木犁好用,水车比人力省力,届时种地能多收粮食,大家就能顿顿吃上白面馒头,甚至天天有肉吃!”

他边说边比划,语气满是诱惑:“长安城新的纺织厂也正在筹备当中!到时候,人人都能穿上又软又舒适的新衣服,再也不用穿打补丁的粗布衣衫!金元宝会有的,包子馒头会有的,新房子也会有的!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番话听得百姓们两眼放光,士族官员们也不禁心动。

何明远更是激动得眼睛发亮,他此次归来,本就想与安倍山合作,将江南的丝绸生意做大,此刻听闻 “纺织厂”,恨不得立刻与安倍山详谈一番。

演讲结束后,安倍山安排史向明负责兵工厂的后续事宜,自己则领着崔佑甫、卢杞、李岘、郑覃、王缙、何明远等人,前往长安城内最负盛名的 “醉仙楼”。

醉仙楼的掌柜早接到通知,特意留出了最好的二楼包厢。

众人依次落座,店小二赶忙端上茶水和点心。

安倍山端起茶杯,笑着说道:“今日请诸位前来,是有一件大事相商。我打算成立‘东唐国际纺织有限公司’,之前已与何公商谈过。整合江南三大织造与岭南十三行的资源,采用新机器织布,大大降低所用成本。将咱们大唐的丝绸布匹远销海外。”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视众人:“我深知诸位皆是有实力之人,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商界翘楚,都有机会入股。公司盈利后,大家按股份分红,既为大唐做了贡献,又能让自家产业更上一层楼。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何明远率先响应:“摄政王英明!我何记织坊愿全力支持,拿出最好的织机和工匠!”

崔佑甫沉思片刻,说道:“博陵崔氏愿入股,只求商路通畅,家族子弟能在这所谓的公司中任职,学习新技艺。”

卢杞、李岘等人也纷纷表示愿意入股,包厢内的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安倍山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暗自得意。

不仅兵工厂顺利建成,还拉拢了世家和商人,自己的海外殖民伟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